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夢想著,有那麼一天,就在邪惡的種族主義者,仍然對黑人活動橫加幹涉的阿拉巴馬州,就在其統治者拒不取消種族歧視政策的阿拉巴馬州黑人兒童將能夠與白人兒童如兄弟姐妹一般攜起手來。
我夢想著,有那麼一天,溝壑填滿,山嶺削乎,崎嶇地帶鏟為平川,坎坷地段夷為平地,上帝的靈光大放光彩,芸芸眾生共睹光華!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這是我們返回南方時所懷的信念!
這是近百年來,世界上最著名的演講家之一——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1963年8月23日在林肯紀念堂的演講。他講到高潮的時候。一連用了4段“我夢想著”,深情地、正麵地、具體地表示了對自由的渴望,語言氣勢磅礴,一瀉千裏。他作為民權運動的領袖,這些話完全發自肺腑,說出了千百萬黑人的心聲。使得在場的聽眾有的喝彩,有的呐喊,有的痛哭,有的流淚。
可見,在演講中,演講者不僅要訴之理性,而且也要訴之感情,用抒情的手法講來,情真意切,就會令人心服、心動,產生極大的感染力。
詞語樸實句式靈活
詞語樸實、句式靈活是演講對詞句的要求。
演講語言是一種獨自式的、有一定話題的交際口語,語言應該力求自然、樸實、通俗。例如:某企業年終召開表彰大會,一位領導登台講話說:“在大家熱烈的掌聲和歡快的樂曲聲中,我愉快地走上講台,心潮翻騰,激情難禁……”幾句話就引起了一陣訕笑。原因就是詞語不夠自然和樸素。
請看丁玲的一段演講詞:
難道一個人不當官理事、不拿錢了,就應該感到空虛麼?我二十年沒有拿一文錢工資,有一段時間,連生活費也沒有。但是在群眾裏麵,我得到了遠比金錢更珍貴的情誼。“文化大革命”中,我不能出門買菜、買雞蛋、買肉。我一去買,造反派就要說我:“你還買雞蛋啊,雞蛋賣給你啊!”可是,就有人半夜敲我的窗戶,說你要什麼我替你買,然後半夜從窗戶裏遞給我。我們社會裏,正直人多嗬。
這段話非常自然、樸實,用的是日常口語,聽來親切,感人。因為它沒有一個難懂的詞語。
演講的句式也比較靈活。總體看來,演講的句式是短句多,句式比較整齊,句型多樣,句式運用比較靈活。例如:著名電影藝術家、喜劇大師卓別林,在《為自由而戰鬥》的演講詞中。有這樣一段:
哈娜,你聽見我在說什麼嗎?不管你在哪裏,你抬起頭來看哪!抬起頭來看哪,哈娜,烏雲正在消散,陽光照射進來!我們正在離開黑暗,進入光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世界——一個可愛的世界。那裏的人將克服他們的貪婪、他們的仇恨、他們的殘忍。抬起頭來看哪,哈娜,人的靈魂已長了翅膀,他們終於要振翅飛翔了。他們飛到了霓虹裏——飛到了希望的光影裏。抬起頭來看呀,哈娜!抬起頭來看呀!
這段演講詞,以短句為主,長短句交錯;以陳述句為主,疑問句、感歎句和祈使句俱備;句式也多種多樣,有主謂句、非主謂句。
主謂句中,有一般主謂句,有帶賓主謂句,有省略句;非主謂句中,有無主句,有獨詞句等。通過這種變化多彩的語言結構,把他尋覓和平與自由的意誌和願望傾訴出來,而且傾訴得那麼動人,那麼有魅力。
精雕細琢排除手病
在演講用語中,常見的毛病是:常有廢話。
演講語言必須精練,耐人咀嚼,絕不能堆砌詞語,廢話連篇。
造成廢話多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1.口頭禪多
表現又有三種:一是句首的發語詞多。如:“我吧……”,“反正……”,“我說……”、“這個嘛……”、“就是說……”等等;二是中間的感歎詞多。如“啊……”,“嗯……”,“喲……”,“好啊……”等;三是句末的收尾詞多。如“……對!對!”“……是吧?”、“好極了!”、“……啊!”等等。這些都是語病,不僅沒有帶來信息,反而使聽眾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