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這樣說:時間短暫,優秀的行政人員首先采取行動,然後才考慮原因、步驟和政策。
而要這樣說:如果我告訴在座第四排和第五排的人說,頭上的吊燈幾秒鍾後就要掉下來了,你們會怎麼辦?馬上跳起來!躲開!然後,我們會討論為什麼燈會掉下來、這是誰的過錯以及怎樣重新把燈安上去。(近似、新奇、懸念、實際情況)
二、應遵守的原則
在把吸引注意力的要素運用到自己的演講中時要遵照下列原則:
1.采用具體的、切中要害的事例
具體而真實的事例總是最有趣的。注意愛德華·肯尼迪的這些段落怎樣使你浮想聯翩——這比含糊其辭地談論“經濟危機的受害者”要有形、可信得多。
如果你可以指出姓名,就不要用“某個人”或“一個人”,而要提及著名人物、在座的聽眾;說明地點、品牌、日期或詳細情況。
2.讓聽眾參與進來
如果你已經進行過細致的聽眾分析,根據這個結果選取一些聽眾感覺親切或熟悉的東西加到你演講之中,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可以為你的演講添色不少。但是在演講開始之後,總是還有機會根據現場聽眾的情況進行調整。如果你有了更合適的東西替換你已經準備好的,那麼不要猶豫,不要覺得可惜。下麵是你可以進行嚐試的應變方法:
①提及現場的細節或共同體驗過的某一事件
我們班上每個人都知道境遇壓力。我們今天發言的五個人尤其有切身的體會。
如果你可以根據聽眾中間剛剛發生的事情舉出具體的事例,就不要采用假設的情景來說明某個要點或過程。
賦予自己的聽眾一種積極參與而不是被動接受的角色。即使演講時是你一個人在說話,你仍然可以激發聽眾產生一種互動的感覺。采用聽眾參與的辦法,合適的話可以請他們舉手,請他們舉例,請他們回答問題。
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今天吃了早飯?啊,我看見你們大約有一半人舉起了手。這位朋友,你吃了什麼?豬肉加雞蛋。那邊那位,你吃了什麼?咖啡和麵包圈。我聽到還有果汁和烤肉、奶昔、奶酪和酸奶。有沒有人考慮過這個問題——不吃早飯就去上學的小學生占多大比例?
如果你不希望放棄自己的主導地位,或者出於其他原因聽眾開放式參與顯然不切實際,你仍然可以使聽眾保持在思想上積極參與:提出反問,請聽眾在腦海中設想你舉的例子,觀察他們的非語言反饋並做出答複。
我有一位同事,他總是在不合適的時間和地點來拜訪我。你們有沒有一些熟人屬於這一類?有幾位在點頭。這種感覺是不是非常令人不快?
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學到東西。想一想你上次犯了什麼錯。稍微花點時間回想一次嚴重的錯誤。還記得嗎?好。現在我希望你們回想一下自己當時的心情。
保持聽眾注意力的更加簡便的辦法是靈活地使用“你們”這個詞:
你們可能已經看到了……
你們有時候是不是會感到奇怪……
在你們的晨報上……
現在,我敢打賭,你們在心裏想著……
毫無疑問你們可以給我舉出十幾個例子……
在你們的這個城市……
②提及在場的聽眾的姓名
用聽眾切身體驗的內容替換你原來的支持材料。在演講前你往往有機會見到幾位聽眾,以這些聽眾為例往往效果非常好。如果你可以說“假如某某女士的硬件公司發展非常迅速,她決定爭取一筆貸款來擴大商店的規模”,為什麼還要說“假設一位生意人希望得到一筆貸款”呢?
③提及主持人或其他發言人
聽取演講會場主持人有哪些評論,以及在你之前其他人發表的演講內容。這樣你可以答複別人的稱讚,開個玩笑,或者最好在他們的演講內容與你的演講內容之間建立有機的聯係。比如,演講課上一位聰明的成員可能會在演講中補充如下內容。
現在我們已經分析了造成壓力的原因,讓我們看看緩減壓力的四種方式。第一種是體育鍛煉。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剛才小王告訴了我們打網球的樂趣。同樣,有氧舞蹈是……
三、保持演講的活力
變化可以吸引注意力。雷同就是單調。視覺上的輔助手段也許會增加聽眾對你的演講的興趣,如果這些輔助手段采用不當,那麼連續采用視覺輔助可能使演講流於拖遝。如果聽眾完全可以預測你後麵要講的內容和采用的方式,有些人就會開始分心走神。
采用多樣性的支持材料——不要隻依賴統計數據或證詞,要用多種方法引證。為了說明一個要點而引用三個政治事例,不如引用一個政治事例,再加上一個體育運動和一個流行電影的例子。同理,還應該避免相同的句子結構多次重複以及一個詞或詞組多次反複。
隻要可能,就要賦予演講一種動感。創造活動的意象,采用栩栩如生的動詞,盡可能采用主動語態。如果你要指出某個設備的一些特點,描述它的用途,用手指在鍵盤、換擋裝置、開關甚至電子器械上比畫。
在具體發言時,要記住多樣性和動感的重要性。一位呆板的演講者像被粘在地上一樣固定在講台的某一點,以單調的口吻發言,閱讀本書一定會讓他受益匪淺。
讓聽眾進入情境
能吸引聽眾的演講者大多懂得運用態勢拉近和聽眾的距離,而且懂得善於和聽眾建立融洽的關係的方法,此外還有一些經常用到的表達技巧。了解吸引聽眾的方法技巧有助於演講目標更好的實現。
巧用態勢親和聽眾
李大釗一次到某所大學演講,大學生們早已正襟危坐等在下麵。本來主持人為他準備了桌子、椅子和熱茶,他要主持人把這些東西全部搬走,並說:“同學們這樣熱情來聽我的演講,我希望我的演講一開口就能走進大家的心田,我們之間不能有任何隔阻。大家說對嗎?”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李大釗走向學生,與他們基本上站在一起,撫摸著前排一位同學的肩膀,熱情洋溢地開始了演講。
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由於沒法事先了解聽眾、分析聽眾,演講隻能在陌生的聽眾麵前進行。陌生聽眾一般對你有戒備的心理,具有明顯的排他性,他們合作的誠意不大,因為他們不認識你。
這時演講者就要尋找突破口,取得聽眾的支持,得到聽眾的認同。前排那部分聽眾就是最好的切入口,這是因為:
前麵那部分聽眾離你近,對你容易產生同情心,比較容易理解你、支持你。
前麵那部分聽眾比較認真,他們是真正來聽你演講的,他們希望能從你的演講中學到東西。而後排聽眾可能是不得已才來的。
前麵那部分聽眾可能個子矮,或者年齡小,或是老人和女人。因此,他們往往容易受到演講者情緒的影響,容易跟著演講者的思路走。
因此在開始一段時間,演講者可以運用親切的表情、柔和的目光、輕鬆的微笑與前麵那一部分聽眾交流。可講些幽默的故事、逗人的笑話引出前麵那一部分聽眾的笑聲,煽起他們的感情,以至傳到後麵,傳到全場。
與聽眾建立融洽的關係
發言人可能會顯得高高在上,非常孤立,因為身份和角色而與聽眾有著隔膜。用開場白來與聽眾建立一種個人紐帶。你可以講一些日常的、司空見慣的事情來做到這一點。如果聽眾可以設想你去看牙醫、遛狗、丟了車鑰匙或與孩子們玩耍的情景,他們就會覺得你也是具有人之常情的普通人,而不是刻板的知識傳播者。
除了建立友好而融洽的關係之外,你還要利用開場白與聽眾建立一種協同工作的基調。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在態度積極時比被動接受的學習效果更好,他們對自己參與其中的決定也將付出更多努力。所以你可以看到,協同努力的基調有助於你實現演講目的。下麵是幾種創造對話意識的辦法,雖然演講基本上是一個人在發言。
承認聽眾某方麵的專長。“作為經理,你們可以為我剛才提出的問題舉很多例子。”
承認你個人可能出現的錯誤。“直到現在我仍然不太明白的一個問題是……”
請求幫助。“我到這裏指導你們的同時也是為了向你們學習。我希望自己可以影響你們的看法,但是我也願意接受大家對我的想法產生影響。”
有些演講者非常希望表現自己富於人情味的一麵,結果態度謙卑得使人感到非常不快。他們嘟囔著說道“我在這裏感到非常緊張”,“噢,我的筆記哪裏去了”或“我實在沒有資格在這裏告訴你們什麼”,結果完全失去了演講內容的可信度。
在決定怎樣與聽眾建立積極關係時,你應該考慮兩個問題:我現在和這些人有什麼關係?以及為了實現自己的演講目的,我要與他們建立什麼關係?
實際上,你正在進行聽眾分析。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將幫助你決定怎樣采用下麵的組合方式,從而在開場白時與聽眾建立和諧的關係。
一、增加可信度
聽眾對你個人的判斷會影響他們對你的演講效果的判斷。要想受到尊重,演講內容為人信服,聽眾必須認為發言人具有常識,個性正直,並且發表演講是出於良好的意圖。主持人大加褒揚的介紹使大家準確無誤地知道你是執法方麵的專家,但是為了說服這些學生把當警官作為自己的事業,你還要表現出良好的祝願。另外,你可能對一群喜歡和信任你的朋友們說話,但是他們也可能納悶:我們的老朋友喬對原子能有多少了解?這種情況下,你可以用開場白來增強自己發言的可信度,突出廣泛的常識這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