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看看句子是否通順,文字是否簡練。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寫得不通就讀不通、講不通;文字不簡練,說起來就囉裏囉唆。魯迅說:“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立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無可惜。”
②要口語化、大眾化。起草演講稿雖然是筆頭的功夫,但寫出來的東西是用來講的,不是用來看的,因此必須適合有聲語言的特點。
③彈琴看聽眾,說話看對象。如果是麵向普通的工人、農民、市民,就必須使用淺顯、平易、樸實的文字,盡量少用專業術語,更不可咬文嚼字,故作高深,否則不易為他們接受。如果是對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講話,語言就可適當文雅些,讓自己的談吐適應他們的水平。當然,能夠做到雅俗共賞是最理想的,那將使你擁有更多的聽眾。
④用詞準確生動,富有表現力。語言都需生動形象,有感情,有色彩。要看看修辭是否貼切,是否恰到好處。
⑤語言朗朗上口,節奏鏗鏘有力。最後,要試著朗讀幾遍,看看效果如何。比如,念起來是否上口,語氣是否適宜,感情是否飽滿,音韻是否和諧,節奏是否鏗鏘有力。
5.注意篇幅的修改
麵對聽眾的獨白式發言,往往有一定的時間限製,修改時還需考慮篇幅的長短是否符合規定的時限。如果超過規定時限,應當壓縮文字,刪減篇幅;倘若不到規定的時限,如有必要,可以再適當增加些材料、擴充內容。
篇幅的修改要做到心中有數,最好是在保持內容完整的前提下,使內容具有一定的伸縮性。這樣,臨場時,可以根據聽眾的反應和時間的要求,隨時做出靈活機動的調整。
演講稿修改的具體內容
對演講稿初稿往往要進行修改。修改是寫演講稿的最後環節,也是提高演講質量的重要途徑。演講稿的修改過程,一方麵是對所講內容進一步加深認識的過程;另一方麵也是對講稿的表現形式的進一步選擇的過程。人們認識事物,總是在不斷深化不斷反複的過程中逐步達到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統一的。人們敘述事物,闡明道理,表達感情,究竟采用什麼形式,才能完美地表達出來,達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也存在著一個不斷摸索探討的過程。企望一揮而就,文不加點,顯然是不現實的。所謂文不厭改,正說明了“改”的重要。許多著名演講家,都十分重視講稿的修改。例如,美國總統羅斯福,每篇演講草稿寫出後,往往要修改十幾次,到最後完稿時,有時第一稿中的話甚至全改光了。他如此謹慎認真起草和修改,在演講史上已傳為佳話。重視演講稿的修改,其實也是演講者高度責任感的具體表現。
演講稿的修改順序,與演講稿的起草順序和聽眾聽講的順序並不相同。演講稿起草時,人們是遵循存在決定意識的運動規律,從材料開始,即先有信源,然後根據材料提煉主題,再根據主題的要求組織材料,最後通過語言進行表達。而聽眾聽演講的順序則是首先通過接受語言信息,了解演講的內容,再根據內容來領會演講者的用意所在。那麼,修改的順序如何呢?它必須統觀全局,從大處著眼,先校正主題,然後根據主題要求,采取增、刪、調、變、修等手段,由內容到結構、到語言進行修改。它遵循著“先整體,後局部”和“先觀點,後材料”的法則,順著觀點—材料—語言的順序進行。
從修改的範圍看,演講稿的修改,主要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麵。具體來講,即校正觀點,增刪材料,調整結構,變換手法,修飾語言等。
一、校正觀點
首先通讀全文,看演講意圖是否表達清楚。每篇講稿,必然有一個統領全篇的基本觀點,有時還可能有幾個與之呼相應的小觀點。這些觀點都應該正確、鮮明、新穎,且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檢查和修改,首要的方麵就是校正、提煉和深化演講的主旨。如果發現主題渙散,觀點模糊,立意不高,則必須堅決改正,不可抱殘守缺。否則,必然導致演講的失敗。
二、增刪材料
材料是形成演講稿的基礎,觀點統領材料,材料說明觀點。材料要求充分、典型、新鮮。修改材料主要采取增、刪、換的方法。如果某些事實材料和事理材料不充分,演講內容就會顯得單薄,因此,必須增添和補充一些材料,使內容顯得完整、充實、豐滿。如果材料過多,形成堆砌,就會使演講內容顯得臃腫、拖遝,甚至衝淡或淹沒主題,對此必須削枝強幹,刪除多餘的材料。如果某些材料未經驗證,某些材料比較空泛,不夠典型;某些材料顯得陳舊,不夠新穎,就要采取斷然措施,加以調換,重新精選。增、刪、換的最高準則,就是要實現材料和觀點的高度統一。
三、調整結構
結構是演講稿的骨架,是根據演講主旨要求,將材料構成有機整體的組織形式。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層次安排、段落劃分、過渡銜接等,均要求能更好地為表現主題、突出主題服務。如果發現結構鬆散,殘缺不全,或者輕重倒置,前後脫節等現象,必須進行修改調整,做到結構嚴謹,合乎邏輯,詳略得當,過渡自然。
四、變換手法
演講雖然以說理論證表情達意為主,但其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根據演講的對象、時間長短、環境狀況等情況,應采取不同的策略,力求新穎生動、豐富多變,克服程式化的單一表現手法。
五、修飾語言
演講的語言要求準確、鮮明、生動。語言的推敲潤色,必須舍得下工夫。千錘百煉,方能日臻完美。特別是要上口入耳,既有利於講,也有利於聽。要從全文需要出發,把它放在整篇文章的具體語言環境中去衡量;盡量改掉那些含混不清、生僻拗口、晦澀簡古、平板乏味的語句。同時,要注意標點符號的正確運用,力爭準確無誤地表達思想感情。
演講稿修改完成後,要通過試講進行全麵檢驗,最後謄清完稿。
認真修改,精益求精
認真修改是演講稿趨於完善精美的條件。好的演講稿往往都是幾易其稿,甚至經過幾十次的修改才形成的。
寫完後,至少看兩遍。寧可將小說的材料縮成速寫,絕不將速寫的材料拉成小說,借以教育啟發大家。
修改演講稿的方式和修改文章一樣,要考慮主題、材料、結構、語言等各方麵的因素。注意在深化主題、訂正觀點、增刪材料、調整結構、推敲語言等諸方麵多下工夫。既要有對總體內容構成方麵的考查,也要有對遣詞造句等細微之處的推敲,總之,要做到精益求精。
演講的選詞和語句的錘煉
詞彙是支撐演講的根本,演講要選擇易於被聽眾理解和接受的詞彙,選好詞並不代表有了好的演講稿,我們還要錘煉演講語句,並且要注重辭章的使用。
演講的選詞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充實的,作品比歲月還多。
唉!這堅強的,永不知疲倦的工作者,這哲學家、思想家,這詩人、天才,在我們中間,過著暴風驟雨般的生活,充滿了鬥爭、爭吵、戰鬥,一切偉大的人物在每個時代遭逢的生活。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紛爭與仇恨。他在同一天步入光榮,步入了墳墓。從今以後,他和祖國的星星在一起,輝耀於我們上空的雲層之間。
你們站在這裏,有沒有羨妒他的心思!
各位先生,麵對這樣一種損失,不管我們怎樣悲痛,就忍受一下這些重大打擊吧!打擊再傷心,再嚴重,也先接受下來再說吧。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不時有偉大的死亡刺激充滿了疑問與懷疑的心靈,因而對宗教信仰發生動搖,這也許是適宜的,這也許是必要的。上天使人民麵對著最高的神秘,對死亡加以思維,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因為這是最高的教訓。一個崇高的心靈,氣象萬千,走進另一個世界。他本來有著天才看得見的翅膀,久久停在群眾的上空,忽而展開人看不見的另外的翅膀,驟然投入了不可知。這時候每個人心中所能有的,隻有莊嚴和嚴肅的思想。
不,不是不可知!不,我在另一個沉痛的場合裏已經說過了,我就不疲倦地再說一遍吧:不,不是夜晚,而是光明;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不是空虛,而是永生!你們中間有誰嫌我這話不對嗎?這樣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麵對著某些顯赫的死者,人更清楚地感到這種理智的神聖命運,走過大地為了受難,為了洗淨自己。大家把這種理智叫做人,還彼此說:那些生時是天下的人,死後就不可能不是靈!
這是雨果的《給巴爾紮克》的最後幾段,演講飽含激情,用詞清晰、具體、生動。讀來流暢,聽來悅耳。
演講最忌空泛。有些演講者總想在演講中多用點優美詞語,於是堆砌詞藻,咬文嚼字,趨於雕琢。而這正好是演講所忌諱的,演講的選詞要做到以下幾點:
1.準確
演講中詞語要用對用準,否則“一字一詞,一句為之蹉跎”。這要求演講者在選詞時掌握詞語的含義,辨別詞義之間的細微差別,把握好詞的感情色彩,語體色彩。
2.潔淨
單個的詞語無所謂潔淨之言。這裏所說的是指具體的演講中要字不虛設,詞不虛發。這要求演講者在演講時明確詞的含義,不用重複詞,不用無義詞。
3.規範
演講中要盡量避免深拗、繞口的詞語。力避詰屈聱牙,晦澀難懂。
4.和諧
演講語言要琅琅上口,生動悅耳。選用雙聲疊韻詞、迭音詞,注意押韻合轍,平仄相間,以增添演講的音樂美、節奏感。
演講要錘煉語句
12年來,我飽嚐了作為一個教師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12年來,我更深層次、更立體地把握了教師的整體形象。教師是辛苦的,為了學生,他們夜以繼日,操勞不已;教師是清貧的,為了別人他們含辛茹苦,不計酬勞;教師是磊落的,為了事業他們兩袖清風,虛心清高;但教師是偉大的,為了祖國的未來他們孜孜以求,不屈不撓。
這段話句式完整,勻稱貫通,自然優美。演講的語句要經過一番錘煉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演講是一個動態過程。演講所形成的特殊情境給其中每句話賦予特定的含義。這要求演講者在煉句時首先要從演講整體出發,從演講情境考慮,做到精短、嚴整、自然、親切。
一般來說,除了學術演講,政論型演講較多地運用長句、散句外,演講的語句以短句、整句為多為美。
下麵我們看看短句與整句的特色。
短句指字數少、形體短、結構簡單的句式,演講中運用短句可以明快、活潑、有力地表達感情,簡潔、幹淨、利落地敘述事理。卓別林的演講正是如此:
戰士們,你們別去為那些野獸們賣命啊!他們鄙視你們,奴役你們,統治你們,吩咐你們應當做什麼,應當想什麼,應當具有什麼樣的感情!他們強迫你們去操練,限定你們的夥食,把你們當牲口,用你們當炮灰。你們別去受這些喪失了理性的人擺布了。
整句是相對於散句而言的,它緊湊有力,嚴密集中。演講在適當運用散句的基礎上要多運用整句。整句包括排比、對偶、對比、頂真、回環等。
注意辭章的使用
辭章泛指語法(文法)、修辭以及行文的表達方法和技巧。邏輯著重解決對不對的問題,語法、修辭和表達方法則著重解決準不準、美不美的問題。它們的完美結合,才能使演講稿達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演講語言的最基本特征是口語化。最優秀的品格則是口語和書麵語的合一性,既提煉成為口語和書麵語的“合金”,但又不失口語化的基本特征。口語和書麵語各有其特點和優點。口語樸素、簡短、流暢、活潑、親切、通俗易懂,但往往不夠精確規範。書麵語準確、規範、典雅,但往往結構複雜,書卷氣過重,有時不易被人們理解。好的演講稿應當兼取兩者之長,揚長避短。既要考慮演講時的口傳言授,便於聽眾聽懂;又要注意加強語言的表現力,認真加以提純和錘煉。
演講稿的語言還應盡可能做到準確、明曉、簡潔、流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努力做到嚴密、深刻、生動、形象。這就需要適當采用比喻、排比、比擬、借代等修辭手法;還要靈活運用敘述和描寫、概括和具體、曲折和率直、鋪墊和縱橫、抑和揚、虛和實、形象和理性等各種表現手段。當然,這些手段都應該服務於演講目的和內容,注意對象、時間、場合等條件,務必用得適當和得體。
準備詳細的演講筆記
演講筆記是一種工具。它和提綱不同,提綱是用來保證準備演講時合乎邏輯順序的。而演講筆記的實際作用是輔助實際的演講。
演講筆記的構成
筆記可以像提綱和語言組織一樣進行多次修改。認真記錄,反複斟酌,然後把它再抄一份,不要老是抱著自己最初的想法不放。多次抄寫筆記是使演講內容在腦海中深深銘記的絕好方式。
在提綱裏,你的要點必須平行地列出,彼此不能混淆在一起,並且提綱必須是連貫完整的句子,而演講筆記不需要采用固定、規範的形式。一個要點可以用一個詞、半句話或者具體的一兩句話來體現。筆記中應包括哪些內容得根據你在排練時覺得有必要包括的內容決定。
在排練時你還可能發現自己需要提示的地方不僅是一兩個關鍵詞,還有一些重要而有些拗口的句子,或者一句需要記住的朗朗上口的話。你的筆記還應包括一些需要精確表達的內容,如引用別人很長的不容易記住的原話或統計數字等。
但是始終不要忘記一點,那就是你的筆記應該始終是筆記。如果你的筆記內容過於詳細,結果演講不是即興講話,而成了照本宣科。你的筆記是用來參照和提醒自己的,而不是用來朗讀的材料。
演講筆記的格式
通常來看,大部分演講人都願意把筆記記在4cm×6cm或5cm×8cm的卡片上。有的紙太大太闊,使你無法自如地運用手勢,它把你牢牢地綁在演講台前不能四處走動,所以采用這種紙有很多不利之處;而有的紙則太小。如果你為了看得清晰,以比較大的字體做筆記,最後會有厚厚的一摞,結果需要不時翻頁,一些中等尺寸的紙張在你做手勢時也很容易隨手翻閱它們,不會限製你隨便走動。如果你可以隨意自如地參閱這些筆記,這不太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參考筆記時不需要進行掩飾,大大方方地看。查看在合攏的雙手中的卡片不會使聽眾有上當受騙的感覺,他們知道你的演講有參考內容。
不要過分依賴筆記,走向極端。你應該低頭看看接下來應該講哪個問題,然後再繼續發表講話。如果你發現自己在埋頭查找資料,這隻能表明你的準備工作不夠充分。詞和短語應該清晰,行距適當,不潦草。應該有大量的視覺提示,如大大的卡片編號、下畫線、縮格、星號、重點線、不同的顏色等,目的都是為了使你一眼就能找到自己要參考的部分。演講筆記還應該適應你在講話過程中的各種選擇。時間提示非常重要。你可以在某一點標示“如果時間超過8分鍾,跳到第六頁”。你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講話的備用內容。用黃色突出的例子可能意味著:如果聽眾似乎沒有聽明白我的意思,加上這一部分,否則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