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是由句子來表達的,要做到判斷準確
除了造句必須合乎語法外,還必須注意句子表意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以正確地、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條件及相互聯係。
四、嚴密的邏輯思維全過程是通過觀點材料的妥善安排和辯論的布局結構去體現的
在辯論中要力求選材恰當、布局合理、層次井然、順理成章,切忌綱目混亂、次序顛倒、彼此交雜、前後矛盾。
辯論除了要講究邏輯性外,還必須十分注意策略性。由於辯論者有著各自不同的思想觀念、閱曆經驗、性格心理、語言修養和辯論技巧,而在辯論中各種辯論要素既聯係又縱橫交錯,這些因素都會從不同角度對辯論的進行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要駁倒對方,也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首先知己知彼,洞悉對方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同時要善於察言觀色,捕捉對方的心理狀態;還要抓住對方謬誤的要害之處,運用恰到好處的辯論策略,才能運籌帷幄,一舉把敵論駁倒。如果缺乏策略思想,又碰到善於巧言的辯論者,則很可能被對方以似是而非的辯解把水搞渾,弄得是非難辨,甚至有可能中了對方設下的圈套而被對方抓住把柄,使自己陷入尷尬的局麵。
辯論的策略猶如用兵之道,是千變萬化的,如有時可以主動出擊,有時可以以守為攻;有時可以迂回側擊,有時則應反戈一擊;有時應該請君入甕;有時需要投石問路,有時則宜射人先射馬;有時可以出奇製勝,有時又應釜底抽薪……總之,要根據辯論中雙方的各種情況對比而恰當運用。當然,無論策略如何靈活多變,萬變不離其宗,辯論的策略離不開最基本的辯論方法,策略不是憑空而來的,更不是投機取巧,它隻不過是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抓住對方要害,靈活巧妙地運用有針對性的辯論方法,以至事半功倍,出奇製勝罷了。
真理性和概括性
辯論的目的既然是為了明辨是非,正確地反映客觀,那麼,這種反映必須是真實的、全麵的、深刻的。
辯論從它誕生之日起,就與其辯證的特性聯係在一起。早在兩千多年前,作為爭辯理論的創始人,亞裏士多德曾從哲學的高度區分了辯論及與其相近的幾個術語。他說:
“①辯證法,是揭示真理的爭辯藝術;
②辯論術,是在爭辯中不惜任何代價保持正確的藝術;
③詭辯術,故意使荒謬的論據獲得爭辯的勝利的方法。”
可見,辯論的終極目的就是判別正誤,明辨是非,維護真理。
辯論的真理性和概括性的特點貫穿於辯論的始終。比如,立論,從論點的提出,運用論據進行分析,到得出結論,都需要帶上真理性和概括性;又如,駁論,對對方論點的本質、要害、根源、危害性的分析與反駁,都需要進行理論的概括。演繹推理要以根據性為大前提;歸納推理也要把具體個別的現象概括為抽象的理論。辯論之所以具有這一特點,是因為辯論對澄清事物的本質屬性是一種有效的甄別方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錯綜複雜的,要判斷某一事物的真假、曲直和正誤,都應有一個甄別和比較的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肯定與否定、讚同與責難、吸收與揚棄相互交織在一起的思辨、辯論過程。
同一性和對抗性
辯論的客觀基礎,是客觀事物內部和人類認識事物的矛盾性。事物的矛盾雙方所進行的鬥爭,就是事物的矛盾性,必須以事物的同一性為前提,如果離開了互相依存的矛盾統一體,就無所謂矛盾性可言。辯論也一樣,要構成雙方或多方的辯論,這雙方或多方就必須以某一論題為展開辯論的共同焦點,並緊緊圍繞這一焦點去組織論點、論據和論證,進行判斷和推理,展開反駁和論證。隻有這樣,才能在雙方的交鋒中辨別真偽,分清是非,這就是辯論的同一性。如果辯論者不遵守這同一性的要求,各有各的論題,雙方“驢唇不對馬嘴”,那麼,就根本不成為辯論。例如,有所大學曾經組織學生召開“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大學生思想性格特點辯論會”,上台發言者有的論證了當代大學生求知欲強、自尊心強的特點;有的則闡述廣大學生開放性、敏感性的特點。你說一方麵,我說另一方麵,大家隻顧自圓其說,根本沒有接觸和反駁對方的觀點。像這樣的辯論演講會,其實隻能算是研討會。
雙方的論題有了同一性,還不一定就能成為辯論,辯論還必須具有對抗性,即雙方對同一論題所持的觀點是針鋒相對的或基本上是矛盾對立的,這樣才有可能展開爭辯。沒有對立,就沒有辯論。辯論中的對立首先是觀點的對立,然後再外現為言語的衝突。不同的觀點一旦於一定的環境中形成對立的兩極,這時就意味著辯論的矛盾已構成。辯論就是辯論者雙方不同觀點矛盾的構成、外觀、展開和解決。
辯論的對抗性具有相對性。這包含三層意思:其一,辯論雙方的對抗,是相對於某些問題的觀點而言,它並不排斥在其他問題上可能存在的一致性;其二,對抗也不一定是從始至終一成不變的,因為在辯論中,當一方的某些觀點被對方說服了,這方麵的對抗性就消失了;其三,隨著辯論的發展,雙方對抗的焦點和方式有時會根據辯論形勢的發展需要而發生變化。
觀點的對立,可以是針鋒相對、勢不兩立的;也可以是緩衝的、不明顯的或僅僅表現為一種心理上的不相容。不管哪一種對立形式,作為辯論,都必須通過一定的言語衝突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有一位男青年對一位女青年糾纏不清,他們有這樣一段對話:
男:“我好像在哪兒見過你,你貴姓?”
女:“我姓我父親的姓。”
男:“好麼,你父親姓什麼?”
女:“當然是姓我祖父的姓。”
男:“你家住在哪裏?”
女:“在祖國大地上。”
男:“你家有幾口人?”
女:“和我家自行車一樣多。”
男:“那麼,你家有幾輛自行車?”
女:“每人一輛。”
乍看去,這一問一答,表麵上並沒有觀點的對立,不屬於辯論。其實,他們的辯論已經構成。雙方的認識存在著不一致,女方對男女心理上有對抗情緒,而且這種對抗外觀為言語形式。男方糾纏,女方反糾纏。女方反糾纏的辦法是回避術中的模糊應對。
攻守性和均等性
由於辯論雙方的觀點存在著對抗性,為獲得辯論的勝利,辯論的雙方都要運用“破”與“立”的兩種辯論手段。有時需要直接揭露和反駁對方的謬誤性,處於攻勢;有時又需要正麵闡述自己的觀點,反擊對方的批駁,則又處於守勢,在辯論進行中,雙方的攻與守是交叉或結合進行、相輔相成的,因為兩者的對抗構成一對矛盾的較量,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如果能雄辯有力地論證了一方觀點的正確,也就等於宣告另一方的謬誤。所以,“以攻為守”、“以守為攻”的策略在辯論中是經常運用的。
同時,從整個辯論的過程看,辯論的雙方在辯論中所處的地位是平等的,雙方口語表達或攻守的機會是均等的。例如甲方發言一次,也應允許乙方發言一次,不得以某種借口任意剝奪或削減其中一方的發言權;也不允許某一方從頭說到底,搞“一言堂”。當然,均等性不等於必須你一言我一語,應允許你一言我一語,你一言我不語,你不言我來說等情況。均等性也不等於誰想什麼時候說就什麼時候說,在同一時間內,辯論的發話隻能是單一性輪換,不能像二重唱一樣。另外,除了特殊情況外也不應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
臨場靈活性
辯論與一般的演講、報告不同,它是雙邊、多邊的辯論者就某些問題所展開的麵對麵的交鋒。雖然辯論前一般都要限定一定的範圍並做某些準備,但對於辯論中對方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卻是難以完全估計到的,辯論的焦點、辯論深入的程度和延伸的範圍都會隨時發生變化。所以即使準備得再充分,到時也不可能完全“照本宣科”,而應根據臨場辯論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辯論材料、結構安排和方式策略,才能更有針對性地抓住要害,駁倒敵論,樹立自己的論點。另外,辯論者還隨時有可能遇到由於辯論形勢的變化而引起的聽眾情緒反應的變化,這就要求辯論者做出相應的隨機應變,這就是辯論的臨場性和靈活性。
辯論的臨場應變技巧除了自控技巧和臨場技巧之外,還應著重掌握辯論的語言應變技巧。
1.增
根據辯論形勢的需要,臨時增加一些小論點、論據材料,或增加某一問題的論證分量、論證角度和論證方法。
2.調
根據辯論形勢的需要,臨時調整分論點的排列次序,調整論證角度或方法,調整某些語段的句式、語氣和感情色彩。
3.刪
根據辯論形勢的需要,臨時刪去某些不必要的小觀點和材料,刪去某些次要觀點的論證篇幅。此外,辯論的靈活性還表現在發言不一定具有較長的篇幅和完整的篇章結構,有時抓住對方某一個關鍵的事實、數據或概念的謬誤,也可用三言兩語,一針見血地予以批駁。
辯論要搶占先機
時機往往決定一件事情的成敗。在辯論中要搶占先機,需要我們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占據主動權。時機在辯論演講中非常地重要。
把握時機提出論點
在辯論演講中要想占盡先機,首先要把握好時機,提出論點。提出論點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具體來說,有下麵幾種:
一、攻擊對方論題
在辯論時,先亮出論敵的論點,豎起靶子,然後用大量論據進行分析與反駁。這種方法,以攻為主,主動出擊,目標明確,效果明顯。
二、開門見山地表明自己觀點
在辯論開始,就單刀直入亮明觀點,擺明立場,直截了當地正麵提出自己的論點,再由此引出下文分析與反駁論敵觀點。這種方法可以開門見山,旗幟鮮明地將自己的觀點擺出,不僅使言者心中有數,條理分明,可以集中論證,統籌材料,也便於聽眾分清陣線,對照思考。
三、正反列舉
在辯論開始時,把自己的論點與論敵的論點同時亮出,再進行分析、對比論證、反駁。這樣,可以在聽眾麵前充分展示論點,兩相對照,黑白分明,有利於得到聽眾的支持。可以充分展開針鋒相對的攻勢,邊破邊立,從而便於在鮮明的對照中甄別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