第五章 真情演練(2 / 3)

1.外國演講家

(1)德摩斯尼(公元前384—前322年)

德摩斯尼是古希臘卓越的演講家。他的傳世作品有61篇演講稿、56篇演說辭的開場白以及9封書信,已成為世界演講史、特別是古希臘演說術的極其寶貴的財富。德摩斯尼的演講具有自己的藝術特色。他有一句名言“辭令的靈魂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從他的演講內容來看,都是當時許多重大曆史事件的直接反映,具有強烈的傾向性,他憑著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揭露敵手的陰謀,號召同胞們覺醒戰鬥。在藝術表現技巧上,他的演講辭,結構勻稱,形象逼真,有起有伏,富有果敢善戰的愛國激情。他把自己喻為一支“短命的蠟燭”,燃亮自己須臾的生命之光,含著淚水“送給你光與熱”。德摩斯尼很注重演講藝術的莊重性和嚴肅性,他從不在公民大會上發表即興的演講,他認為精心準備演講辭的人是民主派的朋友,因為認真準備是尊重民眾的表現。

(2)馬爾庫斯·杜利烏斯·西塞羅(公元前106—前43年)馬爾庫斯·杜利烏斯·西塞羅生於阿比一個富裕的騎士家庭,年輕時曾在羅馬和希臘受過良好教育。他一生寫了許多演講理論著作,如《論演說術》、《布魯國斯人演說家》等。從西塞羅的演講內容上看,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性和環境適應性。從形式上看,他的演講辭基本保持了傳統的程式,經過細心加工,結構嚴謹、條理清晰、文詞優美、詞彙豐富、句法講究,讀起來輕快流暢、聲音婉轉、抑揚頓挫、鏗鏘有力。

昆提利安稱讚他的演講具有德摩斯尼的力量,同柏拉圖的作品一樣內容豐富,給人以與伊索克拉底的演講相類似的快感。老普林尼稱他為羅馬演講和拉丁文學之父。文藝複興和法國大革命時期,西塞羅作為演講家和共和製自由維護者受到特別推崇。他的演講風格被後代歐洲許多散文作家奉為楷模。

(3)林肯(1809—1865年)

林肯生於美國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小墾殖場,是一位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演講家。童年和青少年時代,艱苦的勞動磨煉了他的意誌,勤奮的讀書增長了他的才識,專心致誌的演講訓練培養了他的思維和表達能力,並為他後來成為演講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856年,林肯加入了共和黨,同年獲得副總統候選人資格。在競選演講中,他明確地表示:“我將為爭取自由和廢除奴隸製度而鬥爭,直到我國的憲法保證它自由,直到整個遼闊的國土在陽光和雨露下勞動的隻是自由的工人。”1858年6月,林肯發表了題名為《家庭糾紛》的著名演講,他比喻南部奴隸社會的分裂活動如同“一幢裂開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他希望國家統一。1860年11月,他當選為美國總統,1861年3月4日發表了著名的“第一次就職演講”。林肯的每次演講,都能博得聽眾經久不息的掌聲,還轟動全國,如:《葛底斯堡演說》被譽為英語演講的最高典範。一百多年來,林肯作為一名重要的曆史人物受到廣泛的注意,他的許多著名演講為世界演講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4)列寧(1870—1924年)

列寧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城。他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理論家和演講家。他的演講具有驚人的說服力和非凡的感召力,能給人一種精神煥發、生氣勃勃的清新感,演講時他全神貫注,眼睛發光,隨著演講內容的不同,打著生動有力的手勢,時而俯身向前,時而仰身向後,從而使他的演說達到空前的和諧與完美。

克魯普斯卡婭在回憶列寧時指出:“伊裏奇曾教導我們說,一個鼓動家就是善於對群眾講話,善於用自己的熱情之火鼓動群眾,善於抓住突出的、說明問題的事實的人民演講家。這種人民演說家的演說是會在群眾中得到反應,得到革命階級的響應和支持的。列寧自己就是這樣的鼓動家和這樣的人民演講家。”

2.中國演講家

(1)盤庚(約公元前1324一1297年在位)

盤庚是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著名演講家。眾所周知,中國是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演講藝術在我國古代文化中也曾大放異彩。他的演講辭見於我國最早的一部曆史文獻《尚書·盤庚》,這是我國最早、最長的演講文獻。盤庚的演講內容豐富,比喻貼切。通過比喻表露說話人對事物的愛憎、褒貶、肯定與否定的態度,從而使語言更具體,有實感,有鮮明的個性。為了說服臣民遷都,《盤庚上》中把舊都比作是“顛術”,把新都比喻作“曲黎”,對散落的流言引起的危害,也用了生動的比喻。他還運用明喻的修辭方法,使人感到明快、生動、形象。有人說過,如果演講的說服力要用具體的例證來獲得,那麼演講的清晰,就要用比喻的方法來獲得。盤庚的演講正是體現了這一點。不僅如此,盤庚的演講還運用了當時生動樸素的口語,使語言極為形象、鮮明,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可以說,盤庚演講的堅定口氣,形象的語言,開創了我國演講的先河。

(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

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演講的特色之一,就是深入淺出,善於把深奧複雜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發得透徹明了;特色之二,就是迂回曲折,寓意深刻,尤其是在給弟子們講學,闡述自己的觀點的時候,他常常以一個深沉、知識淵博的老者身份出現,演講時往往不是慷慨陳詞,語調激昂,而是創造出一種寬鬆愉悅的環境,在漫談式的談話中便闡明了自己的觀點,給人無盡的回味,自然而恰到好處。

(3)張儀(公元前?—前309年)

張儀是戰國時期魏國人,縱觀其遊說活動。我們可以窺見他的演講特點和風格。他在遊說魏、楚、韓、齊、趙、燕六國時,據實言理,切中要害,並且情緒激昂,慷慨陳詞,說話無拘無束,直言不諱。有時故意誇大其辭,過分渲染,造成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在遊說韓國國王時,先是直言不諱地指出韓國物產不豐,衣食貧困,兵力不足,士卒乏弱的艱難處境,然後又對秦國的軍事力量做了帶有誇張味道的描述,“秦國的甲兵有一百多萬,戰車一千乘,騎兵一萬騎,不穿盔甲龍騰虎躍高舉長矛上戰場的勇武之士多得不可勝數。秦國的戰馬優良,奔騰起來,前後蹄之間達二丈多遠的不可勝數。山東各國士兵都穿著盔甲光著膀子也能上陣,左手提著死人的頭,右手挾著生擒的俘虜。秦國的士兵與山東各國的士兵打仗,就像孟賁對付懦夫,就像大力士對付嬰兒。如果秦國以孟賁、烏獲那樣勇猛、大力的士兵去攻打不肯臣服的弱國,無異於用千鈞重物壓在鳥卵之上,一個也不會幸存。”秦國比韓國實力強大這是事實,但張儀對秦馬之良,士卒之勇無疑是有意地做了誇張,這就使韓秦力量的對比顯得更加懸殊,給韓王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有利於理智上的說服。

(4)孫中山(1866—1925年)

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不僅在政治思想方麵留給我們許多有益的東西,而且,他還是一位博大精深的學者。單是演講方麵的才能,就很為人們仰慕和敬佩。毛澤東同誌曾說:“我聽過他許多次演講,感到他有一種宏偉的氣魄。”葉劍英同誌在1981年也曾回憶說:“五十多年前,我曾多次聆聽孫中山先生激動人心的演講。孫中山先生鏗鏘的聲音至今仍回響在我的耳邊。”

孫中山先生總結了他的演講訣竅。首先是姿態。一個宣傳者,身登演講台,其所具風度姿態,應該是衣著整潔,舉止大方,還沒開始,“即使全場有肅穆起敬之心”。演講最忌輕優作態,要“處處出於自然,有時詞旨嚴重,喚起聽眾的注意,卻不可故作驚人模樣”。其次要講究語氣。孫先生說:“演講如作文然,以氣為主,氣貫則言之長短,聲之高下皆宜。說到最重要處,擲地作金石聲,至平衍時,恐聽者有倦意,宜旁引故事雜以諧語,提起全場之精神。”第三,要籠罩全局。孫中山先生認為演講對台下聽眾的政治麵貌,工作作風,知識水平以及興趣愛好都應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使讚成者理解清晰,異常欣慰,反對者據理折服,亦暗中點頭。演講中切忌盛氣淩人。

(5)聞一多(1899一1946年)

聞一多,1899年10月22日出生於湖北省稀水縣陳家嶺的一個地主家庭,是我國曆史上知名的詩人、學者、教授,是表現我們民族英雄氣概的民主戰士。他品性耿直,待人溫厚,愛青年如子弟。由於他對民主的熱誠和大無畏的精神,他的演講受到青年人的熱烈歡迎。每次演講,聽眾總是五六千人至二三萬人,總是掌聲不絕於耳。聞一多一生中的重大演講有12次之多,最為著名的是《最後一次演講》。在這篇演講中,不僅內容實在、深刻、有力,而且體現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代表了他獨特的演講風格。

他的演講,首先感情真摯、深切、激昂。聞一多先生這篇演講通過聲音、語調、眼神、姿態、手勢等的幫助,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他的思想感情。開始,他用低沉的喉音,似乎平靜地敘述李公樸的遇難。待整個會場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位無畏的民主鬥士身上,整個會場肅靜下來時,聞先生突然憤怒地咆哮起來:“大家都有一支筆一張嘴,有什麼理由拿出來講啊!有什麼事實拿出來說啊!為什麼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打來殺,而是偷偷摸摸地來打來暗殺(掌聲),這成什麼話?(鼓掌)……”開篇短小有力,跟著聲音語調明顯變化,表現了感情的跌宕起伏,講到慷慨激昂處演講的節奏更快,語氣更強烈了。連續的掌聲之後,群眾的情緒轉向激昂,聞先生的話鋒才轉向特務,以勇敢挑戰的語調,有力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最卑劣、最無恥的暗殺罪行。特務們一個個被嚇得低下了頭。

聞先生的論斷十分有力,喊出了人民的心聲,同時又充滿了詩的激情。在鬥爭的嚴峻關頭,他決心貢獻出自己的生命;然而他又很樂觀地相信未來,呼喊著未來:“我們的光明,就是反動派的末日!(熱烈的掌聲)”演講過程中,他時常掄拳捶桌,積聚著強烈的感情,令人覺得悲憤與痛恨已達到無以複加的地步,他真恨不得挖出反動派的狼心狗肺把它們撕個粉碎!

3.爭當一名優秀的演講家

一個優秀的演講家應該愉快、熱情、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對事物充滿關切之情。演講時精神抖擻,把聽眾看作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並且對自己所講的題目興致盎然,認為他的演講會幫助其他人產生活力,因此,他就會充滿熱情地去講。

這是引起聽眾興趣的最好辦法。

一個優秀的演講家是熱情誠摯的,他不是為了演講而發表演講,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服裝,賣弄自己的笑臉,玩弄辭藻而演講。他不是隻在台上才施展魅力,而是退台後仍然精神飽滿,充滿智慧之光。

一個優秀的演講家應該對聽眾負責。他應該清楚地知道,如果他對一百位聽眾講五分鍾,就是從他們生活的時間中占用了五分鍾,他要使聽眾感到確實值得花費這段寶貴的時間聽講。

一個優秀的演講家應該對整個演講計劃中的其他人負有責任。

如果本來隻容許他講五分鍾,就決不能占用十分鍾。不要從計劃中擠掉其他演講者的時間,他們可能有一些值得一聽的東西要講。

一個優秀的演講家應有領導者的氣魄。他麵對聽眾“站得高,看得遠”,說話負責,具有權威,像一位領導者應該具有的風度一樣。主動積極,親切友好,開誠布公。

一個優秀的演講家是頭腦冷靜的。不讓熱情弄得頭昏目眩,也不要讓自信變成狂妄。一個優秀的演講家應該對自己的題目負責,嚼不動的,不要亂咬一通。也不要蜻蜒點水,一晃而過。

一個優秀的演講家應該有條不紊,思路清晰。一個優秀的演講家應該保持自己的幽默感。總之,要爭當一名優秀的演講家,就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特點,實事求是,既不能被別人所左右,又要虛心向有經驗的演講者學習。不要機械地模仿別人。應該承認和欣賞優秀演講家的長處,但用不著苛求自己也要有這些長處。你應該發揮你自己的潛在能力,創造你自己的風格,形成你自己的特色,從而,使你在長期的演講實踐中,成為一名真正出色的演講家。

深入群眾參與交談

懂得享受交談,並擅長此道者,就可稱為說話高手。這些人個性風趣幽默,容易與人相處,而且事業有成——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們經常與人攀談。

1.溝通能力最重要

為了了解說話高手的成功秘訣,取得他們的最佳建議與提示,美國一位學者設計了問卷,寄給國內一些說話高手填答,他們在答卷中,都肯定了“閑談”的重要價值。他們一致表示,尋找共同興趣是一種引發交談的方法。從天氣、塞車到客戶辦公室的家具,樣樣都值得一談。這些題材不但可以作為對話的開場,使交談增添趣味,也可以使對方感到自在。

那些總裁或領導者的身上有些什麼特質?美國《表現》雜誌定義的七項領導者特質中,溝通能力居榜首。這些人的另一項共同點就是:將成就歸功於自己的溝通能力。無論是公司總裁、老師、組織代表、科學家、管理合夥人或是擁有自己客戶班底的合夥人,無一不將說話能力視為自己成功的關鍵。

2.拓展個人生活

說話技巧不僅為那些總裁或領導者帶來事業成就,更為個人生活增添樂趣。這些說話高手表示,溝通能力帶給他們豐富優質的人際關係,使他們享有更多朋友、頻繁的活動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也更有機會從事喜愛的活動。

美國諾卡保險公司總裁紐頓說:“口語溝通是傳達新觀念或新策略的關鍵力量,也是個人拓展視野、結交新知的有力法寶。”

說話高手利文斯頓是美國某保險公司的資深副總裁,他的笑容與笑聲能使鬥室生光。儀態更是輕鬆自在。說話高手的工作態度雖然嚴謹,卻輕鬆詼諧,不擺架子。

光憑聆聽並不足以構成優質的對談,說話高手除了聆聽,更懂得反應與回饋。美國職業演講家及銷售訓練員沃克發現:真誠的人希望能與對方做有益的雙向交談。所以,隻有傾聽仍嫌不足,必須二者兼備才行。

3.擁抱人群與生活

人群是成為說話高手的必備條件。美國自由記者伊斯曼說:“無論對方是否能為你帶來機會,你要尊重並熱情地善待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