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是一種交流,隻有把演講當做向聽眾傾訴自己思想感情的現場交流,演講者的情感才會自然投入到演講中去。
三、置換心理角色
麵對英雄的鮮血,我陷入了沉思。假如我是司機或售票員,目睹歹徒持刀搶劫,我會做出什麼反應呢?也許我會用手緊緊捂住自己的錢包,顫抖著等待災難的降臨;也許我會出於求生的本能,不得已迎著歹徒帶血的匕首,奮起一搏。但無論怎樣,我可能不會像烈士那樣,在自己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為了全車乘客的安全而同歹徒進行殊死的搏鬥,這就是英雄受到人們崇敬和懷念的重要原因。任何一個怯懦者和苟活者直麵勇士的壯舉,難道不感到愧疚和不安嗎?
這是一個職工在題為《正義與邪惡的較量》的演講中說的一段話。演講者在敘述了一輛長途客車的司機和售票員為了保護乘客的安全而被持刀搶劫的五個蒙麵歹徒殘酷殺害的事跡之後,變化了敘述角度,通過假設把自己置換到死者的角色定位上進行心理解剖和審視,這就一下子觸發了情感的投入。最後一句反問,既是對懦夫的譴責,也是對自己的懺悔,產生了強烈的情感震撼力。
在以敘述他人事跡為主的演講中,演講者可以把自己置放於被講對象的地位上去,設身處地去體察人物的思想情感。這樣,心理角色變了,切身感受有了,演講者的真實感情也就自然投入進來了。
四、創設現實情境,激發出自己的情感
他是我們的室主任,叫周連弟。那天,從醫院傳來了消息,他因身患癌症,已經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臨終前,他用暗淡無光的眼睛,注視著站在床前與他相伴多年的同事。領導俯身問他:“你還有什麼要求嗎?”他舉起微微顫抖的手臂,握著戰友的手,用那極其微弱的聲音說:“此生我無所遺憾,無所要求,隻請組織批準我,在我死後給我穿上軍裝,讓我穿著軍裝走吧!”
這是一個女軍人在題為《軍裝是一麵旗幟》的演講中說的一段話。演講者在抒發了“一生著綠色軍服”的自豪和驕傲之後,講述了一位國防戰線的老科技工作者病逝前請求組織批準自己死後穿上軍裝的現實情景。描述這樣的現實情境,演講者本人怎能不受感動,又怎能不在講述中投放自己內心的情感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現實情境能夠以他人事跡的激發性和場景的真切感自然引起演講者的情感活動,所以高明的演講者特別善於通過創設現實情境來刺激自己的心理反應,從而使情感投入達到以感染聽眾的目的。
激發聽眾的熱情
這個步驟在演講過程中往往被忽略,但是這是開場白最關鍵的一個步驟。雖然你對自己的演講題目熱情高漲,但是如果聽眾的態度是“和我有什麼關係”,那麼你的演講也會大受打擊。你要向聽眾保證,他們有理由安靜地坐在椅子上,你的題目——不管是告知性、說服性還是鼓動性——都與他們的個人體驗有關係,所以應該引起他們的注意。上麵例子中提到的關於會計的講話對象是一個班的大學生,他們學習企業事務各個領域的知識。演講者繼續講道:
將來注定要從事企業工作的在座諸位是迷路的氣球飛行家站在一個籃子裏。實際上,你們許多人自己會成為氣球飛行家。你們是做出投資和信貸決定的人,企業通過你們的決定獲得融資,為生產、商品的營銷的服務積累資本。你們依靠財務報表提供的信息來做出投資和信貸決定,這些決定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你們的職業生涯。但是財務會計具有和故事裏的英國人一樣的病症。也就是,企業財務報表中的會計不能提供與通貨膨脹和價格變化相關的信息。
有時候需要采用兩個相互關聯的步驟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因為並不是每個演講題目都能說服聽眾相信,聽講座可以使他們致富、節省時間、幫助他們取得成功,或者使他們更加受人歡迎。如果你無法指出自己的演講與聽眾的基本需求之間有什麼關係,那麼隻能依賴逐步揭示你的主題與某種核心價值之間的聯係來激發聽眾的興趣。在演講一開始,聽眾可能不會馬上對你要談論的非洲文化有興趣。他們對外國文化可能不太在意,但是你可以采用兩個步驟建立聯係。第一步:解釋渡火的內容,這樣聽眾可以明白它在非洲文化當中的地位。第二步:向聽眾說明世界在不斷變化,他們必須了解各種不同的文化(如非洲文化),這樣才能有效地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交往,這些人的文化背景與聽眾的文化背景相當不同。
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怎樣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是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要仔細考慮的事情。如果聽眾聽演講時不能集中注意力,演講者預先定好的目標就很難實現,演講也就很難順利進行下去。
抓住聽眾注意力的條件
演講者的全身心投入是演講成功的重要方麵。演講是演講者和聽眾共同參與的活動,怎樣讓聽眾參加到演講中來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除了演講的話題要引起聽眾的興趣,我們還要注意其他一些問題。
一、演講內容與聽眾利益一致
這就是說,演講者在選擇話題時,在總體上必須與聽眾的切身利益相一致。如果你向饑寒交迫的人演講,那你就講如何解決麵包的問題,不要高談闊論瓊漿玉液、熊掌燕窩;如同青年人去大談什麼前景的話,也必須從解決存在的思想問題和心理狀態入手,去層層剖析,啟發誘導,不要用空洞的說教去誇誇其談;如你是要去獲得人們的支持,也最好是同人們心裏所想的相一致,否則,無論你的調子多麼動聽,態勢多麼優美,也是無濟於事的。
二、演講內容與聽眾感情一致
這是指要隨時調節自己的演講與聽眾的喜怒哀樂相一致。如果你是去作演講、作報告,得視對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風格和感情色彩去迎合聽眾。切忌千篇一律、陳詞濫調。歌德說過:“第一次用鮮花來形容女人是好的,聰明的;第二次再用鮮花來形容女人就不好了,是愚蠢的。”人是愛好新鮮的。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類總是喜愛接受新的刺激。因此,任何演講,說教必須語出驚人,醒人耳目,不落俗套,即使是陳舊的材料也應多角度地去翻新構築,別出心裁,善謀多變,使你的聽眾感到出乎意料,緊緊地扣住他們的心弦。千萬不要去步人家的後塵,拾人家的“牙慧”。
“與感情一致”,你應當掌握什麼樣的環境講什麼樣的話,什麼樣的對象講什麼樣的話。在喜慶環境講喜氣洋洋的話,在悲痛環境講悲悲戚戚的話。你的對象是青年人,你就得像《青年人》一樣投入,拿出《青年人》的樣子來講青年人所喜愛的話題,用青年人愛聽的語調,用青年人喜歡的風采,把自己完全“青年化”——即“聽眾化”。隻有這樣,你的聽眾才能把你當做是自己人,當做是代言人,他們才會喜歡你、接近你。
三、演講內容與場景一致
一個演講者要去給人演講,作報告或論理說教時,首先必須作一番了解與思考:你所處的是什麼環境?是和平環境,還是戰爭環境?是陌生環境,還是情況非常複雜的環境?你的對象——聽眾,是些什麼樣的人?他們是工人,還是知識分子?是青年,還是婦女?是農村裏的人,還是城市裏的人?一切有經驗的演講者,都應該是善於駕馭場景的能手。
抓住聽眾注意力的方法
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才能讓聽眾跟著演講者的思路走,這是演講成功的重要因素。
許多人認為,隻要使用巧妙的開場白抓住了聽眾的注意力,就可以一勞永逸,直到演講結束他們都會自始至終關注你的演講。可是遺憾的是,除了開頭巧妙之外,保持聽眾的注意力還要做許多工作。成人就像兒童一樣容易分心走神。除非你再次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否則他們每半分鍾左右就會走一次神。在起草演講稿時,要把握每一次機會組織材料,根據那些最能夠吸引注意力的特點構思語言。
一、吸引聽眾注意力語言的特點
行為或活動:演講者適當的身體活動和對內容的巧妙處理可以製造一種某件事情正在發生的感覺。
實際情況:指向具體的人、事、物,要具體而明確,不要抽象而空洞。
近似:隨手采用眼前的東西,如屋子裏的聽眾、當前的時事、當地的參照物。
熟悉:采用大家熟悉的例子,人人使用的語言和司空見慣的事件。
新奇:是熟悉事物的反麵,驚人的事實,語言別具一格的用法,奇怪的意象,不同尋常的組合。
懸念:提出疑惑或引人思索的問題,使人們對接下來發生什麼萌發好奇心。
矛盾:明確利弊,相互對立的觀點,彼此爭論不休的學派。
幽默:詼諧的話語,愚蠢或誇張的形象,有趣的文字遊戲,具有諷刺意味的命運的捉弄,用來消遣的故事。
重要信息:聽眾非常關心的重要內容:最突出的是生存問題,其次可以是任何節省時間、幫助他們賺錢、使生活更加幸福快樂的問題。
人們容易受到與眾不同的或者能激發他們好奇心的事物的吸引。奇怪的是,他們也對司空見慣的日常事物做出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關注那些他們認為與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的事物,就像關注重要信息一樣。這種用法多多益善。這些吸引注意力的要素的熟練運用可以成為你的第二天性,幾乎不需要費力,也不必花費很多時間。
不要這樣說:一位大學運動員可能會在自己班上碰到麻煩。
而要這樣說:想一想,如果一位音樂係的大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上說不出莫紮特和貝多芬的區別會是什麼情景。(幽默、實際情況、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