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漂亮的演講開場白(2 / 3)

2001年複旦大學舉辦的《青年與祖國》的演講比賽,當時由於種種原因,會場嘈雜難靜。當時有位同學上台,他剛講個開頭,就立即扭轉了混亂局麵,緊緊抓住了聽眾的心。他說:“我想提個問題。”台下聽眾立即被他這種新奇的開頭形式所吸引。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誰能用一個字來概括青年和祖國的關係呢?”這時,台下聽眾議論紛紛,情緒活躍。他立即引導說:“可以用‘根’字來概括這種關係。”接著,他講述上海男人名字喜歡用“根”字的原因,並歸納說:“我們青年有一個共同的姓,就是‘中華’;有一個共同的名,就是‘根’。‘中華根’應該是中國青年最自豪、最光榮的名字!”話音剛落,全場頓時掌聲雷動。這樣的提問開頭,新穎別致,出人意料,讓人耳目一新,激起聽眾濃厚的興趣。

采用設問開頭的方式,關鍵在於問題要提得好,提得恰當。提問的信息要與對象、場合相適應,同時講究內容的合理性和確定性,要使所眾感到新鮮、出乎意料,能激發聽眾積極思考,而且與後麵闡述的問題聯係緊密,能巧妙而自然地引發出演講的主體內容。否則,泛泛地為提問而提問,問題設計不當,或者故弄玄虛,反會弄巧成拙,不僅不能使人感到新穎別致,反而讓人覺得淺陋俗套。

一位警察局長向群眾報告破獲盜匪的經過,他開始就說:“盜匪們真的都有組織嗎?是的,他們大都是有組織的,但他們是怎樣的組織呢?……”

他所用的方法,就是先告訴聽眾一些事實,引起聽眾的好奇心,使聽眾急於聽下去,希望聽到盜匪組織的真實內幕。這真是一種值得讚美的開始方法,每個想提高演講能力的人,都應該學習到這一種立刻抓住聽眾興趣的技巧。

引起聽眾好奇心的開場白

每位想在公眾麵前演說的人,應該能夠在開頭就勾起聽眾的好奇心。

下麵是一篇演說開頭的一段話,請你讀下去,看看你對這開頭是否喜歡,是否有興趣。

在82年前,也正是這個時候,倫敦出了一本被公認為不朽的小說傑作,很多人都稱它是“環球最偉大的一本小說”。當該書出版之初,倫敦市民在街頭巷尾,朋友相遇時,都要彼此問一聲:“你讀過這本書嗎?”答案一定是:“是的,我已經讀過了。”這本書出版的第一天,便銷出1000冊,兩星期內共銷去15000冊;自然,以後又再版了許多次,世界各國都有了譯本。在幾年前,大銀行家摩根以一個巨大的代價,買到了這本書的原稿。現在這本原稿和摩根其他的無價寶物,一並陳列在紐約市的美術館中。這一部世界名著是什麼呢?就是狄更斯著的《聖誕節的歡歌》。

你認為這篇演說的開始的確很成功嗎?為什麼它一開始就能引起你的注意,並且還使你的興趣逐步增高呢?就是它勾起了你的好奇心,使你的心情仿佛懸在半空中一樣。

美國著名電影新聞報道家羅威爾·托瑪斯講述勞倫斯上校時是這樣開始的:“有一天,當我經過耶路撒冷的某條街時,遇見一個身穿東方君主華麗衣衫、腰間插著一柄僅有穆罕默德的子孫才佩帶的金質彎刀的人。可是這個人的外貌一點也不像阿拉伯人,他的眼睛是藍的,而阿拉伯人的眼睛永遠是黑的或是棕色的。”

他的這段描述,一定會激起聽眾的好奇心,聽眾願意再聽下去,想弄清他介紹的人是誰?為什麼要打扮成一個阿拉伯人?做了什麼?後來怎樣?

一個人也常可以先述說一件事情的結果,使聽眾急欲知道原因,以引起聽眾的好奇心。

有一位學生以這樣的一句話開始:“我們的某位議員最近在立法院開會時,提議通過一條法律,禁止在任何距學校二裏內的蝌蚪變為青蛙,以免擾亂學生讀書。”

你聽了可能要發笑。這位演說者在開玩笑嗎?這是多麼奇怪啊!真有這回事嗎?有沒有,促使你急切地想繼續聽演講者的下文,以釋心中疑問。

人類是好奇心強烈的可愛動物,隻要遭遇與平常稍微不同的事物,便會圍攏上去探個究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夜市中,隻要有一群人圍在一起,你一定會湊上去看看別人在看什麼。難怪有人說你要是在鬧區仰頭持續看5分鍾,周圍便會有許多人慢慢聚攏過來跟著仰頭看,而且人人都想知道你在看什麼,事實上,很可能你隻是脖子酸罷了。

一麵牆上挖了一個小洞,旁邊貼著“不準偷看”,結果十之八九的人看了那張條子都會偷看,而洞內可能豎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不準看,還看!傻瓜,你上當了。”如果沒有貼“不準偷看”這張紙條,相信沒有幾個人會對一個洞眼有興趣。

演說中,我們不妨製造一個“不準偷看”的絕招,以勾起人們的好奇心。

“昨天我險些脫掉裙子”,演講課裏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士開場白這麼說道,這時在場的聽眾仿佛被電流擊了一下,豎起耳朵並催促她繼續往下說。

“當我昨天正在廚房做家事時,我那念小學三年級和一年級的兩個兒子在隔壁房間吵了起來,他們兩兄弟似乎吵得很凶,口出惡言。

首先小弟說:你這個大笨蛋,媽媽的肚臍凹凹的,不是凸出來的。

接著老大也不甘示弱地反駁說:媽媽才不是凹肚臍呢,她的肚臍像一小截腸子似的凸起來。

小弟:你胡說,才不是呢!

大兒子說:你才胡說!

我看情形不對了,趕快跑出來排解說:你們兩個給我安靜下來,我讓你們看看媽媽的肚臍是凹的還是凸的。於是我做勢要脫下裙子的模樣。

啊!媽媽羞羞羞!他們兩個小鬼看後馬上拿小食指劃著小臉蛋羞我,我們三個人都笑了出來。”

這個主題是“親子關係”的演講,在那個女士驚人的開場和幽默的話語中做了絕妙的詮釋,她所使用的大膽的開場白無疑刺激了在場聽眾,引起了聽眾的期待。

實物懸念是懸念開場白的特殊形式。

一位日本教授在給大學生做演講前,麵對台下嘰嘰喳喳、談論不休的大學生們,他沒有急於宣布他的演講主題,而是從口袋裏摸出一塊黑糊糊的石頭揚了揚:“請各位同學注意看,這是一塊非常難得的石頭,在日本,隻有我才有這一塊。”當同學們都伸長脖子想看個究竟的時候,這位教授才說明,這塊石頭是他從南極探險帶回來的,並開始了他的南極探險演講。

運用懸念式開場白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把人人都知道的常識性問題硬性轉換成懸念;二是不要故意吊聽眾的“胃口”。這都可能激起聽眾對演講者的反感。

刺激聽眾好奇心的方式有許多,你不妨自己發明一些更出人意料的開場白。

風趣幽默的開場白

幽默式開場白往往亦莊亦諧,妙趣橫生,既語帶雙關,又不失犀利。演講時用幽默法導入,不僅能夠較好地表現演講者的智慧和才華,而且使聽眾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自覺不自覺地進入角色,接受演講的內容。同時,在幽默趣味的開場中,不時發出一種與導入語語感、語意十分和諧的笑聲。這輕鬆的一笑,不僅給聽眾以美的感受,而且能溝通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感情。

當你走上講台或站在人群中麵對一張張麵孔將要開始演講時,麵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聽眾對你或你即將闡述的觀點、問題感興趣,使在場的人都能在你一開口時就不由自主地注視著你。這就需要運用幽默的語言。尤其在聽眾比較倦怠或情緒不夠穩定的情況下,以幽默的語言去振作聽眾的精神,穩定聽眾的情緒,就顯得非常必要。

有一次,某單位召開了一個關於安全生產的職工大會。輪到最後一個車間主任做表態發言時,職工有的看表,有的交頭接耳,會場秩序有些不安定。這位車間主任見此情景,開口就說了一句:

“勞駕諸位——請大家對一下表。”

說著,他也伸出胳膊,注視著自己的手表,情態極為認真。在場的所有職工幾乎都愣了一下,然後真的就去看自己戴的手表。

“現在是……9點12分。”他說,“不準的請撥正。我的發言隻需要15分鍾。到9點27分我要講不完,請前排的同誌把我從窗口扔到外麵去!”

會場內先是爆發一陣歡笑,笑得都很開心。接著便鴉雀無聲,開始聽他的15分鍾發言。

以幽默、詼諧的語言或事例作為演講的開場白,能使聽眾在輕鬆愉快之中很快進入演講接受者的角色。

1965年11月,美國友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中國慶祝她的80壽辰,周恩來特意在上海展覽館大廳舉行了盛大的祝壽宴會。周恩來的開場白是:

“今天,我們為我們的好朋友、美國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慶賀‘40公歲’誕辰。(參加宴會的祝壽者為‘40公歲’這個新名詞感到納悶不解)在中國,‘公’字是緊跟它的量詞的兩倍。40公斤等於80斤,40公歲就等於80歲。”

周恩來巧妙的解釋在幾百位祝壽者中激起了一陣歡笑,斯特朗女士也高興得流下了眼淚。

當你在做嚴肅的政治演講時,是否覺得很難使聽眾產生濃厚興趣?那麼,來看看英國文學家吉卜林在開始政治演講時,是怎樣逗引聽眾大笑的。

他所講的並不是編造出來的故事,而是他自己過去的經曆,並且用一種戲謔的口吻指出其中的矛盾。他說:

“諸位,我年輕的時候住在印度。我常常替一家報社采訪社會新聞,這工作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它可以使我有機會去認識一些偽造貨幣、盜竊、殺人以及這一類富有冒險精神的(有才幹的)人。”聽眾大笑,“在我采訪到有時他們被審判的情形後,我還要到監獄裏去,拜望一下我們那些正在受罪的朋友。”聽眾又發出笑聲,“我記得,有一位因為殺人而被判無期徒刑的人,是一位絕頂聰明而又善於說話的青年人。他告訴我一段在他看來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話:‘我覺得一個人如果一失足跌入罪惡的淵藪裏,他一定要從此為非作歹不止,最後他竟以為唯有把他人都擠到邪路裏去,才可實現自己的正直。’”聽眾大笑。這句話,真是妙不可言了。聽眾的笑聲和掌聲同時響起。

幽默式開場白切忌低級庸俗的笑話或粗俗的語言。

一位基層幹部給青年工人做形勢報告:

“今天,我給大家吹吹形勢問題。形勢怎麼樣?那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情。哪個瞎了眼的狗日的敢說不好?可是,有些家夥就說不好。他成天屁事不想幹,光想往腰包裏摟票子。豬肉都不想吃了,想吃個蛇呀、魚呀、王八蛋一類的東西。抽煙抽的是帶屁股的,還要什麼‘三個五’呀(三五牌)、‘萬個寶’呀(萬寶路牌)的。喝茶是龍井、虎井的,那狗井、貓井就不能喝呀?還成天罵娘!你這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沒有良心的家夥。”

這位幹部的演講立意沒有錯,也激起了聽眾一陣陣的大笑。但這種笑聲恰恰是聽眾對演講者庸俗粗痞的語言的嘲笑。這種所謂的幽默,不僅損壞了演講主題的價值,也貶低了演講者在聽眾心目中的人格形象。

引用名人名言做開端

演講開場白也可以直接引用別人的話語,為展開自己的演講主題做必要的鋪墊和烘托。名人說過的格言,永遠具有引人注意的力量。所以,你能適當地引用一句名人說過的話,實在是演說開端的好方法。

例如,演講題為《讓生命在追求中閃光》的開場白是:

美國黑人教育家本傑明·梅斯有句耐人尋味的名言:“生活的悲劇不在於沒有達到目標,而在於沒有想要達到的目標。”這話是極有道理的。

隨著生活節奏的逐步加快,時間以分秒來計算,因而,當今社會的演講也要適應時代的這一特點。

在一定的場合演講某些種類的問題時,一開始,就恰當地引用名人名言,是最巧妙的方法。因為既稱“名人名言”,就意味著它在群眾中有影響,有權威,受信賴,易接受;也表明,在名人論述那個問題上,其理論深度已達到相當水準,在這個基礎上再闡述發展,對聽眾更會有吸引人的力量。

有一位教育家在以事業成功為題做演講時,他先引用著名大演說家卡內基的話說:“世界上的最優獎品——榮耀與金錢,隻贈給一件事,那就是創造力。什麼是創造力呢?讓我告訴你們,就是不必別人指示,而能做出確實的事情,並獲得成功。”

這段演說詞的開頭,有幾個特點是值得稱道的。它的第一句話引用了名人名言,就引起了聽眾的好奇心,使聽眾願意聽下去,想再多知道一些。演說者如果在說完“隻贈給一件事”的後麵,能夠十分巧妙地略略停頓一下,那更會使人迫不及待地要問世界把最優等的獎品贈給了誰,它的第二句話立刻把聽眾引進了題目的中心。第三句是問話,可以引起聽眾的思索,而且使聽眾願意共同討論。第四句給創造力下了一個定義。

在這樣的基礎上,演說者再列舉大量生動的事例,從理論上展開創造力對事業成功的作用的分析,當然會把聽眾的情緒引向高潮。

當然,我們也能引用名人的話開頭。

有人在講述湯姆斯勞倫斯上校在阿拉伯的冒險故事時,曾這樣開始:

“路易喬治曾經說過,他認為勞倫斯上校是當代最浪漫而又最瀟灑的人物之一……”

這樣的開始,有兩個好處:第一,引用一位名人所說的話,易使聽眾對於下麵的話格外注意;第二,就是引起人們的好奇心,他們一定要問他怎樣浪漫,他瀟灑得怎樣,我從未聽說過這個人,他做過些什麼事。

在演講中,也可以適當地運用成語名言開場,這樣可以強化演講開場白的分量,給聽眾留下難忘的印象。

例如,講題為《青少年應珍惜光陰》,那麼在開場白的語言中,不妨運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和“大禹聖人,乃惜寸陰;至於今人,當惜分陰”之類的格言,就容易抓住聽眾的心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多收集精練明了的成語名言,並進行分類整理,這樣,到設計演講詞的開場白時便得心應手了。

曾獲湖南省大學生演講比賽三等獎的題為《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開場白就沒有交代被引用材料的出處:

記得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個人的創傷隻會痛苦一時,一個民族的恥辱卻足以銘記千年。”

最後,大家應該知道,作為開場白的被引用材料,一般要具備以下兩個基本條件。

①被引用的材料具有相當強的概括力、說服力和感染力;

②被引用的材料出自權威、名人或聽眾十分熟悉的人物,演講者利用權威效應或親友效應喚起聽眾的注意。

某些情況下,演講者甚至不必交代被引用材料的出處。

以故事為開端

用形象性的語言講述一個故事作為開場白會引起聽眾的莫大興趣。選擇故事要遵循這樣幾個原則:要短小,不然成了故事會;要有意味,促人深思;要與演講內容有關。

1962年,82歲高齡的麥克阿瑟回到母校——西點軍校。一草一木,令他眷戀不已,浮想聯翩,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時光。在授勳儀式上,他即席發表演講,他這樣開的頭:

“今天早上,我走出旅館的時候,看門人問道:‘將軍,你上哪兒去?’一聽說我到西點時,他說:‘那可是個好地方,您從前去過嗎?’”

這個故事情節極為簡單,敘述也樸實無華,但飽含的感情卻是深沉的、豐富的。既說明了西點軍校在人們心中非同尋常的地位,從而喚起聽眾強烈的自豪感,也表達了麥克阿瑟深深的眷戀之情。接著,麥克阿瑟不露痕跡地過渡到“責任—榮譽—國家”這個主題上來,水到渠成,自然妥帖。

人們大都是愛聽故事的,一般人尤其愛聽演說者述說有關他自己親身經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