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有時讓人感到神秘。有人想學,卻無法學會;有人沒怎麼學,卻脫口而出。那幽默是不是與生俱來、天賦而生的呢?其實,幽默是人的獨特性情氣質,和遊戲一樣,是人的本能,是人的一種生活心態。
我們在對一些具有幽默感的人進行研究之後發現,幽默也確有某種遺傳基因存在。例如,我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大師侯寶林和他的兩個兒子,著名喜劇表演藝術家陳強和他的兒子陳佩斯,都具有幽默的天賦。但仔細推究起來,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的牽強之處,因為我們也可從他們的例子中看出環境和培養的力量的影響作用,如果再把世界上眾所周知的幽默大師稍微研究一下,這種理論就更站不住腳了。因此,幽默並不神秘,而且對所有人來說,後天培養至關重要。
對幽默的學習,首先從含蓄開始。幽默應該引人發笑,但高級的幽默又最好可以讓人回味。幽默是言近旨遠。這裏還有一個蕭伯納的故事。有一個朋友邀請蕭伯納赴宴,想讓蕭伯納給他彈鋼琴的女兒美言幾句,好借此名揚天下。蕭伯納一到朋友家,女孩就迫不及待地彈了起來。彈了半天,蕭伯納一言不發,女孩隻好先開口說話:“我沒有妨礙到你吧?”蕭伯納若無其事地說:“沒關係,你彈好了。”蕭伯納的話幽默、簡約、含蓄,有弦外之音,非得經過琢磨才好領會他的意思。
幽默要有創意,是形象思維,因而聯想和想象是不能沒有的。不但要研究幽默名家的作品和來自民間的幽默精品,而且要廣泛地了解各種藝術形式,增強自己的藝術敏感,訓練自己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地在各個意象間構建想象的能力。
幽默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遵循。我們麵對的是變動不息的人群,所以幽默也隻能因人因事而異,才能達到效果。
幽默應簡約得當
馬克·吐溫同朋友一起去參加道奇夫人的家宴時,宴會上人很多,出現了亂哄哄一齊講話的場麵。馬克·吐溫不願大吼一聲破壞氣氛,便想了個辦法,開始給鄰座的一位太太講故事,故意把聲音放得很低,以吸引別人來聽。大家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十分好奇,結果一個個地停止了說話,很快會場就靜下來了。
馬克·吐溫采用的這種幽默的方法毫不費力地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比說一長串吸引大家注意力的話自然強出百倍。
當然,幽默也不能過度。許多時候,還可能要用自嘲來解圍,但不要嘲笑人。幽默語言尤其要精練,不能用太多的瑣碎的詞語,要刪繁就簡、點到為止,以免影響理解和欣賞效果。
因此,真正的幽默是詼諧而不失度,滑稽而不粗俗,精練而不繁冗,簡約而又得當。
許多善於使用幽默的人,他們把窘迫的情境恢複原狀,往往是易如反掌,這實在令人羨慕。
例如,有個議員發表演講,在大家都側耳傾聽時,突然座中有一個聽眾的椅子腿折斷了,那人跌了一跤。在這種場合,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往往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而降低演講的效果。這時,議員馬上急中生智,想出一個辦法來挽回這種頹勢,他緊接著椅子腿的折斷聲,大聲說:“諸位,現在都相信我說的理由足以壓倒一切異議聲了吧?”話音剛落,底下響起一陣笑聲,接著就是熱烈的掌聲。
同樣,有一次,戈爾巴喬夫為了準時趕到會場,要求司機開快車。司機既擔心他的安全,又怕違章,隻好婉言謝絕。戈爾巴喬夫急了,命令司機與他調換位置,然後親自驅車,疾馳如飛,片刻,車被交警攔住。警官命令警士將違章者扣留。警士到車前查詢了一下,然後向警官彙報說:
“坐車的是一位要人,不好查辦。”
警官很不滿意地問:“那人是誰?”
“我說不準,警官同誌,不過,戈爾巴喬夫總統是他的司機。”警士麵露難色地說。
用幽默爭取聽眾
聽眾一般經不起“幽默”這枚炮彈的侵襲,用幽默來拉攏聽眾的心是爭取聽眾的一個捷徑。這需要我們首先解決下麵這些問題:幽默從哪裏來?怎樣用幽默來改善氣氛?怎樣用幽默提問?怎樣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幽默?這些都是本篇要解決的問題。
幽默從哪裏來
幽默是美學上一個常見的概念。究竟什麼是幽默,幽默從哪裏來,以往爭論很多。《辭海》中對幽默的定義是:“英文humour的音譯。通過影射、諷喻、雙關等修辭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訛和不通情理之處。”顯然,這是一個嚴肅的定義,與我們在生活中,人們所認可並喜聞樂見的幽默,有很大的不同。在生活中,我們認為一個人談吐幽默,是同他的聰明才智緊密相連的,要求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和豐富的文化知識。如果一個人對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風土人情等各方麵都有所了解,再加上有較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那麼說話就容易生動、活潑和諧趣。遍觀古今中外著名的幽默大師,往往又都是語言大師。因此幽默不是矯揉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有人深有感觸地說:“我本來無心講笑話,笑語自然就從口裏出來了。”其中的道理正說明了這一點。
幽默是擁有智慧的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情感表達。不信你看人之外的生物,有哪一個是懂得笑的。那麼幽默又是源自哪裏呢?幽默引人發笑,似乎是快樂的表示,但其實不然:幽默更多地源於痛苦——雖然痛苦這個詞從年輕人口裏說出來很有一些矯情。
王小波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基督徒被野蠻人抓住烤來吃,這個基督徒看到自己的下半身給烤得滋滋冒油,急忙說:“喂,下邊已經烤好了,該烤烤上麵了。”王小波一生都在強調有趣。
這就是對幽默最好的注解了,人的力量有大有小,如果你暫時無力改變自己的遭遇,何不先試著改變一下對待遭遇的態度呢?人雖然不能永遠快樂,但是可以永遠樂觀。這不是逃避現實的阿Q精神,而恰恰是對強權的蔑視,對不公正命運的反抗——笑著的反抗。那些真正有幽默感的人,無一不是生活的強者。
用幽默改善氣氛,爭取聽眾
不管你是一個無名的或是出名的演講者,也不管你是一個演講的新手還是老將,在你的演講經曆中總會碰到被聽眾冷落的尷尬局麵。這時,請你千萬不要灰心泄氣,不妨搬出你的寶貝——幽默來!
一位幹部應邀在某廠每周一次的幹部學習日上做有關專題的形勢教育報告。講了兩個專題之後,他意識到自己講的效果並不怎麼好,很多工人都顯得不耐煩,有的幹脆打起呼嚕。在講第三個專題的時候,他想到了幽默這個小寶貝。為此,他特意遲到三分鍾,並急匆匆地走上講台,麵帶歉意地說:“對不起,遲到了……因為我愛人這幾天失眠,睡不著覺,所以我就給她做了個報告,雖然報告剛開個頭兒,她就呼呼地睡著了,可我還是在講,所以遲到了……”
台下的工人們聽罷都大笑不止……於是,工人們都接受了他詼諧的自我批評,同時也感到自己不該打瞌睡,加之他在講述一些觀點、現象時,引用了一些帶有誇張性質的幽默故事,使乏味的報告變得活靈活現,贏得了滿堂喝彩。
當然,演講中運用幽默要注意聽眾的身份、演講的場合、內容等因素,不要亂用,以免事與願違。
自己的日常體驗中發現幽默
我們大部分人都有過禍不單行的體驗,但是我們得客觀審視這些處境中的幽默因素。“將來可以把這件事作為幽默故事講一講”,這句話可以作為悲劇與幽默的分界線。日常生活中的乏味無聊、沮喪和挫折以及庸庸碌碌都具有幽默的要素。
留意令你發笑的日常事物,把它們記下來:工作、人際交往、電視節目或報紙。想一想這些趣聞逸事將來是否可以在某場演講中補充進去。有些故事僅僅引人發笑,另外一些故事則既有趣味,又有啟發意義。把它們隨手記錄下來,整理成剪報,建立一定的文檔加以管理,這樣六個月以後你就不會對自己說:“那位法官說了一句可笑的話,是什麼?我怎麼忘記了?”
用幽默提問
在一次以社會公德為主題的演講賽上,其中兩個演講者的講稿內容有一些相似之處。這對後一個演講者來說是一個考驗。但他卻以一個幽默故事揭開自己的深刻主題,證實了自己的實力。他說:“有一天在公共汽車上,坐著一個健壯如牛的男人。”他頓了一下,然後邊說邊模仿著:“這位先生一直緊閉雙眼,眉頭緊鎖,一副病態……這時,旁邊有人問:‘哎,你怎麼啦,病了?’這位先生依舊閉著眼,回答說:‘不,我實在不忍心看這婦女和孩子站在我的麵前’……”
然後,他在聽眾短暫的笑聲之後,圍繞這個小幽默開始講如何樹立社會公德的問題。其間,他還不斷地分析那個男人的內心世界。由於聽眾早已愉悅地掌握了這個故事的情景,所以,他的剖析給聽眾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演講中如何針對聽眾的欣賞心理、興趣和情緒等特點,巧妙、自然、不露痕跡地提出問題呢?這是每個演講者都十分關心、重視的問題,也是關係到演講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講得不好,往往會引不起聽眾的注意和興趣,達不到預定目的。而運用幽默這個“玩意兒”,卻能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在聽眾的微笑中把你要講的問題說出來。
避免幽默的誤區
避免幽默的誤區,是正確使用幽默的前提條件。演講者應該使用避免使聽眾感到不快的幽默,還要盡量避免不相關的幽默,還要避免過多介紹幽默,當然,最好不要去講一些不相幹的幽默。
避免使用自己不擅長的幽默
所有人都很詼諧,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應該或會開玩笑。開玩笑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講一個很長的、複雜的笑話需要語調抑揚頓挫的變化、時間的掌握恰到好處,還要適時地插入對話和身體活動。
開一些司空見慣的玩笑會損害一個出色的公開演講者出於幽默的形象,下麵幾種最好不要使用。
①忘記了笑話的可笑之處;
②使高潮迭起的笑話不了了之;
③導入或烘托不夠充分;
④歇斯底裏地為自己的笑話大笑不已;
⑤講笑話時心不在焉,僅僅描述笑話如何好笑,本人卻沒有融入故事之中;
⑥笑料打開之前泄露天機;
⑦忽略了關鍵細節;
⑧嘮叨、重複性的語言。
避免使聽眾感到不快的幽默
雖然幽默非常重要,但是令聽眾發笑始終隻是你向聽眾表達良好意圖的輔助手段。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不道德、下流的和粗俗的玩笑在任何場合當中都會使某些人感到不快。在進行聽眾分析時要學會敏感一些,修改或幹脆去掉自己的演講中那些針對婦女、同性戀或老年人的常見笑話。了解聽眾還可以幫助你判斷是否可以加入稍微有些冒險的話語。要避免侮辱或嘲諷他人,除非你是真的要作某種批判,而且你確信這種方式能讓聽眾意興盎然。
避免過多介紹幽默
演講者應該巧妙地用口頭或身體信號向聽眾暗示演講將轉入幽默口吻。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會出現預期中聽眾會心的微笑或哄堂大笑,因此還不如幹脆不說這個笑話。但是,相當多的演講者都犯中間過渡過於煩瑣沉悶的毛病。
講到一個幽默的地方,不要用如下乏味空洞的方式開頭:
現在我給你們講一個真正好笑的故事,這是我表兄告訴我的。它會告訴你們我在想些什麼,你們會喜歡這個故事。
避免不相幹的幽默
演講與喜劇演員的獨白,兩者目的有所不同。演講中每項支持材料都應該直接有助於主題的表達,幽默的材料也不例外。有趣還不夠,一連串無關緊要的笑話和故事,或者漫無目的的滑稽表演會使演講偏離主題。勉強地采用過渡,插入一些不相幹的笑話是在浪費時間。
有些故事適合在各種場合講述,隻要將裏麵人物的職業或環境加以改變,換成聽眾較為熟悉的例子就可以了。
避免聽眾熟悉的幽默
保持故事新鮮感的最好辦法是自己編故事。但是這個任務是不切實際的,實際上,我們都可以參考和修改別人的故事。如果你決定借用別人的故事、笑話或睿智的話語,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你覺得這些很新鮮,所以大家都會覺得很新鮮。在準備和練習演講時,請朋友或批評者指出你的故事是否引人發笑。觀察聽眾的反應,檢驗自己的故事在他們看來是否新穎。如果大部分的聽眾在故事講到一半就開始點頭,或者情況正好相反——你的故事講完後,聽眾爆發出恍然大悟的哄堂大笑,那你的演講素材算是通過了。
較長的故事比一兩句話的笑話要難講得多。一個兩分鍾的笑話你剛開頭說出第一個句子,聽眾就知道你接下來要講些什麼,那麼講完這個笑話就很難再重新引起聽眾的興趣。但是,如果聽眾對一個一兩句話的故事非常熟悉,你的損失就會小一些。插一句類似於“內心深處他是個非常空虛的人”的句子隻要幾秒鍾,也許它們會引人發笑,也許它們會使一半沒有聽過這些笑話的聽眾臉上露出微笑。但是,如果是老生常談,即使隻有一兩句話,也應該去掉。“有那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呢?”或者“君子協定的價值抵不上協定的紙張”剛開始非常有趣,但是現在聽起來已經過於陳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