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的應變與控場
演講者要想取得良好的演說效果,還應該具有應變和控場能力。即善於臨場察言觀色,以便把握住聽眾的心理變化、興趣要求,及時修正補充自己的演講內容,為演講成功打下良好基礎。
應變與控場能力
演講者需要哪些應變和控場能力呢?
一、控製感情,掌握分寸
當發現意外情況時,要鎮靜,要有好的心理素質,能控製感情,掌握分寸。不要在講台上驚慌失措,更不要因急躁而衝動行事。
二、從容答題,妙語解脫
演講時,常有聽眾提出較尖銳的問題,欲“將你一軍”,這時候該怎麼辦呢?要學會從容地回答聽眾提出的問題,特別是那些乍看起來十分棘手的問題。有的人采取壓製的方法,發火批評,喊“別吵了,安靜下來”,這樣隻會使自己陷入窘境。有的人則采用以誠相待、妙語解脫的辦法,變被動為主動。
三、巧妙穿插,活躍氣氛
如果會場沉悶,要盡快調節,巧妙穿插,活躍氣氛。演講者使用穿插的方法,除了把事理說得更形象、更深刻外,還可活躍現場氣氛,增加聽眾興趣。比如,講個笑話,講個故事,談點趣聞,唱支歌兒等。
四、將錯就錯,靈活處理
要想在演講中不說錯一句話是相當困難的。如果一旦出錯,在這種情況下最忌諱兩點:一是搔頭撓耳,二是冷場過久。有人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演說過程中冷場15秒以上,聽眾群中就會有零星笑聲;冷場30秒以上,就有少數聽眾的笑聲;冷場時間再長一點,聽眾就會普遍不耐煩了。
演說過程中,如果是漏了個別字句的小錯誤,隻要無傷大雅,不予更改為好。如果是講了一段之後突然忘了下一段該說什麼,那該怎麼辦?卡耐基介紹了幾種方法,我們可以借鑒一下:
就地換掉話題,用上段結尾中的句子來發揮。
向聽眾提出問題。
如果實在是大腦一片空白,就應該臨時編一段較完整的結束語,有禮貌地結束。
經常使用的控場技巧
控場的技巧,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發問
某學校舉行紀念“一二·九”演講報告會。當演講者講到當代青年學生應該在新的曆史時期,繼承“一二·九”光榮革命傳統,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鬥的內容時,少數學生竟交頭接耳地說笑起來。演講者為了避免事態的擴大,迅速發問:
“講到這裏,我要向台下現在仍在說說笑笑的同學提出這樣的問題:你想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發揚‘一二·九’運動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呢……”
這樣一問,不僅有針對性地啟發了聽眾的反思,起到了控場作用,而且又自然地續接下去,推動了演講的順利進行。
演講者麵對台下的說笑聲,可以直接發出詢問。這種語勢的強烈刺激,能夠激發聽眾的心理思考,引起思想反省,達到控場的目的。
二、暫停
某縣舉行慶祝教師節青年教師演講賽,在進行決賽時,一位演講者從會場突然響起的說話聲中,意識到自己講述的某模範教師的事跡與前麵一位演講者列舉的事例重複,因而激起了聽眾的議論。他立即暫停了自己激奮的演講,並利用聽眾的瞬間注意自己的機會,迅速調整了演講內容,緊接著講道:
“老師們、同學們,如果因為你們對這位教育戰線勞動模範的事跡太熟悉了,用不著我更多的敘說,那麼,我還要向大家介紹另一位在偏僻的小村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了28年,曾經冒著生命危險,先後救起過五名落水學生的普通民辦教師的經曆……”
這樣一停,使剛剛安靜下來的聽眾穩定了情緒,隨著演講者的續講,會場重新呈現出專注的氣氛。在演講過程中,常常出現這樣兩種不同的現場情形:一是演講者簡潔而精彩的演講博得了聽眾的掌聲和讚語,會場洋溢著熱烈的氣氛,這是演講成功的體現。二是演講者冗長而平淡的演講引起了聽眾的閑聊和喧鬧,會場充滿了嘈雜的聲音,這是演講失誤的反應。當演講者遇到第二種情況時,麵對台下的哄鬧聲,不妨暫時停止演講。這種語流的短暫間歇,可引起聽眾的心理注意,從而改變聽覺意向,產生控場的效果。
三、變調
某工廠團委為慶祝“五四”青年節,舉辦了一次專題演講比賽。一位青年工人在演講中談到自己如何發揮共青團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青年爭創高產的事跡時。從會場發出的陣陣說話聲中,他感覺到了部分聽眾的厭倦情緒。他平定了一下自己的激動心情,在一段低沉的敘述後,突然提高語調,用激昂而洪亮的聲音講道:
“青年朋友們,‘五四’運動,作為一場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早已載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光輝史冊,而曆史又把一個新時代的崇高使命賦予了我們……”
這樣一變,振奮了聽眾的精神,說話聲開始平息,演講者抓住這一轉機,調整了思路,以飽滿的熱情和興奮的神態結束了自己的演講,受到聽眾的歡迎。
演講者麵對台下的吵嚷聲,可以迅速變化語調。這種語調的鮮明對比,能夠造成聽眾的心理反差,從而集中注意指向,達到控場的目的。
演講中時間的控製
控製好演講時間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可是演講中對時間的控製又不能隻是盯著鍾表的時間,而是應該事先排練,根據排練的時間來安排自己的控場時間。
對時間控製的總體要求
看看講話內容各個部分的大致比例:開場白、主要內容、結論。一般情況下,主要內容應該構成發言時間的75%。開場白是不是因為插進題外話而拖得太長?還要檢查要點之間的相對比例,自己是否用了一半時間來闡述第一個要點,這樣做值得嗎?
大部分演講新手在實際演講時語速過快,這樣很多重要的地方就得不到澄清了。你的演講排練越接近實際情況,你對時間估計的誤差越小。
用手表查看自己的演講時間,但是不要死盯著手表的指針。把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記下來。手表指針的運動會給你一種壓力,讓你不太自然。比如,如果你覺得自己講得太慢,在最後一分鍾可能會把速度加快一倍,或者相反的情況,把自己的語速放慢,用使人昏昏欲睡的口吻把句子拖得很長。如果能夠為每個部分的講話定時會對演講時間的控製幫助很大。
有經驗的演講者始終明白演講的每個部分各占多長時間。即使演講時間在總體上控製得非常好,他或她仍然希望再把時間分割得更加細致一些。明白時間的長短有助於隨時進行調整,這是演講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情況。
當你的排練工作進行到一定的程度,每次演講花費的時間大致相等,就要在筆記上記下每個部分各自花費的時間。比如,你可以在開場白的筆記右下方標記“2分鍾”,在第一個要點後記好“5分鍾”,在第二個要點後記“8分鍾”等。
合理分配演講各個部分的時間可以幫助你從容調整內容。比如,你原計劃用5分鍾講述第一個要點,聽眾的反應使你相信自己得用8分鍾才能使他們明白這個問題。於是你決定把第二個要點和第三個要點中的小故事省略掉以彌補多用的3分鍾。
有些人的時間估計非常精確,不需要外在的提示。如果你不太善於估計時間(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這種能力),要坦然地把自己的手表摘下來放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或者請聽眾席上的同事到時候向你發出信號。但是要避免過於依賴鍾表。
演講時間太長
如果演講時間太長,超出了預定的時間,我們可以采用下麵這些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檢查自己的證據和例子,不要反複重申同樣的內容。(把這些要除去的內容留作問答或討論時用)
取消較長的故事、笑話、敘述等,除非它們對演講主題至關重要。
考慮把某個要點全部取消。(相應地調整自己的主題)
例子的描述不要太過詳細。(不要講述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隻需包括所有關鍵要素的大概情況即可)
考慮用演講以外的其他方式來解說技術和細節,如分發資料或使用視覺道具。
修飾和簡化語言以及措辭,說話要深入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