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說服聽眾的方法和技巧(2)(1 / 3)

時代進入21世紀,說服更成為我們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關鍵。說服是一門藝術,更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比如一些權威言論或經實踐證明的真知灼見,人們自然不說自服,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因某事而說服某人,就必須掌握一些說服的技巧和法則,以提高說服的效率。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想在最快的時間內尋找到說服別人的最佳突破點,可以試著從以下幾種方法著手。

一、了解對方的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接受他人意見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例如,是性格急躁的人,還是性格穩重的人;是自負又胸無點墨的人,還是有真才實學又很謙虛的人。了解了對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針對性地說服他了。

二、了解對方的長處

一個人的長處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領域。例如,有人對部隊生活比較熟悉,有人對農村生活比較熟悉,有人擅長文藝,有人擅長體育,有人擅長交際,有人擅長計算等。

在說服人的時候,要從對方的長處入手。

1.能和他談到一起去。

2.在他所擅長的領域裏,談論起來他容易理解,因此容易說服他。

3.能將他的長處作為說服他的一個有利條件。

例如,一個伶牙俐齒、善於交際的人,在分配他做推銷工作時可以說:“你在這方麵比別人具有難得的才能,這是發揮你潛在能力的一個最好機會。”這樣談既有理有據,又能表現領導者對他的信任,還能引起他對新工作的興趣。

三、了解對方的興趣

有人喜歡繪畫,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讀書,還有人喜歡下棋、養鳥、集郵、書法、寫作等,人人都喜歡從事和談論其最感興趣的事物。從這裏入手,打開他的“話匣子”,再對他進行說服,就較容易達到說服的目的。

四、了解對方的想法

一個人堅持一種想法,絕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講的道理一般都符合他自己的利益或人之常情。但這常常不是他想要堅持的,隻是不願承認,難以啟齒。如果說服者能真正了解他的“苦衷”,就能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五、了解對方的情緒

一般來說,影響對方情緒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麵:一是談話前對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心緒仍在起作用,二是談話當時對方的注意力還未集中起來,三是對說服者的看法和態度。因此,說服者在開始說服之前,要設法了解他當時的思想動態和情緒,這對說服的成敗,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凡此種種,你都要悉心研究,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說服方式。另外,了解對方是有許多學問的。許多人不能說服別人,就是因為他不仔細研究對方,不研究該用怎樣的表達方式,就急忙下結論,還以為“一眼看穿了別人”。這就像那些粗心的醫生,對病人病情不了解就開了藥方,當然不會有好效果。

關鍵在理由

理由是說服人的關鍵,也是根本,因此我們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最具說服力的方法,就是強調最大最關鍵的理由。

多年以前,拿破侖·希爾曾應邀向俄亥俄州立監獄的服刑人發表演說。他一站上講台,立刻看到眼前的聽眾之中有一位是他在10年前就已認識的朋友——D先生,D先生此前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拿破侖演講完畢後,和D先生見了麵,談了談,知道他因為偽造文書而被判20年徒刑。聽完他的故事之後,拿破侖說:“我要在60天之內,使你離開這裏。”

D先生臉上露出苦笑,回答說:“希爾,我很佩服你的精神,但對你的判斷力卻深感懷疑。你可知道,至少已有20位具有影響力的人士曾經運用他們所知的各種方法,想使我獲得釋放。但一直沒有成功。這是辦不到的事。”

大概就是因為他最後的那句話向拿破侖提出了挑戰,他決定向D先生證明,這是可以辦得到的。

拿破侖回到紐約市,請求他的妻子收拾好行李,準備在哥倫布市——俄亥俄州立監獄所在地——停留一段不確定的時間。

拿破侖的腦海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要把D先生弄出俄亥俄州立監獄。他從來不曾懷疑能否使D先生獲釋。他和妻子來到哥倫布市,買了一處高級住宅,像要永久性住下去一樣。

第二天,拿破侖前去拜訪俄亥俄州州長,向他表明了此行的目的。

拿破侖是這樣說的:

“州長先生,我這次是來請求你下令把D先生從俄亥俄州立監獄中釋放出來。我有充分的理由,請求你釋放他。我希望你立刻給他自由,為此我準備留在這兒,等待他獲得釋放,不管要等待多久。在服刑的期間,D先生已經在俄亥俄州立監獄中推出一套函授課程,你當然也知道這件事:他已經影響了俄亥俄州立監獄中2518名囚犯中的1728人,他們都參加了這個函授課程。他已經設法請求獲得足夠的教科書及課程資料,而使得這些囚犯能夠跟得上功課。難得的是,他這樣做並未花費州政府的一分錢。監獄的典獄長及管理員告訴我說,他一直很小心地遵守監獄的規定。當然了,一個能夠影響1700多名囚犯努力學習的人,絕對不會是個壞家夥。我來此請求你釋放D先生,因為我希望你能指派他擔任一所監獄學校的校長,這將可以使美國其餘監獄的16萬名囚犯獲得向善學習的良好機會。我準備擔負起他出獄後的全部責任。這就是我的要求,但是,在您給我回答之前,我希望您知道,我並不是不明白,如果您將他釋放,而且,您又決定競選連任的話,這可能會使您失去很多選票。”

俄亥俄州州長維克·杜納海先生緊握住拳頭,寬廣的下巴顯示出堅定的毅力。他說:“如果這就是你對D先生的請求,我將把他釋放,即使這樣做會使我損失5000張選票,也在所不惜……”

這項說服工作就此輕易完成了,而整個過程費時竟然不超過五分鍾。

三天以後,州長簽署了赦免狀,D先生走出監獄的大鐵門,他再度恢複了自由之身。

拿破侖之所以能夠成功地說服州長,和他的周密考慮和精心安排是分不開的。拿破侖事前了解到,D先生在獄中的行為良好,對1728名囚犯提供了良好的服務。當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監獄函授學校時,他同時也為自己打造了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既然如此,那麼,其他請求保釋D先生的那些大人物,為何無法成功地使D先生獲得釋放呢?他們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他們請求州長的理由不充足。他們請求州長赦免D先生時,所用的理由是,他的父母是著名的大人物,或者是說他是大學畢業生,而且也不是什麼壞人。他們未能提供給俄亥俄州州長充分的動機,使他能夠覺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去簽署赦免狀。

拿破侖在見州長之前,先把所有的事實研究了一遍,並在想象中把自己當做是州長本人想了一遍,而且弄清楚了,如果自己真的是州長,什麼樣的說辭才最能打動州長。拿破侖是以全美國各監獄內的16萬名男女囚犯的名義,請求釋放D先生的。因為這些囚犯可以享受到D先生所創辦的函授學校的利益。他絕口不提他有聲名顯赫的父母,也不提自己以前和他的友誼,更不提他是值得我們幫助的人。所有這些事情都可被用來作為請求保釋他的最佳理由,但和下麵這個更大、更有意義的理由比較起來,就顯得沒有太大的意義。這個更大、更有意義的理由是,他的獲釋將對另外的16萬名囚犯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他獲釋之後,將使這些囚犯享受到他所創辦的這個函授學校的好處。因此,拿破侖靠著這個最大最關鍵的理由獲得了成功。

找到了理由我們還要做到以理服人。

“演講”,就是圍繞一個話題旁征博引,援引大量有說服力的事實材料,全麵充分地論述自己的觀點,以達到使人接受這個觀點的目的。

著名演講家李燕傑在演講中,通過肖邦、貝多芬、屈原、文天祥和某華僑的故事說明祖國的神聖和愛國主義的崇高,又通過對中國地理和曆史文化的分析讓聽眾感到祖國可親、可愛,材料充足,說理充分,產生巨大的說服力。

在談愛國之心時,他先從國外說起,“在肖邦看來,祖國的泥土比金子還要寶貴,而肖邦這顆愛國的心勝過純金。從祖國的一瓶泥土,到肖邦的這顆心,這裏包含著一個愛國音樂家對祖國的摯愛與熱愛”。對於貝多芬,他說:“以他那愛國主義的美好心靈和那一係列不朽的樂章,在億萬人民的心目中,聳立起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談愛國詩人屈原時說道:“如此眾多的國家都緬懷紀念屈原,就因為屈原有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同時,他還舉了文天祥和現實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例子。

李燕傑正是以他的“旁征博引”法,使他的演講吸引千百萬的聽眾。他在一次報告上說,“誰不同意我的意見,你可以走”,結果全場沒有一個人走。可見,他的演講多麼有說服力。

俗話說,理是則心服。這裏還應注意三點,即說理要盡量真實、具體,切忌虛假臆造事例。隻有這樣,才能為聽眾所接受,使聽者無可辯駁,真正信服你的觀點。

有力的說服要深入分析主題

一、主題句論點的形式

1.事實性論點

某些東西是事實,因此似乎是不證自明的,但是在事實範疇裏有些問題是無法直接證實的。其他星球上有或者沒有生命。這個問題是一個事實,但是,我們無法得出確鑿的答案,因此必須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來進行推論,以此得出最合乎邏輯的論斷。比如:

每天喝咖啡超過兩杯會增加得胰腺癌的可能性。

使用太陽能可以為一般家庭節約開支。

2.價值性論點

旨在說服別人的演講者常常試圖證明自己的評價確實有道理。他們的目標是判斷某件事物的價值,給出理由說明它是優還是劣、是愚蠢還是明智、公平還是不公平、合乎道德還是違反道德、美還是醜、勝任還是無能。比如:

逃避擔任陪審團的義務是錯誤的。

自由企業製度對工人階級而言是最好的經濟模式。

3.政策性論點

說服性演講中最複雜、最普遍的主題是主張某種政策,它倡導人們采取特定行動。

當你開始證明你的政策主張時,你必須把主張明確到哪些權力機構或群體應該采納什麼計劃或項目。否則,即使你的主題句當中包含了應該/不應該這樣的詞,實際上也隻是隱性的價值主張。比如,應該避免出現稅收漏洞,這隻是換一種說法表示目前的稅收製度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