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演講應變技巧與控場技法(3 / 3)

如何把握住“第一印象”呢?一般來說,這與演講者的性格、態度、能力、學識等有關。就性格而言,穩重、活潑、謙和、自信和幽默,能夠贏得聽眾的信任;從態度來講,熱情、真摯、公正、認真易於博得聽眾的好感;而聰慧、機敏、見多識廣、通今達古、博聞強記,更能使聽眾傾倒。因此,當演講者走近麥克風的瞬間,切不可忸怩作態,招來聽眾哄笑;而應該衣著大方適宜,挺胸邁步,頭微微側向聽眾,臉露甜美的微笑,顯露出心中充滿著誠懇和激情,以堅實的步伐傳遞出自信、成熟和熱情。走到講桌和麥克風前時,應從容轉身,恭敬地向聽眾鞠躬致意,顯示出文雅莊重,切不可貿然急速轉身,急忙點頭、哈腰,給人以輕率可笑之感。在講台上,不宜前後搖擺,也不應左右晃蕩,不要隨便用手撐住講桌,也不要懶散地靠在桌邊;要挺直腰板,以溫和的目光掃視全場,略等幾秒,待場內寂靜無聲,便抓住最佳時機,提高聲音,從容開講。

“開場白”也具有“第一印象”的特點,對整篇演講的基調和成效具有關鍵性的意義。它是演講者與聽眾之間架起的第一座橋梁。精彩的開場白能如磁石般吸引住聽眾,贏得聽眾的高度注意和信任,也是積極控場的手段之一。

角色整合與高潮設置

演講者能否進入角色,能否吸引聽眾,能否給自己的演講設置高潮,這些都關係到演講的順利進行。成功的演講者都是控製情緒,把握角色的高手。而懂得高潮設置的演講者,一定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去。

更快地進入角色

“進入角色”也是一種積極的控場藝術。富有經驗的演講者都有一種體會,頭一兩分鍾要吸引聽眾較為容易,而要維持五分鍾,那就比較困難了,如果一旦失去聽眾注意,要重新恢複,那就更困難了。因此,必須盡可能地把聽眾“拉住”。這就要求演講者在展開主題時,“盡快入戲”,盡快“進入角色”。

所謂“入戲”“進入角色”,就是指演講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之於演講內容之中,如同演員擔任某種角色一樣,自然地、如實地把自己對角色的理解、感受、愛憎等表達出來,既以雄辯的邏輯力量,又以真摯的感情力量,使聽眾折服傾倒。

“進入角色”,體現真情實感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初學演講,上台時往往感情不真切,表露不恰當:要麼表現不足,與演講內容不合拍,顯得心不在焉;要麼過頭失控,濫用感情,甚至造成失態。

要迅速準確地進入角色,演講者在上台之前,最好先醞釀一下感情,進行角色調整。平時人們生活舉止比較隨便,一般相處相互間都處於無拘無束狀態。演講者登台演講則與平時不同,他一登台就成了演講活動的主體,所處的地位發生了變化,角色發生了變化。然而平日生活角色的慣性效應,經常會導致新任角色失當。這種情況,不僅初學演講者容易產生,就是經常演講的人,也不時出現。演講者必須及時預防、糾正角色失當現象,盡快實現角色轉換,達到“角色平衡”。

從角色失當到角色平衡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角色整合”過程。要實現角色轉換,首先,要有強烈的角色意識,對自己有正確的科學的自我評價;其次,要克服舊有心理定勢的負作用,要意識到在演講中主體是影響演講成效的至關重要的角色;再次,要認識到隻有對演講內容嫻熟掌握,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於其中。可見,這是一點也不可馬虎的。

適當的製造幾個高潮

嫻熟地掌握演講內容,是積極控場的重要方麵。演講要求內容豐富、生動、全麵、準確,在表達過程中要顯得波瀾起伏,跌宕多姿,逐漸形成全場激動的場麵,使聽眾心馳神往,驚歎不已。要達到這種境地,顯然不是照本宣科式的念講稿所能奏效的。照稿念,演講者往往顧此失彼。顧了講稿,顧不了聽眾,更談不上用豐富的表情和形象的動作與演講內容協調配合,演講當然無法生動形象。這樣,聽眾會無形中降低對演講者的信任感,減少對演講的注意力和重視度,形成冷場現象,甚至騷動轟場。演講者要盡量熟悉講稿,而又不拘泥於講稿,真正“入戲”;要能在演講中自然地組織幾次高潮,像磁石般牢牢地吸引住聽眾。

演講者感情最激昂、氣勢最雄勁,演講者與聽眾感情交流最融合的時刻,正是演講的高潮所在。如果演講中能做到高潮迭起,演講者便自然控製了整個現場。那麼怎麼組織高潮呢?情是人性的天然表現,演講者要善於在情的領域耕耘。李燕傑在《演講美學》中寫到:“一次演講怎樣達到高潮,這需要演講者在感情上一步一步地抓住聽眾,在理論上一步一步地說服聽眾,在內容上一步一步地吸引聽眾,使聽眾的內心激情逐漸地燃燒起來,演講將自然地推向高潮。”說穿了,就是以情激情,以心換心。具體而言,深邃的思想能啟迪深思,激起聽眾的積極響應;風趣幽默的語言,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和熱情;生動感人的奇聞軼事,可以醒目提神,活躍氣氛;新穎廣博的知識傳授,可以使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奮;精辟的論證,能以其嚴密的邏輯征服聽眾;設置懸念與適當提問,則能引起聽眾積極思維和興趣;而真摯熱烈的激情迸發,貼切自然的動作,尤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總之,演講者聲情並茂地把演講由一個高潮推向另一個高潮,場上氣氛也就會完全由演講者主動控製著。

完善形象與巧妙設置

為了讓聽眾接受並認可自己的演講,演講者自始至終都要關注自己的形象。完善自己的形象,並且在演講結束時也要注意保護形象,這樣才能讓聽眾更好地認可你,從而為自己以後的演講打下基礎。

完善形象與巧妙設置

主動控場,還應特別注意演講臨近尾聲時演講者的自我形象對聽眾的影響。這也是很重要的。有些演講者往往因為前麵一直順利,臨近尾聲時,自認為勝利在握,揚揚自得,顯出高傲輕慢的樣子;有的則自認為演講不盡如意,產生浮躁情緒,表現出匆匆忙忙、草率收兵的樣子;有的放縱感情,任憑意氣,話已講完卻又添枝加葉,畫蛇添足,拖拖拉拉;有的則認為聽眾注意力不集中,借機旁敲側擊,發泄不滿;有的則虎頭蛇尾,露出疲倦神態,話沒說完,就收拾講稿……這些失誤,往往造成聽眾情緒鬆弛,會場秩序混亂,使演講失去光彩。

臨近尾聲時,演講者要保持飽滿的情緒,盡量地完善自我形象,從容鎮靜,善始善終,結尾處設法異峰突起,顯示出一定的高度,形成強烈的懾服力,使聽眾感到餘味無窮,得到思想的啟迪和美的享受。

如何在結尾處以巨大的感染力使聽眾情緒激動感奮呢?關鍵在於巧妙結尾。對此前麵在演講稿的撰寫一章中已做介紹,這裏不再贅述。總之,演講者臨近結尾時,要保持高昂的情緒,不可虎頭蛇尾,不必畫蛇添足,不要陳言俗套,也不可高傲輕慢,更不可盛氣淩人。演講者要莊重、鎮靜,既顯示出分量,又顯示出有修養。

演講結束時留下良好形象

許多人認為演講完了,就可以給自己的演講畫上一個句號。這是不對的。有些缺少經驗的演講者缺乏必要的禮貌,自鳴得意,趾高氣揚,不管一切揚長而去。其實演講作為一個整體,隻有當你完全從台上消失時才能算畫上了一個完全的句號。因此,我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演講的最後道別。

當你演講停止時,可以帶著與演講最後的情感相一致的表情看著聽眾,稍稍停頓,然後滿懷深情地說一聲“謝謝”、“謝謝了”或“謝謝大家”。然後往後退一步,恭敬地行禮,一般行鞠躬禮且時間要長點,不少於兩秒鍾。不同行業的演講者可以選擇不同行業的職業禮。例如,軍人行軍禮,少先隊員行隊禮,商人行抱拳禮,佛士行合十禮。行這些類型的禮時要配合注目禮且照顧不同角度的聽眾,然後很巧妙地轉身。轉身時除了一些職業性的規定外,不要很正規地向左轉或向右轉。

下場時不要太快,可采用上場時的步伐,也可押著演講情感的節拍稍快或稍慢,如需調換姿態,最好也要一直走到聽眾看不見的地方再變換為好,切忌突然變換姿態:或急跑,或跳躍,或吐舌頭,或抓耳撓腮。這都會有損你演講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