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掌握演講要點(1 / 2)

第二章掌握演講要點

在重要演講之前,演講者一定要先在心中對主題反複斟酌,把演講準備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確定演講的主題

限定主題

貪心會導致失敗。一旦選定主題,就得開始考慮主題的範圍應包容多廣。範圍限定之後,一定要嚴格遵守,如果你無限製擴大主題範圍,將會得不償失。

失敗的演說往往正是因為講的事情太多、太雜,使聽眾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重點內容上去。那麼,他們對你的話還會有聆聽的興趣嗎?要點愈少愈好。

例如談到去公園遊玩的話題,演說者太過於熱心,往往會把公園裏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巨細無遺地介紹給聽眾。殊不知這樣講,聽眾根本不可能跟上演說者的敘述速度,頂多在腦中留下一片模模糊糊的印象罷了。但是,如果你把公園中最有趣的見聞,或者公園某一情趣最濃的部分,一一限定在一定範圍內予以介紹,那麼聽眾就可以產生突出的印象。

無論任何主題,都不可忽略要點的把握,限定主題的範圍,計算安排好時間,進行恰如其分、恰如其時的演說。

如果是限時5分鍾的演講,則要點最好隻定一兩個;30分鍾的演講,要點最好不超過四五個。事實上,長時間的演說,能把四五個要點闡述清楚,並不多見。

精選主題

隻描述一個主題的表麵現象,比深入挖掘主題要容易得多,然而這是投機取巧的簡單把戲,極難引起聽眾的共鳴。“挖掘主題”就是要你認真想想:你為什麼認為這是一個有價值的主題?這一主題在實際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印證?正確地說,你的論點究竟是要證明什麼?事實又是怎樣發生的?

這些都是準備階段必須認真推敲的。隻有如此,聽眾才能產生期望。在一個主題的四周,應至少有100個以上不同的看法,而這100個看法中,隻要選取10個加以整理即可,其他90個都可以放棄。

準備要充分,但不意味著永無頭緒,要盡快選擇好演說主題。你千萬不要在演說的前兩天才開始著手決定主題。話題決定愈早,也就愈可以提早對主題培養起潛意識,這是非常有利的。

諾曼·托瑪斯說:“在重要演講之前,演講者一定得先在心中對主題反複斟酌,把演說準備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這麼一來,無論你在街上行走、看報、睡覺或起床,都可能會發現有利於演說的生動事例,也可能發現某種演說技巧。”

多舉生動實例

第洛德夫·弗利西在其著作《文學作法》中以“真正耐讀的書,隻有故事為開篇。事實上,發行量大的雜誌,其文章都是以純粹口語文體寫成的,文章中穿插許多傳聞軼事及對話。由此可見,將一些必要而有趣的故事引入到演說中去,聽來一定津津有味。

一位擁有數百萬觀眾的節目主持人皮耶曾向記者表示:“根據我多年的經驗,深切體會到惟有舉證實例,才能使思想表達清晰明了、引人入勝、具有說服力。我的秘訣就是為證明我的重要論點而舉出生動有力的實例。”

但是,實例的選擇和運用也不能良莠不分,引而無類。我建議你遵循下麵五個原則:

1.要有人情味

應當說,自己的事例是最容易生動具體地發表出來的,也是最富有人情味的,但是一些人受到常識性禁忌的約束,不敢或不屑談自己的事。你應毫不猶豫地談論自己的經曆,聽眾是不會產生反感的。主張“不要談自己的事”是騙人的,也是不明智的。

除非你的話非常帶有挑戰性,並且過分以我為中心,否則聽眾是不會對你個人之事缺乏興趣的。千萬不要忘記,這是容易引起聽眾共鳴的最可靠的手段。

2.使用真實姓名,將事實個性化

如能將事件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的姓名和職務說出,如果不方便說出,也可用假名來代替,例如張三、李四等一般無個性的名字,這比代名詞的效果要好得多。

有名字就容易有所區別,也會形成有個性的真實印象。杜洛夫利西說:“有名字的故事最具有真實性;隱名是非真實性的作風。想想看,讀一本沒有任何主角名字的小說,會有怎樣的感受……”

3.交待要清晰分明

事例的交待要明確、清楚,這是毫無疑義的。但究竟怎樣做呢?新聞報道的五要素原則很適用:(1)時間;(2)地點;(3)人物;(4)事件;(5)事件發生的原因。隻要你將這些要素交待清楚,你的演說就會給聽眾以具體、真實的感覺。

利用對話使演說更生動現在舉一個運用人際關係法則成功說服一個易怒者的實例。

第一種敘述方法:剛才有一個人來辦公室找我,商談上周替他安裝電器一事,因為電器顯然不佳,他很生氣。我告訴他,我們一定負責維修好,他的怒氣才稍稍緩和下來,因為他了解了我們公司會盡力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