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語音語調的運用(1)(2 / 3)

表達技巧要注意的方麵

語言表達要注意下麵幾個方麵的內容。

一、合理安排節奏

節奏和速度有密切聯係,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是不能互相替代的。有聲語言的節奏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演講時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聲音,形成的回複往返,構成了語言的節奏。口語表達的節奏要適應內容的需要、適應感情的需要。一般來說,抒情性的段落、描繪性的語句,節奏應該慢一些,相當於音樂節奏的慢板。陳述性的段落、說明性的語句適宜采用中板。表示強烈感情的愛與憎的議論、指責,應采取快的節奏。

同時,我們也不能把節奏僅僅理解為語音的表麵標誌,而應該把它和演講的內容、演講者的思想感情聯係起來。緩慢、舒展的節奏會給人平靜、安詳的感覺,強烈、快速的節奏,會給人激昂、奮進的感覺。因此,我們要根據演講實際內容和情感變化的需要,具體確定演講的節奏。

二、重視語調的變化

演講,特別是以鼓動為目的的演講,除了要求內容豐富新穎、思想深邃外,還要能以情感人。而口語傳情的主要手段就是駕馭自己的語調,使之富於變化。

語調的變化,主要反映在“四要素”上,即:速度、重音、升降、停頓。

——速度。速度是演講成敗的重要因素。從內容上說,抒情的地方應該講得慢一些,不然,演講者細微的心理變化,意在言外的境界,就難以給人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人物對話、情調低沉的敘述,也應該講慢一些。反之,急切的呼語、熱烈的爭辯、憤怒的指責、慷慨的陳述、緊張的場麵又應該講得快一些。這樣才能反映出事物的本來麵貌,創造出應有的氣氛,並能和聽眾的感情得到交流。

——重音。重音就是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有意把某個詞語加大音量,講得重些。

——升降。語調的升降就是人們講話時聲音的高低抑揚。人們講話時所要表示的喜怒哀樂、驚愁悲急都可以通過聲音的升降抑揚變化體現出來。

——停頓。停頓就是句子當中、句子之間、句群之間、段落之間的間歇、停頓,一般可以分為語法停頓和心理停頓。

語法停頓是與語法結構相聯係的。標點符號表示語法關係,同時也表示語音停頓。凡是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都應有適當的停頓。停頓的時間長短要和標點符號所表示的語法結構的層次相適應,大致是:句號>分號>冒號>逗號>頓號。頓號表示句中並列的詞或詞組之間的停頓,停頓的時間極短。

心理停頓是由心理情緒決定的。在表達激動的感情時,可以延長或縮短語法停頓的時間。

三、合理運用模糊語

在外交會談中,當對方友好地提出邀請訪問時,另一方就經常用模糊語言回答。例如:“我們高興地接受邀請,將在適當的時候訪問貴國。”這“適當的時候”指的是什麼時候呢?這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演講,有時需準備文字稿,但在許多情況下是即興的。即使是事先準備了演講稿,有時也需要臨場即興發揮。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像寫文章那樣字斟句酌,從容不迫地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拿出準確可靠的數據,這就需要使用模糊語言。

“我們在教師中間組成了一個老、中、青相結合的教學改革小組。”這裏的老、中、青是個模糊概念,老年、中年、青年各指多少歲到多少歲的人呢?其實,這種模糊語言,聽眾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

不僅如此,模糊語言用得恰當,還有它的修辭功能。

演講中的語音

口齒清楚、語音純正、語氣生動、表情達意鮮明,這些都是有聲語言的特征。演講者有聲語言的聲音美,往往能使演講更易入耳入心,引人入勝,獲得最佳的演講效果。要讓語音在演講中發揮最好的效果,我們應該注意下麵幾個方麵的內容。

聲調和諧

比如,毛澤東的演講《反對黨八股》中有一段話:“這裏叫空洞抽象的調頭少唱。有些同誌卻硬要多唱。這裏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誌卻叫它起床。”這裏,每句結尾都是兩個音節,兩兩相對,顯得音節勻稱;而且語末音節的平仄相錯,講起來就有聲調的高低相配,急緩相間,抑揚相應,聽起來聲調和諧,清婉悅耳。

演講要適當地注意聲調的配合,以形成波瀾起伏、抑揚頓挫的和諧美。

象聲形象

蔡朝東在《理解萬歲》的演講中有一段:

“一天下午,‘轟隆隆’,一發罪惡的炮彈攔腰削斷了一棵碗口粗的大樹……這時,受傷的戰士們繼續匍匐前進。‘嗒嗒嗒’……敵人的高射機槍追打著,戰士們順著山勢向下滾,鮮血浸進了殷紅的土地……”

蔡朝東運用了模聲的手段,十分逼真形象地再現了戰士們英勇戰鬥的情景,使聽眾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顯示了生動、形象的感人力量。

能比喻和模擬各種事物發出的聲音的詞稱為象聲詞。在演講中,恰到好處地運用象聲詞描摹事物的聲音,能給聽眾具體、形象的感覺,又有聲音和諧的形象美。

韻腳自然

毛澤東的演講《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有一段:

“人民靠我們去組織。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這段話的韻腳“倒”、“到”、“掉”都是同一個韻母,講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切記,演講畢竟不是詩歌韻文,決不能舍意就韻。

我們知道,詩歌,尤其是古詩都是講究押韻的。押韻確能體現出音韻美和旋律美,所以,演講也可以適當地押韻,講究一下韻腳的自然美。

音節協調

郭沫若的演講《科學的春天》中的音調就非常的協調。音節是語音結構的基本單位。漢語的特點是一個字一個音節,但現代漢語中雙音節詞占多數,還有四音節詞等。雙音節詞和四音節詞及詞組有很大的優點,即語音的強度、節奏感強,講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清脆有力。因此,為了使音節搭配勻稱協調,最好將相同音節的詞並列使用,雙音節詞與雙音節詞匹配,多音節詞與多音節詞匹配,就可形成對稱、均衡的“建築美”。

疊聲複遝

聞一多先生的《最後一次的講演》中就有幾次運用了疊聲:“今天,這時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憑什麼要殺死李先生?(鼓掌)殺死了人,又不敢承認,還要誣蔑人,說什麼‘桃色事件’,說什麼共產黨殺共產黨,無恥啊、無恥啊!(熱烈的鼓掌)這是國民黨的無恥,是李先生的光榮!”

聞一多先生在情感最激烈處用了疊聲,像一發發子彈射向敵人的要害,表現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演講中運用疊聲可以加強語勢,抒發更為強烈的思想情感,形成聲音的複遝之美。

如何確定演講中的重音

我們在演講中,為了引起聽眾的注意,加深聽眾對所講內容的印象,顯示演講的感人力量,常常必須在演講中重讀某些詞句。通過重讀,使演講聽起來音調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從而收到良好的演講效果。

在演講語句中,為表達感情的需要,我們要稍稍加重某些詞句的讀音,這就是重音。重音和非重音在一個語段中是相對存在的,沒有絕對的非重音,也沒有絕對的重音。重音與非重音在一個語段中的音調總的說來是一致的,它絕不是要特意突出什麼,也並非要高聲地重重地讀。重音的確定,對於演講來說十分重要。確定重音必須聯係演講的中心思想,考查一定詞句在演講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準確地識別重音,正確地讀出重音,是提高演講效果的重要一環。一般說來,重音的確定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凡句子中列舉的同類詞語,或排比句中表示排比標誌的詞語,該重讀

下麵三例中哪個詞語應該重讀?

我愛我們的藍色,它是大海的韻律,它是天空的廣闊,它是和平的徽號,它是我們理想的寄托。

這是清高,是奉獻,還是書呆子氣,任其議論好了。我們自我意識很好,我們沒有辜負黨的培養,對得起人民的哺育,對得起社會,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心地坦然,光明磊落。

讓我們以真誠的心,不屈的意誌,聰明的智慧,在父老前輩麵前,在弟弟妹妹麵前,在子孫後代麵前,塑造起一座嶄新的、巍峨的豐碑吧!

二、文章中起照應、重複作用的詞語,要重讀

例如,《演講與口才》1988年第9期《為了悲劇不再重演》一文中的分數一詞要重讀:

“分數,你牽動著多少家長的心;分數,你困擾著多少教師的日夜;分數,你操縱著多少教師的悲歡;分數,你製造著多少人間的悲劇……”

三、演講重音的確定還要根據作者說話的著眼點和表達感情的重點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