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演講態勢語言的表達技法(1)(2 / 3)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服裝對人體有“揚美”與“遮醜”的功能,它可以反映人的精神氣質、文化素質和審美觀念。演講者的衣著應該整潔合身,莊重大方,色彩和諧,輕便協調。具體而言,“整潔合身”要求做到外表整齊、幹淨、美觀,與自己的身材相協調。“莊重大方”要求做到風格高雅、穩健,與自己的性別、年齡、職業等協調,充分體現出自己的特點與神韻。“色彩和諧”要求做到服飾與特定的環境和內容相協調。不同顏色所表達的不同寓意和象征作用,已經在人們思維中形成了較為牢固的定式,深色給人以深沉、莊重之感;淺色使人感到輕爽舒適。演講者的服裝款式與色彩應力求與現場氣氛相諧。“輕便協調”要求做到裝束合時,感覺良好,行動方便,與季節相符,與廣大聽眾的裝束協調,不可過於華麗時髦,那樣會分散聽眾注意力,引起非議,破壞演講氣氛。

有位女青年四次演講,根據演講主題不同,分別選擇了不同服飾。她講“社會主義好”,穿西裝,顯得莊重嚴肅;講戰鬥英雄事跡,穿軍服,表示穩重肅穆;在參加題為“青春、理想”的演講比賽時,穿T恤衫,顯得活潑爽朗;而參加小說分角色演講,她卻穿上白襯衫,並結上領帶,顯得瀟灑而又大方。她的這種做法,很值得借鑒。

風度、禮儀

風度並不是指人的某一動作,而是指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與交往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特色的舉止和姿態。這種舉止和姿態是由反映人的思想、品德、性格、氣質等內在因素的動作構成,而身姿正是聽眾評判演講整體效果的重要指標。優美的身姿能成為表達內容、情感,調動聽眾情緒的有力手段,最能表現出人的風度。

身姿是人的自然形體在空間的形象顯現。它由頭部、身軀及雙腿三部分動作構成。頭部的傾斜度及活動狀態,身軀的前傾後仰及移動情況,雙腳的擺設姿勢等均可以表達出各種感情的變化。優美的身姿給人以穩健、莊重、朝氣蓬勃的印象。而不美的身姿給人以輕浮、怠倦、頹唐疏懶之感,影響演講者在聽眾心目中的主體形象。

走上講台時,演講者應邁步適度,步伐均勻,頭正,眼睛平視,口微閉,雙臂自然擺動,步態和表情應體現出莊重大方、從容自信、親切熱情;整個體形端莊有力;切忌低頭彎腰,忸怩局促或將手插在衣袋中,左搖右晃。

一般來講,演講宜站著講,這樣既是對聽眾一種禮貌的表現,也能給聽眾一個完整的形象,充分展示出演講者的神情、儀表、姿態。站的位置宜在台前中間,既便於觀察全場,也利於聽眾從各自的角度看到演講者的姿態。

站姿要自然和諧、端正、莊重,不可忸怩做作;要挺胸收腹,給人一種穩定感,切不可斜肩、偏頭、曲頸。腳的站法可一腳在前,一腳稍後成45°角,重心在前,體微前傾,給人以昂揚向上的感覺。亦可兩腳自然平立,顯得精神抖擻。

必要時,可稍稍走動,不僅可使身姿顯得生動活潑,而且能表達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向前表肯定、進取、希望等;後退表否定、猶豫、退讓等。左右走動,能活躍氣氛。但走動不可頻繁,否則會喧賓奪主,破壞演講者的整體形象。

風度與氣質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所謂氣質,是指人所固有的比較穩定的個性特征。它也是在人的情感、認識活動和言語行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動態特征。氣質影響活動進行的速度,影響活動的性質。不同氣質具有不同的動力特征。多血質的人熱情豪放,靈活敏捷,但易於精力分散,朝三暮四;膽汁質的人急功好義,勇敢頑強,但容易粗野暴躁,盲目冒險。這兩種氣質的人在演講過程中,常常給人熾熱、激昂、剛強、愉悅、開朗的印象,語言明快,鏗鏘有力,舉止活潑,表情豐富,身姿手勢靈活。

這兩種氣質的人主動性、攻擊性和感染力較強,適合於輕快型、高揚型和急促型的演講會。但他們往往急躁、粗暴,甚至傲慢無禮,易於輕舉妄動,失去理智。有這類氣質的人,應加強自我涵養,努力使自己做到穩健、莊重,從容不迫,內柔外剛。黏液質的人嚴謹細微,堅毅不拔,但常常瞻前顧後;抑鬱質的人情感深刻,細致敏銳,但常常多愁善感,神經過敏。這兩種氣質的人,在演講時,感情活動比較沉穩、質樸,語言嚴謹、委婉、徐緩,神情嚴肅、堅毅,但比較遲鈍,缺少靈活性,適用於持重型、低抑型演講。在演講中應該盡量做到精神煥發,不卑不亢,以柔克剛,舉止瀟灑。上述氣質特征是就一般而言的,具體到個人又不盡相同。總之演講者要善於分析自己的氣質特征,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掌握和支配自己的氣質,使自己的舉止風度,具有熱情、大方、穩重、謙和、誠懇的特點。

禮儀是人類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為大家共同承認和遵守的表示友情的方式或儀式。它是曆史發展的產物,具有一定程度的階級性。不同時代,不同階級,不同國度,表示禮節的方式和對禮節的具體要求都不一樣。例如,以鞠躬代替跪拜,以握手取代作揖打拱,都體現了現代文明的特點。演講者從步入會場、登台演講,到演講結束離開會場,都應該注意體態風度,講究禮儀。

步入會場時,演講者要態度謙和,步子穩健,瀟灑自如,麵帶微笑。切忌左顧右盼或裝腔作勢,否則有輕佻和傲慢之嫌;也不宜忸怩畏縮,以免有失身份。在就座之前,應與陪同者稍事相讓,方可落座。但不宜過多推讓,入座時聲音要輕,要坐正坐穩,身體不宜後傾或斜躺,不宜前探後望,也不宜玩弄手指、衣角等。當主持人介紹演講者時,演講者應自然起立,向聽眾鼓掌或點頭表示感激之意,切不可穩坐不動或僅僅欠一下身子。正式登台演講時,先向主持人點頭致謝,然後從容穩健走上講台,鄭重、恭敬、誠懇地向聽眾敬禮,並且目光環視全場,表示光顧和招呼,然後開始演講。

演講開始要注意選擇恰當的稱呼。得體而充滿感情的稱呼,能迅速溝通演講者與聽眾的思想感情,激發聽眾情緒。演講時要熱情開朗,切不可擺出目中無人、冷若冰霜的麵孔;要盡量以良好的姿態、穩重的舉止來傳神達意;要謙遜,有禮貌,當現場聽眾出現煩躁不安時,切不可隨意諷刺訓斥,而應體現出自身的涵養。演講結束時,應麵帶微笑,向聽眾致禮之後,從容下台,切不可過於匆忙,顯出羞怯失意的神態,也不可擺出揚揚得意滿不在乎的樣子。如果能給人一種謙虛謹慎、彬彬有禮的印象,一定不會因缺乏風度和禮儀而影響演講效果。

好的著裝和嗓音

好的著裝和嗓音能幫助演講者更好地表達自己。如果能夠按照場合要求穿著打扮,選好服裝款式和顏色,選好合適的鞋,進行適當的化妝,這樣一來,能幫助我們消除不必要的緊張。

按照場合要求穿著打扮

現代社會是一個注重儀容的文明社會。人們可以從一個人的穿著打扮,看出他的審美水平、文化修養以及綜合素質。整潔大方的儀表,不僅能展示一個人的個性魅力,更能體現他對別人的禮貌。

穿著打扮具有明顯的信息暗示功能,服飾的顏色、式樣、檔次和搭配,均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性格愛好、文化修養、生活和風俗習慣。有研究表明,講究衣著打扮的人自尊心和工作責任心較強,而穿著過於隨便者多半不拘小節。在初次交往中,講究衣著打扮的人能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下麵我們就簡要介紹穿著打扮中國際公認的“T﹒P﹒O”原則。

T(Time)指時間,指服飾打扮必須根據時間來決定,是個廣義的概念,既指時令、季節,又指具體月日或星期幾,也可具體到一天內的白天、黑夜、鍾點、時辰。一個在三伏天還身著深色長袖製服的人,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會太好。

P(Place)指地點、場所、位置、職位,即服飾打扮應與所處的場合相協調。

O(Object)代表目的、目標、對象,試圖通過穿著打扮來達到給對方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印象的目的,有目標地來選擇服飾。

具體來說,穿著打扮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範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努力使穿著打扮的各方麵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演講中打扮的總體要求

1960年尼克鬆與肯尼迪競選總統,就當時的政治影響來說,尼克鬆成功的可能性遠遠地超過肯尼迪,可是,投票結果卻是肯尼迪勝利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肯尼迪打扮得衣冠楚楚,精神飽滿,氣宇軒昂,改變了自己的形象;而尼克鬆由於患病剛愈,麵容憔悴,精神不振,打扮時衣服寬大,難具魅力。

這充分說明了演講者打扮的作用。

演講者千種模樣,萬般風采。要麼是精神矍鑠的老學者,要麼是雄姿英發的人民戰士,要麼是口若懸河的法庭律師,要麼是熱情奔放的公關小姐。職業不同,年齡有別,表現出來的舉止修養也不一樣,不過無論是誰,演講前均要進行一番著意的打扮。打扮切忌千人一麵,千篇一律。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形態、個性愛好、年齡職業、風韻涵養以及演講主題、演講結構,做到得體、大方、勻稱、和諧、新穎、獨特。通過打扮告訴聽眾:這就是我,這才是我。有些演講者對演講的內容考慮細致,對演講的技巧想得周到,但對打扮似乎不太在意。蓬頭垢麵,肮髒,給人一種數月不理發、幾周不削胡、天天不“整容”之感。聽眾一下子就會聯想到演講者是沒有演講經驗的甚至是生活拖遝懶散之士,對其演講則會嗤之以鼻。

不過有些演講者裝束又過於花哨俗氣,唯恐人們不注意他,甚至不顧年齡性格特征一味地追求一種過頭的“美化”,叫人不能接受。

演講是一門綜合藝術,既要求演講者有美的聲音、美的激情、美的結構,也要求有美的儀表。剛才所說的那種演講者哪怕有兩排伶牙俐齒,三寸不爛之舌,口吐蓮花,舌綻春蕾,也不能吸引聽眾。因為他一走上講台就會在聽眾心目中形成很不好的印象,他們就會很自然地把演講者歸入優秀、一般、差勁中的最後一個檔次,並且在心理歸屬上形成與此相對應的反應:拒絕配合。

因此,演講者在演講前一定要認真琢磨琢磨如何把自己打扮得更好些。最基本的要求可借用民國時期南開學校的校訓來衡量:麵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

演講者選好服裝款式和顏色

演講者演講必須全方位地展示自己。要善於通過服裝掩蓋自身外形上的缺陷,展示自己的內在美。演講者的打扮不在於華貴,不在於時髦,而在於大方得體、協調。

下麵我們從體型角度按不同類型談談演講者服裝款式的選擇。

矮胖型。著裝原則是低領,寬鬆,深色,輕軟。

注意上下身衣服顏色連同鞋襪要同色。女士應避免穿下擺印花的裙子,上衣或外套短一些。穿斯文的高跟鞋與略帶深色的絲襪可使兩腿修長。要避免上身與下身的顏色反差太大。在冬天可根據演講內容選帶小型圍巾且顏色應鮮豔點。裙子不宜太長,質地要柔軟輕盈。以“V”形領為佳,袖口宜小。男士適合穿西褲,給人以優雅、富態之感。

矮小瘦削型。不能穿太寬大和大格子的上衣,可選穿淺灰色、淺黃、褐色等顏色的衣服,穿直筒形褲子遮蓋略高的鞋跟。

高長瘦削型。宜穿帶有襯肩的大披領寬鬆上衣,這種類型的男士穿夾克很合適。可穿帶有細格條紋和大方格的上衣,褲子不宜過於肥大。女士不要穿窄腰或領口很深的連衣裙,麵料圖案不宜選直線條的。胸部瘦小者,不要穿緊身服裝。

特型。主要指體型一般的與有較大差異的體型。比如駝背、臀圍特大等。

駝背者應避免加大的渲染,最好不要在服裝背後開口,可用大領子起遮掩作用。

臀部外翹者男士要少束腰帶在褲外,女士不穿緊身褲,應穿喇叭褲。

臀部過於肥大者宜穿淺色上衣,深色褲子或裙子,以達到上下和諧的目的。

臀部過小者選用寬鬆的褲子和裙子,不要穿緊身衣褲。這裏要特別強調的是西裝,西裝是男士演講的最常用服裝,女士也用得很普遍。

穿西裝一定要選擇優質的,粗劣西裝會損害你的風度,使你形象猥瑣。

深色西裝要配白襯衣,黑皮鞋與黑襪子。帶條紋的西裝不要配方格襯衣,帶條紋的襯衣也不要配方格西裝。

男士可選穿單件西裝上衣,下麵可靈活搭配莊重的西褲,帶碎花西裝配各種領帶都合適。

演講者的服飾的配色方法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們不同的聯想,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現實生活中,衣飾色彩的選擇一般是由人自身的性格、生活經曆、經濟基礎、性格氣質、愛好興趣決定的,沒必要刻意的要求與規定。但演講中演講者就要考慮到演講的內容、演講的環境、演講的時空等諸多因素來進行衣著、飾物方麵的顏色搭配。

首先要了解顏色本身的含義。

白色是純真、潔淨的象征,也能給人以恐怖、神聖的感覺。

黑色是嚴肅、悲哀的象征,也能給人以文雅、莊重的感覺。

紫色是高貴、威嚴的象征,也給人們以恬靜、新鮮的感覺。

紅色是熱情、喜慶的象征,也能給人以焦躁、危險的感覺。

藍色是智慧、寧靜的象征,也能給人以寒冷、冷淡的感覺。

演講時不宜以單色調打扮,而是在單一基色調基礎上求得變化。配色時不要太雜,一般不超過三個顏色,另外不要用同比例搭配。服裝配色的方法有:親近色調和法與對比色調和法。

親近色調和法,即將顏色相似但深淺濃淡不同的顏色組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常有的、比較安全的配色方法。比如,深藍色與淺藍色,黃色與橙黃色,水藍色與煙灰色等。

對比色調和法,即以一色襯托另一色,互相陪襯,相映成趣。例如,黃色配紫色,櫻桃色配天藍色,黃綠色配紅紫色。

常用的理想配色是:

綠色配黃色,中灰配褐色;

紅色配淡褐,深紅配淺藍色;

深藍配灰色,土紅配天藍色;

棕色配橄欖色,寶藍配鮮綠色;

炭灰配淺灰色,粉紅配亮綠色;

金黃配朱紅色,玫瑰配深紅色;

粟色配綠色,橙色配淡紫色;

黃色配棕色,淡藍配淺紫色;

草綠配猩紅色,紫色配黃、橙色:

海藍配朱砂色,寶藍配鮮綠色;

中棕配中藍色,酒紅配黃紅色;

原色組合(紅色、黃色、藍色);

黑白相間(“黑”、“白”兩色被稱為“救命色”,幾乎可與任何顏色相配)。

另外,還要強調的一點是,演講者的衣物配色要考慮到演講場地的燈光顏色。在燈光下,所有的顏色都會帶上若幹黃色色調。黃色看起來幾乎變為白色,橙黃色變成黃色,淺藍色變綠色,深藍色變黑色,紫羅蘭變紅色,鮮綠色變得暗淡……所以,如果演講是在晚間進行,選擇衣物時最好是在燈光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