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聽眾反應選擇應變手段
演講時,聽眾不了解演講內容,或者不同意自己的觀點的情況經常出現。還有的聽眾對演講心不在焉,或者聽眾對演講的內容非常了解以至於對你的演講不以為然……聽眾的素質、水平不同,對演講的反應也就千差萬別。怎樣對待聽眾的這些反應呢?
聽眾沒有同意自己的觀點
如果聽眾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同意自己的觀點,采用下麵的對策:
①突出共同的基礎。
②修正自己的目標,要試圖立竿見影。
③多花一些時間建立自己的可信度。
④激發聽眾的公平意識:“不管你們是否同意我的觀點,我相信你們會聽我把話說完。”
聽眾對演講內容不了解
如果聽眾對你的演講內容不甚了解,考慮采用下麵的對策。
①試驗你的推測。提出諸如“你們多少人知道裂變和聚變之間的區別?”等問題。
②使用更有效的材料:定義、解釋、例證、圖示、重複和未知與已知之間的類比等,使問題的闡述更清晰。
③刪除專業性非常強的材料。
聽眾心不在焉
如果聽眾看起來沒有興趣或者心不在焉,考慮采用下列對策:
①多講一些幽默的故事和新穎的觀點。
②采用更多的事例。
③多舉一些直接以聽眾為對象的例子。
④請聽眾直接參與——請他們舉例或舉手表示同意等。
⑤刪掉或簡化專業性很強的描述或統計數據。
⑥說話時更加活潑生動。
⑦動一動身體,如沿講台走動或坐到桌子上。
⑧長話短說。會議時間可能已經太晚,那就去掉分要點,強調主題,點到為止。
聽眾比演講者精通
如果聽眾對問題的了解程度比你的預期高,考慮采用下麵的對策:
①壓縮基礎內容,就當做是回顧。“既然你們大部分人都知道……”
②回憶並插入你查找到的專業性更強或更抽象的材料。
③引入你認為這個問題尚待解決的方麵。
④縮短講話時間,請大家討論。
聽眾成分龐雜
如果聽眾的成分比預期龐雜,考慮采用下麵的對策:
①對支持材料和演講語言加以選擇,以適應普通聽眾的要求。辨別占聽眾多數的民族及其文化背景,或者估計他們的平均年齡。
②添加一些使所有到場聽眾都有所感觸的材料,但是不要改變演講的主要內容。提及孩子們可以參與的相關的電視節目,或者是用幾分鍾時間向10%的持有異議的聽眾建立你的可信度。
在區分聽眾的類型時不要過火。給聽眾留出時間,讓他們適應你,讓你的講話在他們心裏留下印象。始終關注聽眾的情緒,不要走極端。
聽眾故意刁難的處理
聽眾中難免有惡意的刁難者,故意提出一些帶歧視、輕視、敵視性的問題。對待這些刁難者,演講者不能像對待善意的質疑者那樣,而是要不客氣地給予回擊,我們可以采用反唇相譏、順水推舟等策略。
反唇相譏
德國大詩人海涅因為是猶太人而常常遭到無理攻擊。他在一次演講中,有一個旅行家突然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白了他一眼,反唇相譏地說:“看來,隻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
順水推舟
作家諶容有一次應邀到美國一所大學演講,她剛登上講台,就有人給她提了一個難堪的問題:“聽說您至今還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請問您對中國共產黨的私人感情如何?”諶容順水推舟地答道:“你的情報很準確,我確實還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但是,我的丈夫是個老共產黨員,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幾十年,尚無離婚的跡象,可見,我同中國共產黨的感情有多深。”諶容巧妙得體的回答博得了台下聽眾的稱讚。
針鋒相對
當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傳播開來時,英國教會曾召開過一次辯論演講會。會上,一位大主教突然對赫胥黎教授進行人身攻擊,他說:“赫胥黎教授就坐在我旁邊,他是想等我一坐下來就把我撕成碎片的。因為照他的信仰,他本來是猴子變的嘛!不過,我倒要問問,這個猴子子孫的資格,到底是從祖父那裏得來的呢,還是從祖母那裏得來的呢?”赫胥黎針鋒相對地回答:“我斷言——我重複斷言:要說我是起源於彎著腰走路和智力不發達的可憐的動物,我並不覺得羞恥;相反,要說我起源於那些自稱很有才華,社會地位很高,卻胡亂幹涉自己所茫然無知的事物,任意抹殺真理的人,那才真正可恥!”雄辯的哲理使大主教瞪著大眼,無言以對。
反戈一擊
有位演講家在演講結束時,台下有一名學生突然連珠炮似的向他發問:
學生:先生,您今天是第一次演講失敗嗎?
演講家:那當然是第一次啦。噢,你們當學生的怎麼總愛問這個問題?
學生:演講時,您覺得什麼樣的字音最容易說錯?
演講家:錯。
學生:您演講開始時,從來不說的是什麼?
演講家:結尾。
回答了學生的問題後,演講家也來個出其不意,反戈一擊:
演講家:我方才講的冷縮熱脹的道理你懂了嗎?
學生:懂了,先生。冬天白天短——冷縮;夏天白天長——熱脹。
這時,台下出現了哄堂大笑,這位發問的學生才知道說錯和失敗的是自己,不禁羞紅了臉。
避實就虛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西方記者問周恩來:“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周恩來聽出他是在譏笑我國貧窮,對此,周總理沒有做正麵回答,而是巧於迂回、避實就虛地說:“中國人民銀行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接著,周恩來做了這樣的解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麵額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十種主輔幣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中國人民銀行是由全國人民當家做主的金融機構,有全國人民做後盾,信用卓著,實力雄厚,它所發行的貨幣,是世界上最有信譽的一種貨幣,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周總理的一席話可謂語驚四座,人們對他的機敏應變才能佩服得五體投地。
運用邏輯
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善於應對的演講家,請看他在一次演講大會上是如何應對的吧:
反對者:“您講的笑話我不懂!”
馬:“您莫非是長頸鹿?隻有長頸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濕的腳,到星期六才能感覺到呢!”
反對者:“我應當提醒你,馬雅可夫斯基,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差!”
馬(用手指著自己和那個人):“不錯,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差。”
反對者遞上一張條子,上麵寫道:“馬雅可夫斯基,您今天晚上得了多少錢啊?”
馬:“這與您有何幹?您反正是分文不掏的,我還不打算與任何人分哪。”
反對者:“您的詩太駭人聽聞了,這些詩是短命的,明天就會完蛋,您本人也會被忘卻,您不會成為不朽的人。”
馬:“請您過一百年再來,到那時我們再談吧!”
反對者:“馬雅可夫斯基,您為什麼喜歡自誇?”
馬:“我的一個中學同學舍科斯皮爾經常勸我說:‘你要隻講自己的優點,缺點留給你的朋友去講。’”
反對者:“這句話您在哈爾科夫已經講過了!”
馬:“看來,這個同誌是來作證的,我真不知道,您到處在陪伴著我。”
反對者又遞上一張條子,上麵寫到:“您說,有時應當把沾滿‘塵土’的傳統和習慣從自己身上洗掉,那麼您既然需要洗臉,這就是說,您也是肮髒的了。”
馬:“那麼您不洗臉,您就自以為是幹淨的人嗎?”
反對者:“馬雅可夫斯基,您為什麼手上戴戒指?這對您很不合適。”
馬:“照您說,我不應該戴在手上,而應該戴在鼻子上嘍!”
反對者:“馬雅可夫斯基,您的詩不能使人沸騰,不能使人燃燒,不能感染人。”
馬:“我的詩不是大海,不是火爐,不是鼠疫。”
上述應對實在是棒極了,不僅極具幽默,且具有高妙的邏輯戰術。例如反對者由“您說,有時應當把沾滿‘塵土’的傳統和習慣從自己身上洗掉”推出“既然需要洗臉,這就是說,您也是肮髒的了”的結論,這明明是偷梁換柱(即偷換概念)的伎倆,馬雅可夫斯基將錯就錯,用反問給予辛辣的諷刺。當反對者指責他戴戒指並攻擊他的詩不能使人沸騰、燃燒和不能感染人時,馬雅可夫斯基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同樣的戰術——偷梁換柱予以回擊,使反對者一個個敗下陣來。
運用幽默
達爾文在一次演講中,剛說出題目,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士就站起來,帶著戲謔的口吻問道:“聽說您斷言,人類是由猴子變來的?”達爾文答道:“是的。”這位美女繼續說:“那麼,我也屬於您的論斷之列嗎?”達爾文彬彬有禮地答道:“那當然!不過,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變來的,而是由長得非常迷人的猴子變來的。”達爾文幽默風趣的回答博得全場一片笑聲。
以幽默著稱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有一次正準備做即席演講,一位媚態十足的女士對他說:“丘吉爾,你有兩點我不喜歡。”“哪兩點?”丘吉爾問。那女士說:“你執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須。”丘吉爾聽後,彬彬有禮地答道:“哎呀,真的,夫人,請不要在意,您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中的任何一點。”
丘吉爾有一回訪問美國,剛做了幾分鍾的演講,一位反對他的美國女議員就站起來對他說:“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會在您的咖啡裏下毒藥的。”丘吉爾狡黠地笑了一笑,說:“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會喝下那杯咖啡的。”丘吉爾的幽默令反對者悻悻而去。
敵對分子的搗亂
對於敵對分子故意搗亂會場的情況,演講者應該沉著鎮定,機智靈活,在不同的條件下,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回擊。
《列寧在十月》這部電影中有一個場麵,對演講者很有啟發。列寧在米赫利鬆工廠發表演講期間,有個歹徒遞上一張紙條。列寧審視片刻,高聲向聽眾宣讀:
“同誌們,我收到了一張紙條,請大家聽一聽,上麵寫了些什麼:‘你們的政權反正是維持不住的,你們的皮將被我們剝下來做鼓麵!’(群情激昂)
請安靜,同誌們,我看這張紙條絕不是工人的手寫的。恐怕寫這張紙條的人,未必有膽量敢站到這兒來!同誌們,我想他是不敢站出來的!
同誌們,須加上三倍的警惕、小心和忍耐。你們要堅守崗位!對於人民認為是罪大惡極的叛徒,必須無情地加以消滅!不鎮壓剝削者的反抗,革命就不能勝利!”(雷鳴般的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