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熱情去感動聽眾
演講者如果能讓聽眾感受到你的熱情,那麼你的演講將會十分順利地進行下去。用熱情去感動聽眾,適當地和聽眾套套近乎,把感情投入進去,這樣的演講一定是非常精彩的演講,這樣的演講也一定是成功的演講。
演講起始與聽眾“套近乎”
演講者也許是位毫無名氣威望的年輕人或陌生人,也許還是政見對立者,這樣的演講者要想使自己輕鬆下來,又讓聽眾很快接受,重要手法之一就是在演講起始處使用“套近乎”的技術,雅一點說,就是拉近感情距離的技術。這種技術並不難懂,下麵舉幾個例子,再輔之以評議。
一、尊重你的聽眾
一位學者到部隊演講,上台之後臨時說了這樣一個開頭,“退後30年,我和你們一樣,也是一個兵!肩寬體壯,走路生風,邁步作響。當過班長、排長、連長,後來陰差陽錯,改行成了搖筆杆子的爬格蟲,經常熬通宵,弄成這般連我都不喜歡的樣子。所以,一有機會就想尋根,今天總算又回來了,請你們接受我這個沒有著軍裝的老兵的致意……”
學者與部隊戰士,這是職業行當差得較遠的兩類人。對學者,部隊戰士肯定是尊重的,但那是出自理性的尊重,並非出自情感上的交融。為使理性上的尊重和情感上的融洽合為一體,這位學者利用自己和眼前戰土曾有過的共同點,設計了這個開頭。想想看,如果你是一個在場的戰土聽眾,不被這段話給“融化”才怪呢!
記得李燕傑老師到一所部隊醫院為軍醫們做演講,他既沒有當過兵,又沒有從過醫,可他同樣一開口說話,就把聽眾與自己的感情距離縮短了。上場時,見會堂裏的軍醫聽眾們並沒有把心思轉到聽演講上來,於是,他放棄原稿中的開場白,大意上說了這麼幾句話:“每當我看到佩戴領章帽徽的解放軍,就會產生由衷的敬意;每當我看見身著白大褂的醫生,就會想起‘白衣天使’四個字,並把潔白與崇高放在一起聯想。這裏是讓我既生敬意,又生此種聯想的地方……”
據說,如此開場,手拿雜誌書籍的人立刻合上收起,風紀不整的人馬上進行衣冠整理,把注意力集中到演講上來。李燕傑在這裏使用的方法就是給聽眾以敬意,喚起他們的崇高感。
二、用親切樸實的話打動聽眾
有一次,馮玉祥將軍率軍來到抗日前線地區的河南魯山縣,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並開了一個“軍民聯歡大會”,會上他發表了抗日鼓動演講。馮將軍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是很高的,但正因其高,讓人易生敬畏。由於馮將軍入場時搞得極其莊嚴,更增加了幾分畏意。然而,馮將軍正式演講一開場,老百姓頓時沒了畏懼感,隻有親切,因為馮將軍的開場白是這樣說的:“各位老先生、老太太;兄弟姐妹們!各位青年學生們!全體官兵兄弟們!你們不是常聽說‘老馮老馮’的嗎?我就是馮玉祥。咱們耳朵裏是熟人,眼睛裏是生人(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從今以後咱們眼睛裏也是熟人啦!我代表國民政府,代表蔣委員長,向抗戰前線的河南軍民致以親切的慰問和崇高的敬禮!(舉手行軍禮)”
多麼親切的稱呼,多麼樸實的語言!一句“從今以後咱們眼睛裏也是熟人啦”,把自己與百姓聽眾的心理距離彌合得幾乎沒有。
三、巧妙的稱呼語
1983年,曲嘯被邀到監獄給一批青年犯人演講。與這類聽眾“套近乎”,一般的人可能想都不往這個方向想,可他卻往這個方向想了。為了達到縮短心理距離和吸引犯人聽演講的目的,他把心思放到如何稱呼這批犯人的問題上。最後,他斟酌了這樣一句話:“觸犯了國家法律的年輕朋友們。”沒想到,就這麼一個稱呼,竟然穩住了犯人的神情,不僅讓犯人抬起頭來專注地聽他演講,而且,近3個小時的演講沒有人借故小離現場。何以有此效果?是一句久違的、親切溫暖的“朋友們”發生了作用。
與聽眾套近乎的例子很多,如裴特瑞克·亨利的《訴諸武力》的演講開頭、布魯圖斯的《為自己辯》和安東尼的《為愷撒辯》的演講開場部分都是這樣的實例(見本書第十五章“優秀演講詞評點”)。形式也多樣,請注意創造性地使用。
把自己的熱忱傳達給聽眾
有一次,一所大學舉行演講比賽。參加比賽的大學生約有六七名,每個人都受過良好的訓練,並且準備在當天好好表現一番。但是,他們的全部精力都用於贏得那麵獎牌,卻忽略了真正去說服聽眾。他們所選擇的題目顯然並非個人的興趣,而是基於演講技巧的發揮。因此一係列的談話過程是演講藝術的操練而已。
隻有一位來自鄉下的孩子是個例外。他演講的題目是《土地對人類的貢獻》。他所講的每個字都充滿強烈的感情,而不僅是演講技術的操練。他所講的都是活生生的事實,完全出自內心的信念和熱忱,他好像成了農民的代表,他為自己的土地發言。由於他的智慧、高尚品格和善良的心意,他向我們傳達了那塊土地人民的希望並祈求我們的了解。
最終這個鄉下孩子贏得獎牌。雖然他在演講技巧上還不能跟其他兩三人相比,但由於他的談話充滿了真誠,燃燒著真實的火焰。同這一比,其他人的演講都隻不過是煤氣爐微弱的火苗而已。真是天壤之別。
假如演講人在介紹自己的觀念時能更加富有感性,並把自己的熱忱傳遞給聽眾,通常是不會引起對立看法的。這種熱忱會把一切否定和對立的觀念掃至一邊。假如你的目標是在說服聽眾,一般地,鼓勵大家的情緒要比引發思考有用得多。情緒要比冷靜的思維更具威力。要想把群眾的情緒鼓勵起來,演講人必須把自己的熱情傳遞給聽眾。無論演講者的演講是否虛構,無論演講者的內容是否東拚西湊,無論演講者的聲音與手勢是否運用得當,但假如演講者講得不夠真誠,一切就都顯得空洞而虛有其表。如果演講者想給聽眾留下一個好的印象,演講者必須先給他人留下好印象。演講者的精神通過眼睛發出光芒,通過聲音釋放熱情,也經由一舉一動展現自己,與聽眾直接溝通。
每次演講者開口講話,而且目的是要說服對方,則演講的所有表現都會影響對方的態度。假如演講者表現得不起勁,那麼你的聽眾也不會起勁;假如演講者的態度隨便或不夠包容,那麼聽眾也如此。亨利·華德·畢齊爾曾說過:“假如教徒在聽道的時候睡著了,隻有一樣事情可以做——給教堂管理員一根尖細的木棒,要他馬上給傳道人戳上一記。”
尊重並熱愛你的聽眾
著名心理學家諾曼·文森特·皮爾曾說:人的性格當中,都有一個共性:需要得到他人的愛和尊重。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份價值意識,他們希望被看重,希望維護自己的尊嚴。如果你傷害了這些性質,你就永遠失去了這個人。因此,假如你用自己的愛和尊重對待一個人,不但能使他變得茁壯,他也會以愛和尊重回報你。
有一次,我和一位娛樂界人士參加一個節目。我對這位娛樂界人士認識並不深,但自從參加那次節目之後,我知道他頗難相處,也知道原因何在。
那天,我一直安靜地坐在他旁邊,等候演講的時刻來臨。“你很緊張,是吧?”他問道。
“是啊!”我回答,“每次我要站起來演講的前幾分鍾,都會有點緊張。我一向尊重每位聽眾,也盡量不讓他們失望,因此不免就會緊張。難道你不會嗎?”
“沒什麼好緊張的。”他回答,“聽眾很容易愛上各種東西,他們隻不過是一群笨蛋!”
“我不這麼認為。”我說,“他們是你至高無上的裁判,我還是尊重他們每個人。”
後來,這個人的名氣逐漸衰退,無疑,那是由於此人本身的態度所致。
這對一個準備開始演講的人來說,是個多麼大的警示。
把情感投入演講的方法
演講中投入情感,是打動聽眾的重要方法。一個演講者如能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自然投放到演講中,使之與演講的事理景物相配合,無疑會使聽眾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如何在演講中表現自己的情感?
一、體驗自身經曆
工作至今,我已在講台上站了6個年頭……我們是職業中學,學生素質普遍不高,每當我看到孩子們因為無知而顯得世故,因為幼稚而感覺空虛無聊的言行舉止時,我常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之重。我曾被學生罵哭過,我嶄新的摩托車曾被學生用刀片劃破後座,我的宿舍門上曾“裝飾著”學生粗暴的腳印……這一切都沒有使我灰心氣餒,沒有像朋友們譏諷和挖苦的那樣聯想到自己微薄的工資值不值。那個時候,我隻想到有蒼白的靈魂需要我們去拯救、去塑造、去描繪。
這是一個教師在題為《教師,不要讓你的事業清貧》的演講中說的一段話。演講者在列舉了教師隊伍中一些無私奉獻者的事跡之後,轉而聯係自己的教學經曆來講,就一下子激起了一種切身的感受,從而大大增強了演講的情感效應。
在演講中,往往需要引述一些典型事例。倘若這些事例是有關他人的,演講者不妨聯係實際,從親身經曆中去體驗和講述那些曾經感動過自己的人和事。這對於情感的自然投入,無疑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注重現場交流
在座的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是否想到,那兩位老人辛苦了一生,很可能沒見過什麼冰箱、彩電,但他們卻拿出自己積攢的錢修路,讓國家把錢花在更有用的地方。也許,他們省下的錢就在供養著你和我,供養著我們這些大學生——時代的寵兒!當我們按月領取獎學金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這樣的老人?想到他們期望的目光和那淳樸的心願呢?
這是一個大學生在題為《生我是這塊土地》的演講中說的一段話。演講者在轉述一個同學告訴他的關於兩位老人賣開水攢錢捐助修路的事跡之後,一下子把視點投放到演講的現場中來,通過運用設問的方式同聽眾直接交流,表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時代奉獻精神。這種現場交流的意向,無疑促進了演講者的情感投入,並取得了強烈的演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