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展開演講的方法(3 / 3)

人類學包括像利基在大峽穀的考古研究、瑪格麗特·米德對非洲部落社會中女性角色的描述、諾曼·喬姆斯基關於轉換語言學的長篇著述以及康拉德有關人類天生具有侵略性的觀點。

請注意用來描述人類學的例子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而且是多樣化的,它們代表著人類學四個不同的研究領域。

權威定義

麵對一堆頗具爭議或者模糊不清的術語,如果必須在這些似是而非的選項中做個選擇,那麼這種定義方式最管用了。權威定義就好像是一位有著高度信譽和權力的人士。

在關於人類學的演講中你可以引用著名的瑪格麗特·米德的話:

她把人類學描述為姍姍來遲的新學科,它橫貫數門學科卻沒有被人深入研究,“從嚴格的傳統意義上來看,它不屬於科學、人文或社會科學任何一個範疇……正是因為它難以界定,我相信人類學可以為文科教育做出獨特的貢獻。”

舉反例下定義

蘇格拉底說過:“沒有人知道正義是什麼,但是任何人都知道不義是什麼。”在很多時候,澄清一個概念的最好辦法是解釋它的反麵。像公平、清晰和權力等抽象概念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一些不公平的行為、曖昧不清的關係或一些無權無勢的人來進行定義。

也可用揭示反麵狀態的辦法來定義具體的術語:

人類學家並不是憑一時的興趣而去收集專門的資料——他們挖掘地下骨骸是為了鍛煉身體;或者因為當地的魚非常好吃就和土著人住在一起。

這種定義方式既有力又有趣。但是,為了使詞義更加完美,最好能將舉反例定義與其他的定義方式結合使用。

用統計數據來驗證論點

用統計數據來驗證論點,可以讓論點得到更好的論證。這在演講中經常被用到。在使用統計數據時要保證統計數據的準確性,要避免誤導性的統計資料,另外在使用統計數據時還要有選擇性。

檢查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準確性是對統計數據最基本的要求。怎樣才能確保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呢?

一、資料的收集時間

一定要確保你所收集的證據是最新的。很多事情就像市場上的價格一樣每天都在變化,有時候資料在發表時已經過時了。如果你處理的問題在持續變動中,比如經濟,那最好是向專家請教,以獲得最新的資料來源。

二、收集資料的原因

收集特定資料的動機可能會影響到這些資料的可信度。某位候選人的工作小組所進行的統計工作是為了表明這位候選人得到了選民的普遍支持,其主要目的在於打擊對手,而不是向公眾展示選舉的實際情況。大部分人對出於強烈的求知欲而進行的調查比較信任。獨立的民意測驗者、時事調查記者、科學家和學者,雖然他們也做不到毫無偏見,但比起商品促銷員或特定目的的鼓吹者,則要客觀多了。

三、資料的收集者

要對研究人員的資格和能力做調查。資料是由專業的民意調查人員還是由一位直播廣播的主持人收集得來的,是一位大學畢業生還是著名的學者,是廣告代理商還是政府政務小組。

四、資料的收集方法

盡可能弄清楚一項研究的設計和開展的詳細情況。如果某一條統計材料可以支持你演講主題的某個要點,不要整段引用某個二手材料而感到萬事大吉,要盡可能查找這一研究的原始資料。

首先要做的是比較定義。也許你發現研究的題目表麵上看來非常有用,但是再讀下去就發現,調查人員對“兼職工作人員”或“合格的領導藝術”的定義與你的講話內容不相吻合。

檢查他們挑選例證的方式。接受試驗者或者樣本應該隨機挑選,或者通過其他合乎邏輯的、沒有偏差的係統來挑選。

收集資料的方式很多——觀察、實驗,或者通過電話、信件或采訪所進行的調查。如果可能,要查看實際采用的儀器。在麵談或問卷中是否存在誘導性問題或不合實際情況的選項?

通過觀察措辭偏好以及分析和表達材料的方式,即使不是專家,你也能察覺到研究方法中所存在的某種傾向性。

盡量避免誤導性的統計資料

統計資料有時由於選擇的問題常常有誤導性的問題出現。

一、未知基準的謬誤

演講人用比例來說明問題,其實是在向聽眾暗示,他已調查了大量人群。實際上,不科學或嚴重失實的證據有時候也會以這種報告方式博取信任。“三分之二的機械師推薦使用這種合成油”,大部分聽眾會把這句話理解為“我們調查了全國的三百位機械師,其中有兩百位推薦使用這種合成油。”如果把實際情況公之於眾,即他們隻調查了三位機械師,那麼這種推薦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我國80%的犯罪是青少年犯罪”,這似乎指出一個嚴峻的問題。這個句子產生的效果顯然比“我們今年發生了五起搶劫案,其中四起的案犯是青少年”更強。四起案例不能說明已構成犯罪狂潮;而80%則顯得相當猖獗了。

二、平均水平的謬誤

一位批評家曾經大言不慚地說過,一個人可以一隻腳站在冰塊上,另一隻腳站在火堆裏,而在統計的意義上感到非常自在(低溫和高溫的平均值是適中的)。求計平均通常是一種很有用的分析工具,但是有時候它也會因為與現實相去甚遠而鬧笑話。

某公司每個部門平均有12台電腦。實際上,財務部有40台電腦,而其他部門大多隻有一台或根本沒有電腦。這樣的報告雖不太可笑卻同樣誤導人。這說明,當幾種極端情形扭曲了分配時,采用計算算術平均值的辦法是不適當的。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一般更傾向於用中位數(一係列數字中位於中間的數字或得分)或眾數(出現頻率最高的得分或數字),當然它們也可能被濫用。

三、不典型的或武斷的時間段

最近一家電腦鍵盤公司的行政人員告訴我們,1月份的銷售比上一個月翻了一番。如果你不知道1月份在小型電腦行業的年度周期中總是業績最差的月份,那麼這條消息會使你受到誤導。如果行政人員比較了1月份和11月份,11月份是聖誕節前的家用電腦和遊戲機購買達到高潮的時候,那麼整個情景就會大不一樣。能夠更加可靠地說明公司發展情況的比較應該是今年的1月份與去年的1月份相比。

通過選擇較長或較短的時間段,這位行政人員可以給人造成公司財務狀況極佳或極差的不同印象。如果他選擇了11月、12月和1月這個時間段,這一階段有明顯的下滑趨勢,那麼他可以說服員工現在根本不可能考慮漲工資的事情。但是,他也可以披露過去的五年裏11月份的情況,顯示公司逐漸而穩健的發展趨勢,以此說服股東繼續投資。

引用統計數據要有選擇的進行

通篇引用統計資料是典型的枯燥、冗長的演講。聽眾很快就對這些統計數據感到厭煩。如果你確實要使用統計數據,請盡量采用整數。你應該說“大約一千五”而不要說“一千四百八十九點六”。用對比來使數字更易於理解:

避免過分使用比較手法。過分誇張地使用這種手法會使聽眾感到莫名其妙。

引用權威的證詞

我們常常引用別人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第三人證詞可以被聽眾看做是演講人在自身之外尋找到的依據。當我們無法親自驗證某種東西時,可以依賴於他人的觀察。即使你從來不曾被捕,或者從來沒有擔任過公共安全官員,你也可以通過明智地引用他人的證詞做一場關於懲罰製度的真實可信的演講。

1.權威是否掌握必要的信息

權威不一定是名人。事故的目擊者可以相當確鑿地告訴你十字路口發生的情況。你的鄰居並不見得是觀察家,但他也可以告訴你去西藏旅遊時很多沿途的見聞。一個人距離最初的渠道越遠,他的消息的可靠性就越小。事故目擊者的話比熟人複述事故目擊者的話更可靠。

2.什麼樣的人才是權威人士

如上所述,任何人都能夠可靠地描述自己親眼看到的事情。而當他開始做出解釋、形成觀點、得出結論以及提出建議時,可信度的標準變得更加嚴格了。被稱為專家有兩種途徑,或者擁有特殊榮譽——比如哲學博士學位、全國人才財經委員會委員資格等,或者擁有成功的經曆。

3.他是這個問題的專家嗎

比如,讓體育明星在商業廣告中充當營養學權威或汽車工程專家,但體育明星的專長並不能使人們相信他(她)是其他方麵的權威。還有其他一些情況,如專家的觀點超出他或她的專長範圍。稅務律師可能被當成是憲法問題的專家,社會心理學家也許會表達對精神分裂症的起因的看法,或者著名的化學家因為自己對維生素C效力的看法而引起全國的關注。他們表達的看法也許有道理,也許沒有道理,但是他們具有相關領域的專長,這一點使他們的看法最多隻是稍微比一般人更可信一些。

4.權威人物的看法是否沒有偏見,沒有牽涉個人利益

當某公司把自己的產品說成是本行業最好的產品之一,我們一點都不會感到吃驚。同樣,如果電視台把他們新創辦的電視節目稱為是對人類現狀的鞭辟入裏、聰明巧妙地描繪,我們也不會吃驚。我們雖不感到吃驚,但是他們的話也沒有說服力。我們可能更願意相信一些獨立機構或批評家的話,後者的觀點似乎沒有牽涉個人利益、意識形態或金錢問題。你也許感到驚訝,真正具有說服力的居然是言不由衷的證詞。如果你能夠找到一個人,他不顧自己的利益受到危害而給出證詞,或者為了堅持說真話的原則,或者認為自己有義務堅持某種高尚的信念,那麼這些話可以極大地增強你的發言的可信度。

建立演講前的可信度

要建立自己演講前的可信度,我們首先要客觀評價自己的形象,把對形象影響不好的因素剔除掉,在開頭和演講過程中還要盡量提升演講的可信度,當然,最聰明的演講者還會通過演講來提高自己的可信度。

客觀評價自己的形象

一個人要想獲得別人的信任,建立演講的可信度,首先要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形象。你的可信度整體來說是高還是低?人們是否因為欣賞你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征,或者盡管他們對你的個性特征不以為然,但還是同意你的看法?在可信度的構成要素中,你身上最突出的是哪一點?哪些方麵需要改進?如果可能,請幾位朋友或熟人幫助你進行自我評估。一般情況下,我們對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很難做出正確的估計。

回答下麵的自測題,你會發現它們屬於三個方麵:演講開始前你的形象,你的演講內容,你的演講風格。

一、聽眾是否認為你真切地關心他們的利益

演講之前:如果你此前在某個相關問題上表現得非常慷慨或自私,聽眾是否知道這回事?

演講內容:在整個演講過程中你是否始終重視聽眾的需求和目標?

演講風格:你的講話是否平易近人,自然大方,態度友好,積極向聽眾做出回應?

二、聽眾是否認為你很有能力

演講之前:你是否接受過相關的教育、富有經驗或專長,因而是這個問題當之無愧的專家?你的聽眾是否了解你的這些情況?

演講內容:你是否為準備演講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資料收集?你的演講是否用條理分明、具體詳實的內容體現了這一點?

演講風格:你的講話是否體現出你辦事得力的風格?你對自己的演講內容是否顯得遊刃有餘,語言流暢,結構平衡?

三、聽眾是否認為你的話誠懇可信

演講之前:人們是否覺得你為人誠實而正直?

演講內容:你是否努力做到公正客觀地提出證據、承認自己的資料和觀點有所局限,並且承認自己的對手某些方麵也有可取之處?

演講風格:你的講話是否精神飽滿、生動活潑、熱情高昂?

建立可信度的方法

建立演講者可信度的方法很多,概括起來有下麵幾種。

一、幫助主持人良好地介紹自身情況

除了提供書麵材料,還要隨時回答為你演講做介紹的人所提出的任何問題或親自會見他們。如果在某次演講時你希望介紹人突出你的某方麵背景,一定要提出來。

二、向聽眾提供自己的充分資曆信息

當聽眾提出有關你以前知名度的問題時,不要過分謙虛。給他們發一份簡曆,列出你的背景和所取得的成就。演講內容中適當添加有關自己的剪報、證詞、書籍、文章或照片。

三、留意演講前自己在聽眾中的形象

在演講班裏你知道自己在別人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形象。

在陌生的聽眾麵前講話,這些人對你沒有先入為主的印象,所以要注意你與他們的所有交往都會影響演講內容的可信度。在演講前商量議事活動的安排,甚至包括簡短的社交談話,在這些不經意的行為中你所表現出來的隨和態度、職業風範和自信精神都會非常有影響。

四、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材料

在準備演講提綱和選擇證明材料和例證時,要考慮采用哪些方式體現自己能幹、關切、可靠和活力等特點。

1.對演講主題表現得遊刃有餘

為了給人留下你對某個問題非常精通的印象,你必須讓聽眾明白,你開展了大量工作,付出很多努力。適當的時候提及自己的研究性質:

我采訪過的5位法官一致認為我們的法庭審判製度存在一個重大缺陷……

我閱讀了委員會關於這個問題的聽證會議的所有記錄,沒有一位專家提出……

在我讀過的有關書籍和文章中,人們對這一點的看法差別很大。幾位學者說……

利用具體例證、統計數據和證詞。敘述詳細情況時一定要保證實事求是,客觀簡潔。演講開頭部分哪怕是丁點錯誤也會極大地削弱你的可信度。

2.提及自己的專長和資曆

大多數沒有經驗的演講者都對“自吹自擂”感到非常難為情,所以沒有采取措施為自己建立適當的可信度。聲明自己發表講話的資格,不要猶豫。

作為從事幼兒教育15年的老師……

在我每周看到的二三十份失敗的貸款申請中,最常見的錯誤是……

考慮怎樣在演講過程中不露痕跡地提及自己的哪些資格時要認真判斷。我們的文化不欣賞自吹自擂或借名人抬高自己的地位,但是虛偽的謙恭也是不適當的。演講者過於謙卑是對聽眾的侮辱,因為他的話暗示,如果聽眾對這個問題稍有常識,就根本用不著請他來講話。但是,如果你態度坦率,實事求是,就可以提示自己的資格而不會產生自我褒揚的嫌疑。隻提示與演講內容相關的資格:除非與講話有關,否則不要談論你認識多少位名人;除非演講題目專門針對怎樣賺錢,否則不要炫耀你的經濟收入多麼豐厚。

3.努力做到平衡而客觀地分析

為了表示你非常公正、可靠、人格正直,在適當的時候,要特意指出自己的證明和觀點的局限。

現在,我知道依賴調查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次調查開展得非常周詳。我們似乎可以肯定地得出結論,至少有許多在職母親,如果不說大多數的話,她們對現有的托兒服務不甚滿意。

我並不是說電視是造成這些問題的唯一原因。我知道這樣就使問題過於簡單化了。但是我確實認為電視對上兩代人的創造性思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同時,一定要認可相反的證明或觀點的存在。

有些研究表明,酗酒者可以回複到社交性飲酒,但是……

我承認政府在社會福利項目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在許多其他方麵,政府做得很不夠,所以我仍然認為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情況。

如果存在個人利益,要承認這一點,防止聽眾認為你在向他們隱瞞真相。如果他們後來發現你比自己口頭上表現出來的態度更加偏激,那麼你的可信度會大打折扣。

當然我是不動產的從業人員,我說服人們為不動產投資,這樣自己可以得到收益。但是這並不是我勸大家投資的主要原因。

4.明確表達對聽眾的關切和良好的祝願

讓他們明白,你發表演講是為了他們的利益。

我在想盡辦法使你們免於因親人去世沒有留下遺囑而帶來的種種麻煩。

打網球大大豐富了我的生活,我希望大家能夠和我分享這種樂趣。

5.條理分明地組織演講材料

演講者的能力和勝任感取決於得心應手地處理自己的演講材料,並且似乎很清楚接下來要講的內容。如果你從一個問題跳到另一個問題,或者抱歉地插一句“噢,我們剛討論……時,我忘記了還有一點”,聽眾可能會覺得你沒有條理,而不是知識麵狹窄。

利用演講提高自己的可信度

很多專家和經過精心準備的演講者達不到講話的預期效果,因為他們不懂怎樣向聽眾傳達自己的素質。提綱卡片從手中不小心掉了下來,念出講稿內容時聲音發顫,不停地擺弄手中的任何東西都說明發言人缺乏自信。沒有表情的麵容和平鋪直敘的腔調可能使聽眾覺得你在輕視他們或者來意不善。猶豫不決和優柔寡斷有時被看作沒有主見或不誠實。單調、乏味、千篇一律的演講是缺乏熱誠。為了讓聽眾把你看作可靠的信息來源或接受你的觀點,你要不斷地努力解決以上所有方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