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應變各種突發事件(2 / 3)

在這裏,列寧巧妙地借宣讀反動分子恫嚇性的紙條,因勢利導地啟發工人階級要保持高度革命警惕,用鐵的手腕鎮壓反革命分子,來鞏固蘇維埃政權。這就進一步深刻地闡明了演講的主旨,擴大了演講的影響。

怎樣化解聽眾起哄的情況

故意起哄是演講者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對於現場聽眾的起哄行為,演講者可以通過不理睬的方法來處理,如果不行,就要想辦法來應對了。針對不同的起哄者有不同的化解方式。但是要注意保持自己在聽眾心目中的可信度,而且不要讓這些事情破壞演講的效果。

不動聲色的起哄者

不動聲色的起哄經常出現。翻眼球、左顧右盼、唉聲歎氣、交頭接耳、傳遞小紙條是最常見的。他們不敢公開起哄請你下去,但是他們希望你知道,他們不感興趣或不同意你的看法。如果你在意他們的行為,自己的信心就會受到打擊。一旦你開始和他們周旋,這會耗去你全部的注意力。

一般來說,視若無睹是處理不動聲色的起哄最常用的辦法。有時候你必須一眼都不看那群人。相反,與那些表現友善的聽眾進行目光交流,不要讓自己的目光遊移到起哄者身上。

如果你覺得很難對他們的行為置之不理,可以采用下麵的方式。

1.如果你知道他或她的名字,在講話中用讚揚的口吻提起他或她

這樣做或者可以引起他或她的注意,或者可以使他或她感到難為情,而開始變得禮貌。

2.威嚴的注視

如果你的身份比起哄者高,或者你對自己非常有把握,盯著他或她的眼睛,直到他或她不敢正視為止。

如果起哄是班級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或是發生在一些商務會議上,那麼你最好私下找這個人談一談,征求他或她的真實意圖。起哄者如果覺得你是重視他或她的,很可能會對自己惹人生厭的行為有所收斂。

但是,你應該避免主觀臆測聽眾的看法。一個學生一年到頭兩手抱在胸前,臉上一副不以為然的表情,而在學期末的時候走過來說,“這是我上過的最好的課。”很多時候老師都會感到吃驚。聽眾眉頭緊鎖也許是因為頭痛,或者肚子不舒服,或者隻是注意力集中的神情。對聽眾的身體語言不要倉促得出結論。

故意喧嘩的起哄者

如果你開始對起哄表現得氣急敗壞,就已經失去了控製現場的能力,結果正中了起哄者的下懷。不要為自己辯護,不要對起哄者的羞辱進行辯解。“你是個騙子!”,“你根本不關心環境問題。”不要浪費時間否認他們的指控。要針對問題,不要針對羞辱。處理這種事情時可以使用下麵兩個步驟:

第一步

確立理智而公平的形象或基調。要明確地表示,即使起哄者無視禮貌故意擾亂秩序,你也不反對對話。使聽眾對起哄者的真實意圖產生懷疑。

激發公平意識。“我對日本的看法是基於自己在那裏待了3個月。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給大家講一下,請你們聽我說完好嗎?然後我再聽你們的不同意見。”

建立共同的基礎。“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如果我們不是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誰也不會到這裏來了。”

永遠不要徹底否定或抹殺起哄者的觀點。每種看法都代表一種觀點,你希望自己給聽眾留下非常理性的印象。當然,如果你認為起哄者雖然態度誠懇,但是把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就應向聽眾說明這一點。

第二步

在保持禮貌的同時,不要使聽眾產生誤解,認為你很高興自己的演講被打斷,正好可以借此表現一番。這表現為,到一定時候你必須請起哄者住口,把自己的演講繼續下去。

不要糾纏不休。如果起哄者在你理智的說服之後不打算善罷甘休,或者仍然沒有收斂,那麼你要說一些如“我認為你已經表達了自己的意見,現在我必須請你坐下,讓我繼續講話”之類的話。即使起哄者不聽你的,想辦法讓聽眾去製止起哄者,或者請現場的保安人員把他逐出會場。

有力地駁斥。有時候應該使出最後一招,用尖刻而嚴厲的話加以駁斥,打擊起哄者的氣焰。駁斥是否有效取決於兩個要素:你是否能夠想出睿智而犀利的話,你是否察覺了大多數聽眾的態度。如果聽眾對起哄者感到討厭和不耐煩,他們會歡迎你主動回擊。但是如果你對他們的情緒判斷錯誤,就會顯得過於粗魯無理。

自身的失誤

演講者在演講中的失誤時有發生,如演講忘詞,講漏,或者不小心摔了一跤,絆倒了東西……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出現上麵的失誤以後,演講者一定要保持鎮定,這樣才能想到有效的補救方法。

演講忘了詞怎麼辦

演講中如果忘了演講詞,演講者千萬別讓自己“卡殼”時間太久,而應強使自己集中思想,爭取在兩三秒之內回憶忘掉的詞語。實在想不起來,可根據原來的意思另換詞語,或者幹脆另起一行,將下一段內容提上來講。

遺漏或念錯詞、講錯話時怎麼辦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有一次到湖北黃石市演出。在他表演前,有位演員錯把“黃石市”說成了“黃石縣”,引起了觀眾的哄笑。到馬季登台表演時,他張口就說:“今天,我們有幸來到黃石省演出……”這回聽眾不笑了,而是竊竊私語,怎麼回事,連你也錯嗎?這時,馬季解釋道:“方才,我們的一位演員把黃石市說成縣,降了一級。我在這裏當然要說成省,給提上一級。這樣一降一提,哈!就平啦!”幾句話博得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和笑聲。馬季機智巧妙地圓了場,使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彈唱家馬如飛在一次表演時,不慎將“丫環移步出了房”唱成了“丫環移步出了窗”。聽眾聽後哄堂大笑。馬如飛知道唱錯了,但他不慌不忙,鎮定自如地補上了一句:“到陽台去曬衣裳。”聽眾一聽這巧妙的補白,報以熱烈的掌聲。誰知一疏忽,他又把“六扇長窗開四扇”唱成了“六扇長窗開八扇”,這時觀眾不再喧嘩了,靜靜聽著他如何補漏。馬如飛依然不慌不忙,他以豐富的舞台經驗繼續唱道:“還有兩扇未曾裝。”台下頓時掌聲滿堂。

演講時如果出現遺漏或念錯詞、講錯話的失誤,演講者最好能夠悄悄改過,不露痕跡。比如,發現自己漏講了某一點、某一段,可以隨後補上,不必聲張;念錯某個字詞,或講錯某句話,也可以及時糾正,或在第二次出現時糾正。萬一聽眾發現了你的錯誤,也不要緊,演講者不妨將錯就錯,自圓其說。在這方麵,表演藝術家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

演講者如果出現類似失誤,完全可以借鑒這種補救的做法。例如,某同學做演講時,想用一段詩作為開場白:“濃濃的酒,醇醇的……”但他一上台就念成了酒——將濃濃的漏掉了。他靈機一動,將錯就錯,幹脆將詩改成:“酒——濃濃的、醇醇的……”聽眾對他的妙改報以熱烈的掌聲。

跌倒或扣錯扣子怎麼辦

例如,曾有一位演講者走上講台時不慎被話筒線絆倒了。當時台下聽眾發出了一片欷歔聲和倒掌聲,氣氛降到了零點。這位演講者爬起來後,不慌不忙地走到話筒前,微笑著對聽眾說:“同誌們,我確實為大家的熱情傾倒了!謝謝!”頓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大家都為他這絕妙的應變和開場白喝彩。

又如,獲得1952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雪莉·布絲萊上台領獎,由於跑得太急,上台階時絆了一下,差點摔倒。她在致辭時說道:“我經曆了漫長的艱苦跋涉,才到達這事業的高峰。”這句應變的開場白簡直妙不可言。她將上台領獎遇到的挫折與拍電影曆經的艱辛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揭示了達到事業頂峰的真諦,同時又化解了摔跤的尷尬,可謂一舉兩得。

上台演講時不小心跌倒了,或聽眾發笑時才發現自己衣服扣子扣錯了,或拉鏈沒拉好,或帽子戴歪了……遇到這種情形,演講者多半會感到尷尬。笨拙的化解方法是,演講者可以跟著聽眾笑到一塊,在笑聲中恢複常態,對此聽眾一般是不會介意你的失誤的。高明的化解方法,當然是演講者能夠借事發揮,說幾句巧妙的開場白。

聽眾注意力不集中

演講時經常遇到聽眾開小差,精力不集中的情況。聽眾的反應直接影響著演講者的發揮。要緩解聽眾注意力的不集中,需要演講者盡量縮短演講時間,能夠抓住現場的情況吸引聽眾的注意力,而且能夠運用幽默等手段來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縮短演講時間

艾森豪威爾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時,常常出席宴會並發表演說。在一次宴會上,他排在最後一個發言。由於前麵的人演講都是長篇大論,輪到他發言時,時間已經不早了,聽眾早就迫不及待地等著就餐了。艾森豪威爾急聽眾所急,他放棄了原來準備的講稿,對聽眾說了以下兩句話:“每篇演講不管它寫成書麵的或其他形式,都應該有標點符號。今天晚上,我就是標點符號中的句號。”說完,他就回到座位上了。當聽眾明白他已經演講完時,對他簡短的演講報以熱烈的掌聲。

遇到會議時間過長,以致聽眾疲倦或出現不耐煩情緒時,演講者不妨精簡演講內容,盡量縮短演講時間。

借景發揮排除外界幹擾

有位老師走上講台,剛要向同學們做《人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的演講,這時外麵隱約傳來音樂係的練歌聲,同學們一下被吸引過去了,很多人伸長了脖子,支起了耳朵,甚至有人小聲議論。麵對這種情況,這位老師馬上調整了自己的開場白,她大聲問:“誰是張明敏的崇拜者?”這意想不到的提問,一下子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很多人大聲回答道:“我!”有的甚至舉起了手。這位老師接著又問道:“最喜歡他的哪首歌?”很多人回答:“《我的中國心》!”(當時正流行這首歌)這位老師微笑著說:“那我和你們是同黨!(同學們情緒熱烈,笑聲)我最喜歡‘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兩句。可是前幾天,我在我的同學家裏卻看到了他穿著一套日本和服照的照片,談話間還流露出,隻要能出國,讓他做什麼都行。我真不知道,我這位同學的中國心哪裏去了,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哪裏去了?!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人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話音剛落,同學們便報以熱烈的掌聲。

這位老師之所以能成功地將同學們的注意力重新吸引過來,關鍵在於她善於將眼前意外發生之景與講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且結合得天衣無縫,巧妙無比,難怪聽眾為她喝彩。

聽眾受到外界幹擾時,演講者不妨借景發揮,即景說話,將意外發生之景與演講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適當活動防止聽眾困倦

炎熱的夏天,人們很容易困倦和瞌睡。曾經有位演講者遇到過這種情景,他是這樣處理的:當時,他正在台上侃侃而談,隻見一縷初春的陽光從會場後側的玻璃窗照射進來,照在少數人的背上。這些人的脊背立刻覺得一陣暖和,就不知不覺地沉沉入睡了。最後,這種氣氛還傳染給前麵的人。看到這一情景,演講者暫停了演講,對聽眾說:

“請諸位抬起頭看看天花板。”

大家以為天花板上真有什麼可看的,個個都抬起頭來看著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