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時間太短
如果演講時間太短,我們可以從下麵幾個方麵考慮改進:
①檢查是否存在著一些重要看法沒有充分發揮。
②檢查自己的措辭是否過於簡短。我們在其他地方已經說過,口語的語速比較快,所以要進行重複和修飾,還要加入各種說明來使每位聽眾完全把握你的意思以及你希望傳達的重點。
③一定要保證你為自己的所有要點都配備了充分的證明材料。再次檢查你的論據,確保你的論點都有根有據或者沒有跳過某些邏輯證明的步驟。
④你在圖書館查找資料的工作可能做得不夠。你是否確實查閱了相當多的資料?
⑤在大部分情況下,如果你隻用了15分鍾就講完了本來打算講20分鍾的內容,沒有人會感到格外沮喪,但是,如果你用了40分鍾才講完本來打算講20分鍾的內容,那麼其他人的時間安排可能完全被打亂了。
權威效應與第一印象
在人際交往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往往成為評價一個人的關鍵。樹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對拉攏聽眾,傳播自己的觀點都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除了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外,演講者還要注意樹立自己的權威效應。
與人交往要注重自己的第一印象
“印象”,是一個人的某些特征在他人頭腦中留下的跡象。而“第一印象”,是在與人初次接觸時給對方留下的形象特征,心理學上稱為“首因效應”。
著名演講家卡耐基說:“最近,我在紐約參加過一個宴會,中間有一位少女,她在不久之前得到了一筆巨額的遺產,所以她就花了大量的金錢,把自己從頭到腳裝飾得十分華麗。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無疑的,她是想使宴會中的賓客,每個人對她都有一個好印象。可是,遺憾得很,她的衣飾是足夠富麗了,但是,她的一副麵孔,好像是有著一股淩人的傲氣,令人看了無論怎麼也不會生出愉快的感情來。她隻知道在自己的服飾上用工夫,而忘掉了人最要緊的是麵部的表情。”
確實,一個人有著一張笑臉,那是誰都歡迎的,如果老是一張哭喪臉,那麼無論服飾怎麼富麗,也會使人討厭。這情形不單有關於女人,凡是男女老幼,都是一個樣的。兩個孩子,一個是天真爛漫,十分快樂的;另一個愁眉蹙額,老是一副哭喪相,試問你喜歡哪一個孩子呢?
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所產生的定勢效應有很大的穩定性,一個人留給他人的第一印象就好像深刻的烙印,很難改變。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成功交往、創建和諧的人際關係的良好開端。因此在與人的初次交往過程中,要注意給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該怎麼做呢?
首先,禮貌待人,主動熱情。禮貌待人要求用語禮貌,使用請、謝謝您、對不起等日常禮貌用語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另外還要舉止得體,坐有坐相,站有站姿,不忸怩作態,也不隨意放肆。主動熱情要求在交往中表現為喜歡、讚美和關注他人。同時良好的衛生習慣、機靈勤快也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積極求同,縮短距離。人際交往中有個重要的原則:相似性原則。雙方隻要在興趣、愛好、觀點、誌向,甚至年齡、籍貫、服飾等方麵有相同之處,往往可以縮短彼此間的距離,消除陌生感。常言道: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故鄉水。異邦遇同鄉,他地談故裏。初次交往積極尋求接近的共同點,會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再次,了解對方,記住特征。與人初次交往之前,如有可能要盡量了解對方的情況,作為相識和交談的基礎。比如你了解到對方喜歡養花,那你就可以在談話時說些有關養花的逸聞趣事,對方一定對你的談話感興趣。
演講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形象
演講者的形象是演講者思想道德、情操學識及個性的外在體現,是演講者的儀表、舉止、禮貌、表情、談吐的綜合反映。演講者一經上場,就會把自己的形象訴諸聽眾的視覺,直接影響聽眾的評價和審美。
因此,聰明的演講者從上台到下台,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給人以完美的印象。
一、走進會場
在一般的演講場合,走進會場時要麵帶微笑,不論聽眾是否在注意你;如果是重要的演講者或被請的,往往由大會主持者陪同,則更要雍容大度,謙和誠摯,用眼神和微笑與聽眾交流,步履穩健地向安排的座位走去。
二、就座前後
演講時如需提前上台就座,演講者將和大會主席或陪同人員一起走到座位前,演講者應先以尊敬的態度主動請對方入座,對方也會禮貌地懇請演講者坐,這時方可坐下。坐下後不要前探後望,也不要和台上台下的熟人打招呼。
三、介紹之後
主持人或大會主席介紹之後,演講者應自然起立,並向主席點頭致意,並要由衷地從麵部、眼神表示出謙虛之意和感激之情。
四、登上講台
演講者向主席點頭致謝後,穩健地走到台前,自然地麵對聽眾站好。此時應端莊大方,舉止從容,精神飽滿,也可麵露微笑,尤其是女性演講者。
五、演講開始
演講開始前,先以友好、誠懇、恭敬的態度向聽眾敬個禮,以表示對聽眾的致意。然後不要急於開口,暫停幾秒鍾,以親切、尊敬的眼光遍視一下聽眾,表示光顧和招呼的意思,這能起到組織聽眾、安定聽眾情緒的作用。同時深吸一口氣,平靜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免心率過速。
六、站姿
若會場未設演講台,演講者一般以站在前台中間為合適,這可以統觀全場,最大限度地注意到周圍聽眾的情緒,使處在不同的位置的聽眾都能從各自的角度看到演講者的表演。另外,站位也要考慮光線,要讓光線照在臉上,使聽眾者看到演講者的真實表情,但必須合適,不能刺激演講者,使他看不到聽眾。
至於站法,沒有固定模式,但要保證演講者的表演。較好的有以下兩種。
一是前進式站法。即一腳在前,一腳在後,兩足成45°角,身軀微向前傾,給人一種振奮、向上的感覺。
二是自然式站法。即兩足平行,相距與肩等寬,給人一種注意集中、精神抖擻的印象。
七、走下講台
演講完畢,應說句“謝謝大家,再見”,接著向聽眾敬禮致意,向大會主席致意,然後走回原座。坐下後,如果大會主席和聽眾以掌聲向演講者表示感謝,則應立即起立,麵向聽眾致禮,以表示回謝。
八、走出會場
大會主席陪同演講者往外走的時候,聽眾常常出於禮節鼓掌歡送。這時演講者更應謙虛,用鼓掌或招手表示答謝,直到走出會場。
注重權威效應與第一印象的關係
演講活動來自演講者與聽眾的相互作用。一方麵,演講者處於主導地位,聽眾隨著反應;另一方麵,聽眾的反應程度又是演講者調節自己表達方式的依據。演說的期待與聽眾需要的滿足,是演說者與聽眾心理相融的基本因素,而溝通兩者的心理橋梁,正是信任與依賴。因此,演講者的聲望和信譽,能使聽眾產生良好的心理定勢,是聽眾自發興趣和高漲熱情的巨大誘因。它直接影響到聽眾的理解效果,直接影響著聽眾情緒和演講現場的氣氛。顯然,權威效應具有積極的控場作用。
然而,威信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取決於許多因素:社會輿論的重視、演講者的社會地位和外部形象,同時也與聽眾的文化修養、欣賞水平有關。威信是演講者德、才、學、識的綜合體現。演講者不一定都是權威,況且,人們也不可能等當了權威再去演講。那麼,演講者應如何達到這種功效呢?
從某種意義上講,演講者的“第一印象”常常具有權威效應。演講者一上台,首先給觀眾的第一印象是視覺形象,而視覺形象的刺激,常常能夠強化人們注意的意向性。生活經驗表明,“第一印象”往往能決定聽眾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因此,演講者走上講台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儀表、舉止,應以穩健、大方、鎮定自若的姿態出場“亮相”,給聽眾留下美好的印象,使聽眾油然產生“一見鍾情”的感情,造成先入為主的心理定勢,從而使聽眾對演講者的演講能力作出較高的判斷,並隨之給予更多的注意。所以,把握住“第一印象”,能贏得聽眾高層次的注意,贏得聽眾的信任,而這正是積極控場的表現,是演講成功的秘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