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感到出乎意料的對立,可能會產生幽默的效果。這種對立有幾種形式。一種是反語,嘲諷地說出稱讚或褒揚的話,表示發言人的看法正好相反。
蘇格拉底式嘲諷就是這種形式,為了指出對方主張的弱點,演講者裝做一無所知的樣子。
根據比例進行評分的倡導者告訴我,這樣做對學生最有利。
“讓一定比例的學生不及格為什麼對學生最有利?”我問道。
“這樣誰都得不到高分。”他們說。
“但是,如果我們教給他們怎樣取得最好的成績,他們都達到了我們的標準,為什麼不應該讓他們得到高分?”我問。
“那樣的話,我們就要提高標準。”他們說。
我還是不明白。如果我碰巧書教得很好,我的學生們非常優秀,那麼我必須想辦法讓一定比例的人不及格。當然另外一種情況是,如果我當老師很不合格,那麼也有很多人會不及格。所以無論怎樣我都是個成功的老師。
用仿擬表現幽默
仿擬即故意模仿套用已有的固定語言形式來敘說的一種表達方式,主要特點是套用現有的詞、句、篇等語言形式來揭示所描述事物的內在矛盾,創造出新的意境。
蘇軾有位姓劉的朋友,因晚年患病,鬢發、眉毛盡皆脫落,鼻梁也快要斷了。一天,蘇軾同許多朋友相聚飲酒,這位姓劉的朋友建議大家各引古人語相戲。蘇軾對這位姓劉的朋友說:“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壯士兮守鼻梁?”滿座大笑。
蘇軾仿的是漢高祖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首尾兩句,兩相對照,趣味盎然。
用反射表現幽默
反射是現場套用對方的話語來戲謔、反駁對方,是一種語言回歸,目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小約翰放學回來,把成績單交給爸爸,爸爸一看有兩門功課不及格,就衝著約翰怒氣衝衝地喊道:“你知道嗎?華盛頓像你這個年齡時是全校最優秀的學生。”
約翰不慌不忙地回答:“你知道嗎?爸爸,像你這個年齡時華盛頓已經是美國總統了。”
故意輕描淡寫
就像“過分”會使人感到可笑一樣,“不夠”也會產生類似的效果。對某一狀況故意的輕描淡寫或令人痛惜的淡漠反應會使聽眾感到驚訝和好笑。
當超負荷的用電使高峰期的信號燈全部熄滅時,交通的效率會明顯地下降。
雨使道路變成了河口,於是我把汽車停在山腳下,徒步向山上走去。朋友的房子仍然立在那裏,但是泥石流把房子塞成了大雜燴。前門被堵死了。我從貼著畫的破玻璃窗爬了進去,發現朋友正在為通向小房間鏟出一條路。他看見我後放下手中的鐵鍬,握了握我的手說:“天氣不太好。”
幽默的幾種方式和原則
幽默要講究幽默的方式,常見的有解惑式幽默,形象式幽默,誇張式幽默,曲解式幽默等。幽默不能隨便使用,也有一定的原則。幽默的內容要高雅,態度要友善,而且幽默還要分清場合。
幽默的幾種方式
幽默常見的方式有下麵幾種:
一、解惑式幽默
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同誌懷著深情與敬意為毛澤東站崗放哨,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一天,毛澤東突然笑著對他們說:“你們對我為什麼這麼好呢?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才想通。原來你們這些同誌都隻能為官,不能為人。”工作人員被毛澤東的話驚呆了:“這句話的分量實在太重了。我們全心全意照顧主席,他怎麼這樣批評我們呢?”大家都感到困惑不解,心情也緊張。接著,毛澤東笑著解釋說:“說你們隻能為官,這就是說你們對我這麼好,不都是為了我這個當官的嗎?說你們不能為人,是說你們不能為個人考慮嘛!我看到你們這麼多的人在我這裏站崗放哨,一待就是好幾年,要是你們在前方,早就是什麼長了。”經主席這麼解釋大家茅塞頓開,不由得變“驚”為笑,心情輕鬆了。
毛澤東對全心全意保衛他、照顧他的同誌心存感激,但他沒用褒獎之詞,而是用了“你們都隻能為官,不能為人”的批評式讚揚,故意使對方疑竇叢生,造成錯覺,形成心理壓力。然後解釋,使之冰釋雪消,起伏中頓生幽默。
二、形象式幽默
有一次,孫中山在廣東大學講民族主義。禮堂非常小,聽眾很多,天氣悶熱,很多人都沒精打采。孫中山便穿插一個故事:那年我在香港讀書時,看見許多苦力聚在一起談話,聽的人哈哈大笑。我覺得奇怪,便走上前去。有一個苦力說:“後生哥,讀書好了,知道我們的事對你沒有什麼幫助。”又一個告訴我:“我們當中一個行家,牢牢記住那馬票上麵的號碼,把它藏在日常用來挑東西的竹杠裏。等到開獎,竟真的中了頭獎,他歡喜萬分,以為領獎後可以買洋房、做生意,這一生再也不用這根挑東西的杠子過生活了,一激動就把竹杠狠狠地扔到大海裏。不消說,連那張馬票也一起丟了。因為錢沒有到手先丟了竹杠,結果是空歡喜一場。”孫中山風趣的話,引來台下一片笑聲。孫中山接著回到本題:“對於我們大多數人,民族主義就是這根竹杠,千萬不能丟啊!”孫中山先生這個充滿幽默感的故事不僅讓昏昏欲睡的人們清醒過來,也使得自己的演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語言要富有幽默感,必須言之有物,使其形象生動。以實求幽默,幽默有;以虛求幽默,幽默無。語言真實形象生動,能促人聯想,產生“具象”,讓人感覺餘味無窮。
三、誇張式幽默
馬克·吐溫有一次坐火車到一所大學講課。因為離講課的時間已經不多,他十分著急,可是火車卻開得很慢,於是他想出了一個發泄怨氣的辦法。當列車員過來查票時,馬克·吐溫遞給他一張兒童票。這位列車員也挺幽默,故意仔細打量,說:“真有意思,看不出您還是個孩子哩。”馬克·吐溫說:“我現在已經不是孩子了,但我買火車票時還是孩子,火車開得實在太慢了。”火車開得很慢確是事實,但也不至於慢到讓一個人從小孩長成大人。這裏便是將緩慢的程度進行了無限製的誇張,產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令人捧腹。
將事實進行無限製的誇張,造成一種極不協調的喜劇效果,也是產生幽默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曲解式幽默
有一次,一名新聞記者問蕭伯納:“請問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的區別何在?”這是一個範圍很大且很抽象的問題。如果要從理論上做出一個準確的回答,恐怕得費好大勁也不一定能令對方滿意。於是他說:“假如這裏有一瓶隻剩下一半的酒,看到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者;如果悲歎:‘糟糕,隻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觀主義者。”在這裏,蕭伯納巧妙地使用“以偏概全”的方法,選擇了一個生動的事例,化大為小,回答得輕鬆自如,不僅頗有幽默感而且令人回味無窮。
所謂曲解,就是對對象進行“歪曲”,“荒誕”地進行解釋,以一種輕鬆、調侃的態度,將兩個表麵上毫不沾邊的東西聯係起來,造成一種不和諧、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從而產生幽默感。
五、模仿式幽默
一位女教師總愛板著麵孔上課,動不動就批評學生的頑劣,弄得學生怨聲載道。一次她在課堂上提問:“‘要麼給我自由,要麼讓我去死’這句話是誰說的?”過了一會兒,有人用不熟練的英語答道:“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說的。”“對。同學們,剛才回答問題的是日本學生,你們生長在美國卻回答不出來,而來自遙遠的日本的學生卻能回答,多麼可憐啊!”“把日本人幹掉!”教室裏傳來一聲怪叫。女教師氣得滿臉通紅,問:“誰?這是誰說的?”沉默了一會兒,有人答道:“1945年,杜魯門總統說的。”這位同學模仿老師的提問做了回答,產生了幽默的效果。
模仿現存的詞、句及語氣等而創造新的語言,是幽默方式中很常見的一種,往往借助於某種違背正常邏輯的想象和聯想,把原來的語言要素用於新的語言環境中,造成幽默感。
幽默得體原則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輕鬆幽默地開個得體的玩笑,可以鬆弛神經,活躍氣氛,營造出一個適於交際的輕鬆愉快的氛圍,因而詼諧的人常常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喜愛。
但是,玩笑開得不好,幽默過了頭則會適得其反,傷害感情,因此開玩笑要掌握好分寸,幽默要遵循得體原則。
一、內容高雅
幽默的內容取決於幽默者的思想情趣與文化修養。幽默內容粗俗或不雅,雖有時也能博人一笑,但過後就會變得乏味。而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玩笑所產生的幽默,不僅能給對方啟迪和精神享受,而且也是對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
鋼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時,發現全場有一半座位空著,他對聽眾說:“朋友們,我發現這個城市的人們都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兩三個座位的票。”於是這半屋子聽眾放聲大笑。
二、態度友善
對人友善是做人的一個原則,也是幽默的一個標準。一般來講,幽默的過程,是感情互相交流傳遞的過程,如果借著開玩笑對別人冷嘲熱諷,發泄內心厭惡、不滿的感情,那麼這種玩笑就無法稱得上幽默。
也許有些人不如你口齒伶俐,表麵上你占到上風,但別人會認為你不能尊重他人,從而不願與你交往。
三、區別對象
生活中每個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對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同樣一個玩笑,能對甲開,不一定能對乙開,能對乙開,也不一定能對甲開。一般來說,晚輩不宜同前輩開玩笑;下級不宜同上級開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開玩笑。在同輩人之間開玩笑,則要掌握對方的性格特征與情緒信息。對方性格外向,能寬容忍耐,玩笑稍微過大也能得到諒解。對方性格內向,喜歡琢磨言外之意,開玩笑就應慎重。對方盡管平時生性開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傷心之事,就不能隨便與之開玩笑。相反,對方性格內向,但正好喜事臨門,此時與他開個玩笑,幽默的氛圍會一下突現出來,效果也會出乎意料得好。
四、分清場合
總的來說,幽默要注意場合,在莊重嚴肅的場合不宜開玩笑。在不恰當的場合、時間亂開玩笑是極為荒唐的失禮之舉,容易惹來麻煩,如果是政治場合,更是有失莊重和嚴肅。
使用幽默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演講中恰當地運用幽默的手法,既可活躍氣氛,振奮聽眾精神,又能增強演講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演講中常用的幽默手法有正話反說法、妙用笑話法、以矛攻盾法、大事化小法、適度誇張法、自我解嘲法,等等。當然,在演講中運用幽默手法必須恰當,如果運用不當,則會適得其反。因此,在運用幽默手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切忌使用那些具有歧視性的幽默,演講時要把自己擺進去,這樣才不至於刺傷聽眾。
②運用幽默手法時,一定要分清對象,分清是對敵人還是對朋友。這裏有個態度和分寸問題,如果忽視了這個問題,就容易傷了自己的同誌。
③運用幽默手法一定要注意場合、注意內容。那些肅穆、隆重的演講,需要有嚴肅的氣氛,一般不使用幽默的語言,否則會衝淡嚴肅、莊重的氣氛,引起不良的後果。
④切忌使用粗下庸俗或膚淺滑稽的幽默,否則,不僅不會增強演講的效果,反而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演講中幽默詼諧的運用
不同的演講者運用幽默的原則不同。要想用好幽默,演講者首先要分析自己的幽默能力,如果不具備幽默細胞,我們還要通過學習幽默來增加自己的幽默指數。另外使用幽默時要簡約得當。
分析自己的幽默能力
每個人都很詼諧。人們的區別在於每個人詼諧的頻率、強度、微妙性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不要因為你覺得自己不是班級的小醜或整個晚會的活躍人物,而輕視自己的幽默風格並懷疑它的作用。哄堂大笑並不是幽默的唯一衡量方式;微笑也像大笑一樣可以表達人們的愉快心情。在演講過程中,具有諷刺意味的話語或稍微偏離常規的視角也可以使聽眾感到輕鬆愉快,所以這個問題值得你認真考慮。
製訂一個檢查自己的幽默能力的方案。幽默感與你感受幽默不同——你為什麼哈哈大笑與你怎樣逗人發笑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首先,回想你怎樣引人發笑。你模仿別人表演是不是讓全家人笑得東倒西歪?你生動地描述自己的汽車怎樣在十字路口旁若無人地橫衝直撞,是不是讓朋友們合不攏嘴?在休息時間你是不是誇張地形容公司的政策,結果使同事們非常開心?你的文字遊戲是不是讓自己的配偶笑痛了肚皮?留意今後幾天你怎樣逗人發笑或令人捧腹,繼續這一分析。尋找你過去和現在引人發笑的模式。這樣你就可以意識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幽默是什麼。
最令人捧腹的幽默大師也隻是擅長某一類型的幽默而已。第一種情況下他也許是迷惑不解的受害者,第二種情況下他也許是感到吃驚的社會批評家,而第三種情況下他可能是無辜的旁觀者。就連那些隻將笑話串聯起來的喜劇演員,他們也不會麵麵俱到,而隻是集中在一些常見的話題或某些標誌性人物上逗樂。因此,你應該努力成為某種特定風格的幽默專家,而不要試圖在幽默方麵做到麵麵俱到。
學習幽默
俄國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生活窮困,租了一間房子,房東要他在房契上寫明,一旦失火,燒了房子,他就要賠償15000盧布。克雷洛夫看了租約,不動聲色地在15000後麵加了一個零。房東高興壞了:“什麼,15萬盧布?”“是啊!這反正一樣是賠不起。”克雷洛夫說完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