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提高演講技能的方法(2 / 3)

五、搖來擺去練習

雙腿分開站立,與肩相齊。同時擺動身軀、脖子和頭,先向右,再向左。

讓雙臂自由擺動,隨身體轉來轉去,最後雙臂放鬆地圍住雙肩。

在擺動時,盡可能大聲:“我不在乎。”

如此反複,也可叫“不,我不在乎。”或“你奈我何?”重複幾十次。

注意:身體擺動時,保證頭隨身子轉,盡可能輕鬆自在地去做。

六、減壓練習

站在門檻上,手掌擠著兩邊門框,鼓氣用力,麵部、頭部、脖子會有熱血上湧。盡量多堅持一會兒。

突然完全放鬆,深呼吸,重複3遍。

七、心懷世界練習

吸氣,感覺你像是在擴張,張開雙臂,擁抱整個世界。伸展四肢,感覺你的心髒是世界的擴充與展開。你不再是單純的一個生命體。

至少堅持一分鍾以上,讓世界置於你的懷抱中,手放胸前,雙手輕抵。

如此做4次,把消極的意念都去掉。努力去喜歡它,把它容納進來,把它放在心上,化恨為愛。

演講訓練的方法

演講訓練是每個想成為出色演講家的必備步驟。演講的訓練可以通過平時的訓練和演講活動的仿講訓練來完成。平時做個有心人,在需要演講的時候我們就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了。

演講的一般訓練方法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就要注意進行演講的訓練。平時的訓練要注意下麵幾個方麵的內容:

一、曉暢生動的語言

演講者運用有聲語言闡明觀點、傳遞信息、抒發感情,所以語言必須準確、規範、流暢,並富有邏輯性。要盡量用通俗的、富有人情味的口語說話,防止有以專業術語和華麗形容詞堆砌的傾向。同時,演講語言應該是生動悅耳的語言。生動悅耳的語言可以“先聲奪人”,形象性的表述,可以使演講更具吸引力。

二、自然得體的態勢語

演講是由“演”、“講”兩方麵構成的。所謂“演”,主要指的就是態勢,包括儀態舉止、手勢表情,它們是自然流露的“形體語言”,是同有聲語言相互補充、相互配合以表達語意的重要工具。演講的態勢要服從表情達意的需要,能體現自己的表達個性,做到自然得體。

三、真實感人的內容

內容真實是演講的生命。演講是思想內容與表達技巧的結合,而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所以單純追求技巧而內容空泛虛假的演講,隻會給聽眾以嘩眾取寵或無病呻吟之感。而宣揚錯誤的甚至反動的東西,即使技巧再高超,不僅不能算是好的演講,而且也為社會所不容。

四、樸實真誠的感情

演講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單純的“邏輯征服”,別人不一定理會你的見解。所以,從心理學角度說,演講是一種感情交流的過程,要用樸實真誠的感情打動別人,才會引起共鳴。

多進行仿講訓練

對於許多剛剛接觸演講的人來說,進行仿講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仿講”仿佛是一根拐棍,可以練膽量、練態勢、練表達。

具體方法是,將別人演講的精彩段落截取下來,做獨白模仿或演講練習。可以在家裏,也可以在無人在場的房間、大廳、郊外、海濱、山林等偏僻無人處,大聲地盡情發揮你身上早已存在的演講潛能,每次練半小時至一小時。精彩的演講語段可以豐富你的語言材料,打開你的思路,而且你可能會詫異地發現,你並不是一個不善於演講的人。仿講時,你的腦子裏最好能浮現一兩位你最欣賞的演講者形象,將他們的風格、氣度和技巧有選擇地“移植”到你的演講中來。

在這裏給大家提供幾個語段,以方便大家平時的練習。

一、敘述性語段

……那天一上課,我又注意到這位同學的眼神飄忽不定。職業的直覺告訴我,聽課心猿意馬,其中必有隱情。果然,下課鈴一響,那女同學如釋重負地籲了口氣,急衝衝趕在我前麵快步離開教室。我生氣了:混文憑有這麼混的嗎?莫非是哪個“白馬王子”撩得我的學生沒心思聽課?不行,我要幹預!我尾隨著她下樓,果然,她站在校門口踮著腳急切地翹首張望。很準時,那“白馬王子”騎著自行車笑嘻嘻地來了。腿一偏,下了車;一轉身,沒想到背後還背著個娃娃。透過傳達室的玻璃窗,我看到她小心翼翼地從丈夫背上卸下小臉燒得通紅的孩子。我看到,她心疼地把自己的麵頰貼在孩子滾燙的麵頰上,眼裏湧出了淚花……我為我的粗率、多疑感到內疚,我沒有想到,你柔弱的雙肩原來是擔著繁重的學習和哺育子女這兩副沉重的擔子呀!

二、溝通性語段

南伊裏諾伊州的同鄉們,肯塔基州的同鄉們,密蘇裏州的同鄉們,聽說在場的人中,有些人要同我為難,我實在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也是一個和你們一樣爽直的平民,為什麼我不能和你們一樣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呢?好,朋友,我不是來幹涉你們的人,我也是你們中間的一個。我生於肯塔基州,長於南伊裏諾伊州,和你們一樣是從艱苦的環境中掙紮出來的。我認識南伊裏諾伊州和肯塔基州的人,我也認識密蘇裏州的人,因為我是他們中間的一個,而他們也應該更清楚地認識我。如果他們真的認識我,他們就會知道,我並不想做一些對他們不利的事……

三、抒情語段

難忘啊,媽媽臨終前的那雙眼睛!她躺在病床上,蒼白的臉上掛著兩道戀戀不舍的淚痕。她緊緊地拉著我的手,那雙充滿期望和慈愛的眼睛似乎對我說:“孩子啊,你要頑強地生活下去,將來做個有出息的人。”我多麼希望那閃爍著母女之愛與希望之光的眼睛永遠看著我啊!可是無情的病魔還是奪走了媽媽年輕的生命。任憑我喊破了喉嚨,哭幹了眼淚,任憑我撲在她的身上,搖著她瘦小的身軀,媽媽的眼睛還是永遠地合上了。哦,親愛的媽媽,您睜開眼睛,再看一看您心愛的女兒啊……

四、質疑語段

我來競選廠長。我一不是黨員,二沒有金燦燦的大學文憑,三沒有豐富的閱曆,我隻是一個25歲的小夥子,你們有百分之百的理由,懷疑我能否擔當起吉安市水表廠廠長的重任……但是,工友們,請你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吉安水表廠長期處於癱瘓狀態,難道是因為我們的曆屆廠長,沒有黨票、沒有閱曆、沒有文憑嗎?

演講思維模式的訓練

口語表達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可以說沒有思維就沒有語言。語言表達過程,實際上就是把思維的結果表述出來的過程,是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轉化。人要確定說什麼是一種思維活動,在說什麼與怎麼說之間又進行著快速轉換:思想?邛句子類型?邛詞彙?邛語音。這個過程是完整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會影響表達的順利進行。我們有必要進行相關的訓練。

定向思維訓練

定向思維是指按常規模式進行的思維。定向思維的訓練可培養我們對問題做深入思考的能力,有助於我們養成深入分析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良好思維習慣。

你可以擬訂一些比較容易的敘述、說明、介紹方麵的題目進行訓練。為了使思維有條理,可在表達中插入一些常用的語言鏈。比如,關聯詞因為、所以、於是、之所以……是因為……、首先……其次……再次……。還可以按時間的先後和位置的移動進行表達,采取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等方式進行練習。

逆向思維訓練

逆向思維即反向思維,變肯定為否定,或變否定為肯定;變正麵為反麵,或變反麵為正麵。例如,世人一般把“這山望著那山高”喻為“貪心不足”而賦予其貶義;如果你化貶為褒地想一下,將其用於對人類勇於向新的科學高峰攀登的讚頌,豈不是賦予其褒義了?用運動員一次次刷新紀錄等事例說明人就是要有“這山望著那山高”的進取精神,批評那種“無為而順其自然”的“知足常樂”的消極態度。進行逆向思維訓練能培養全麵思考問題的能力、獨立發表見解的能力。

發散思維訓練

發散思維是使信息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並引出更多的新的信息,從而達到創新的一種思維方式。發散思維是幫助人通過即興講話走向成功的最佳的思維方式。這裏介紹三種訓練方法。

一、連接法

承接上一位表達者的話往下說的訓練方法。

戴爾·卡耐基在訓練學員即興演講時就常用此法。比如,卡耐基叫一個學員以絕妙的詞語開始敘說一個故事,這位學員說:“前幾天我正駕著直升飛機,突然注意到一大群飛碟正朝我靠近,於是我開始下降,可最靠近的飛碟裏卻有個小人開始向我開火,我……”說到這裏,卡耐基要求他停下,然後要另一位學員接著說。

二、連點法

將頭腦中閃現出的人、事、物等散點按照一定的順序和結構連綴成篇。比如,散點。

①花兒;

②氣息;

③跑。

它可以以下文的形式連綴起來。

“置身各位青年朋友之中,我似乎感覺到春天的氣息撲麵而來。大家都很年輕,都有花兒樣的青春、花兒樣的年齡、花兒樣的生活。願大家做航船,乘風破浪,挺進大海;願大家做駿馬,飛奔未來,跑向光輝燦爛的明天!”

三、聯想法

聯想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訓練方法。其特點是聞一知十,觸類旁通,使說話具有流暢性與變通性。你可以運用以下題目進行訓練。

①出示一根玻璃棒,要求訓練者通過聯想,迅速說出它像什麼。

②出示一個紅色的球,要求訓練者通過聯想,講述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演講的應變訓練

演講者要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對難題、怪題能做到應變自如,對偶發事件的處理也要做到心中有數。也要做好準備應對別人對演講的反對意見等。這是演講者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要求。

針對難題怪題的應變訓練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講他剛入學時問先生“怪哉”蟲是怎麼一回事,先生說不知道,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從問者來說,自然是一種單純的求知欲,但先生的反應就有點讓問者失望了。

也許人們一般喜歡避重就輕,趨易畏難。但生活中往往就有很難的、很怪的問題擺在我們麵前,言談中也不例外。遇上有人向我們提出難題、怪題,一時回答不出來,這時首先不要驚慌失措,不要畏縮,而是要沉著冷靜,認真分析一下對方提出問題的動機,提問時的場合。如果對方的確出於求知,的確是希望我們幫助他解決問題,我們如果又確實難以答複,就不妨誠實謙虛一些,不要不懂裝懂,以不知為知。孔子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我們必須遵守的。不過,話並不是到這裏就算了,我們還應該告訴對方這個問題自己臨時拿不準,待自己回去查查書,好好想想,請對方也一起想,下次商討切磋。這樣的話不僅不會丟麵子,還會給對方以嚴謹的好印象。如果對方有意出難題、惡作劇、刁難,這時不妨應對得巧妙一點、藝術一點,或變退為進,或回避,或以問為答,或暗示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