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撰寫演講稿(2)(2 / 3)

掌握了演講稿的基本結構,再來著手進行演講稿的寫作,自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仍需注意以下三個主要方麵。

演講的開頭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演講稿的開頭在其結構中處於顯要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一般來說,在開頭部分,演講者要引入他所要闡釋的主題,使聽眾心中有數;另外,好的開頭還要能抓住聽眾,通過一定技巧使聽眾有繼續聽下去的興致。但如果故弄玄虛,亂加渲染,就會弄巧成拙,引起聽眾的反感。

有這樣一位領導,在給部屬做演講時,開頭便說:“同誌們,在我講正題之前,先給大家講個故事。”聽眾刷地把目光和注意力全部集中過來。可是這位領導並沒有馬上講他的故事,卻左右看了看,見門沒關嚴,特意親自把門輕輕關嚴。那樣子,仿佛怕別人偷聽去似的。之後,他喝了口水,鄭重地清了清嗓子。這一切使聽眾以為他會講個從來未聽過的或神秘的故事,無一不靜靜地等待著。誰知他接著說:

“同誌們,我要給大家講的是白求恩的故事,白求恩是加拿大人,50多歲了……”

聽眾被吊起的胃口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並非白求恩的故事不感人,隻是以這樣一個人盡皆知的故事作為開頭並沒什麼新奇可言,卻一定要製造出過分神秘的氣氛,聽眾難免會有上當受騙之感,這麼一個嚴肅的故事被演講者渲染得不倫不類,實在讓人覺得可笑。倒不如平鋪直敘,娓娓道來,讓人覺得真切樸實。

其實,演講稿的開頭部分也從側麵反映出演講者的文風,那種囉裏囉唆、遮遮掩掩的開頭方式很難和簡潔精練的文風聯係起來。

由此可見演講內容不同,開頭的方式也可以靈活選擇,並沒有什麼固定方式。

演講稿的主體

演講稿的主體是指開頭和結尾之間的文字,這是演講的主要部分。主體演講的如何,決定著本篇演講質量的好壞,論點是否令人信服,決定於主體的闡述。

演講內容上有詳有略,篇幅上有長有短,這樣才能使整篇演講顯得有重點。既不會因為各個觀點隻是蜻蜓點水似的泛泛而談而讓聽眾沒什麼印象,也不會因為事無巨細一概長篇大論而讓人覺得厭煩。

演講稿的重點,或是要讓聽眾了解的重要信息或是希望取得聽眾讚同的看法、認識,或是領導者期望下屬心領神會並在行動中加以貫徹執行和大力推廣的意誌、意圖,隨演講內容的不同而各有所異。如果在演講稿的篇首提出了重點,那麼在主體部分還要進一步加以詳細闡述,否則演講一結束,聽眾就把重點忘了。

最理想的效果就是你著重講演的部分也正是聽眾印象最深、感觸最多的部分。重點表現在一兩個問句上的情況很少,絕大部分是集中在由幾個段落結合而成的一個層次、一個部分,或集中在一個層次、一個部分的某幾個段落上。重點集中是一個辦法,也可以重點分散在全篇各部分中,層層展開,但必須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演講稿的結尾

結尾是演講內容的自然收束,是演講稿的有機組成部分,萬萬不可忽視,有的演講者在結尾處要麼草草收兵,要麼畫蛇添足,要麼采用陳詞濫調的套話。例如,“關於某某問題我再補充幾句”,或“我前麵講的某一點是很重要的,在這裏再強調一下”,或“我的話講完了,講得不好,請大家批評指正”等,都會使聽眾感到索然無味。

做文章,尚有“鳳頭”“豹尾”之說,對於一篇演講稿,道理也是相同的。所謂“豹尾”,是指演講的結尾收束應該像虎豹之尾那樣剛勁有力而又斑斕多彩,給人鼓舞、耐人尋味。

選擇恰當的過渡句

清晰而打動人心的過渡在講話中比寫文章時的效果更加明顯,因為口頭內容稍縱即逝。比如,在本書中,我們用縮格、大寫和利用標點符號和字體等向你說明演講內容之間的關係。但是,作為演講人,你無法采用這些手段。你要使用語言標記來體現要點之間的關係。如果你想讓聽眾把握你演講的整體結構,則要大量采用以下短語:

我下麵要談的要點是……

通貨膨脹的第三個原因是……

為了向你們澄清我的意思,讓我給你們講三個故事。

總結演講的全部內容……

我們應該考慮的最後一點是……

那麼,我剛才概括的三個問題有哪些解決方案呢?

演講者不要擔心這些標記性語言用得太多。聽眾願意聽到這樣的說明。

你所采用的過渡句要能夠說明演講的基本組織結構。不用看內容,你就能說出演講的條理和模式。

①我這樣說有三個原因。首先,……其次,出現這種情況的另一個原因是……再次,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於……

②開始,……然後,……最後,……

單憑過渡句你就可以明白,自己聽到的演講在第一個例子中屬於因果關係,而第二個例子按照時間順序展開。

要點之間可以有幾種關係。明確這些關係並把它們以適當的過渡語句加以表達,這可以極大地增強演講的條理性和明晰程度。嚐試采用多樣化的過渡形式,而不用“好,現在讓我們談一談……”或“首先”、“其次”、“第三”和“最後”連接所有的內容。上麵列出的過渡句式,可以用來連接要點,也可以在要點與分要點之間、分要點之間、論據與論點或開場白和結論與演講主要內容之間進行連接。這些地方都要使用過渡語。

另外,還要注意關聯詞的使用。當你使用詞彙進行修飾或解釋另一些語彙時,一定要確信聽眾能夠跟得上你的思維。如果關聯詞用得過於隨意,聽眾就有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例如,如果你這樣說,“我們將提供三明治作為午餐,沒有什麼人對它感興趣”,聽眾就可能弄不明白“它”指的是三明治還是午餐。

如果要避免關聯詞使用不當而造成內容混亂,那麼你可以嚐試把長句子分解成若幹個短句子,或重新調整詞序,或添加被省略的關聯詞。

設計一個精彩的段落

演講者在創作一篇演講詞時,應當抱有這樣的意識:務使自己的演講詞裏有一兩句點睛之語和至少一個精彩段落。點睛之語是一次成功演講中飛濺的浪花,而精彩的段落則是那高高湧起的波峰,使它們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謀篇布局角度來看,段落比句子更重要,離開了精彩段落,警策之句便成了孤竿立地,毫無情調。由於段落更重要,因此,這裏重點談談精彩段落的設計問題。

我們講的精彩段落主要指這樣一些段落,如升華主題的段落、歸納中心的段落、暢抒情感的段落、傳神描寫的段落和講述扣人心弦事件的段落。這樣的段落怎樣設計呢?下麵提供幾點意見作為參考。

一、一則精練而恰到好處的引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用,包括別人的語錄、名言、詩歌和一段故事。

比如,著名演講家李燕傑在《愛與美的凱歌》演講中就有不少大段的精彩引用,有馬克思對愛情的見解,馬克思之女愛琳娜對她父母愛情生活的評價,有陳毅與夫人張茜、高士其與夫人金愛娣的幸福生活,還講了文學作品《簡·愛》《青春之歌》中的愛情故事,還吟誦了《孔雀東南飛》中描寫劉蘭芝、焦仲卿愛情悲劇的詩句,最後展讀一對大齡青年熱戀中的書信。恰當的引用,不但有力地表現了演講的中心,揭示了事物內在的規律,而且由於生動、具體、準確,開闊了聽眾的視野,豐富了聽眾的知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這些不斷出現的引用形成了一次演講過程中引人注目、使人興奮的聚焦點,猶如一段風景中的若幹景點。

二、敘述事例後的抒情和議論

國際工人運動的傑出活動家、反法西斯的卓越戰士季米特洛夫1933年在萊比錫被審訊時,以大量的事實痛斥檢察長和庭長後,麵對敵人的非法判決,仍激情昂揚地說道:“伽利略被懲處時,他宣布:‘地球仍然在轉動著!’具有與伽利略同樣決心的我們共產黨人今天宣布:地球仍然轉動著——曆史的車輪向著共產主義這個不可避免的、不可壓倒的最終目標轉動著……”

把法庭當成戰場,將被告轉為原告,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用抒情與議論綜合的語言塑造出了共產黨人的崇高形象。抒情句、議論句組成的段落用在敘事後的好處在於,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由個別性到普遍性的總結,將一件也許是平凡、普通的事件渲染得情意真切,意義深遠,使聽眾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包含的感情,從而激起聽眾的共鳴。

三、自問自答

1940年5月,英國在德國強大攻勢下麵臨生死存亡的關頭,邱吉爾受命組織新一屆政府,他在發表的首次演講中說:“你們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回答: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贏得勝利……”用解答提問構成的精彩段落應做到思路清晰,論證有力,用詞精練,感情充沛,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演講中,為了緊緊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常常是演講者先提出一個問題,停頓數秒鍾,讓人們有所思索後再做解答。於是這個解答便為設計精彩段落提供了機會。演講者務必要給聽眾做出認真的、滿意的答案,因為你的解答正是聽眾翹首期待的。

精彩段落在結構上可以安排在開端、中間和結尾的任何一個地方。關於這一點就不用贅述了。

四、一段精辟而深入淺出的議論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被授予195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他在授獎儀式上的書麵發言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獨特的海明威式的寫作風格,也不是真誠的謙虛和謝意,而是石破天驚般的見解:“寫作,在最成功的時候,是一種孤獨的生涯。”接著他用明白曉暢的語言說:“作家的組織固然可以排遣他們的孤獨,但是我懷疑它們未必能夠促進作家的創作。一個在稠人廣眾之中成長起來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獨寂寥之慮,但他的作品往往流於平庸。而一個在岑寂中獨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確實不同凡響,就必須天天麵對永恒的東西,或者說麵對缺乏永恒的狀況。”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故弄的玄虛,可是態度鮮明而懇切,感情真摯而得體,使精辟的思想坦然地呈現於聽眾麵前。

不論是何種功能、內容、類型的演講,議論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使人信服的演講、論辯演講、政治演講。能否成功,關鍵就在於是否有深刻的論證、嚴密的推理和能否將一個抽象而深奧的道理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隻有做到這些,聽眾才能心悅誠服,懂得你所闡發的道理,相信你闡發的觀點,接受你闡述的理論。

五、使用氣勢不凡的排比句和排比段

美國著名的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1963年發表的《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講》,在回顧了100年前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後,連用三個“一百年後的今天”起頭的句子表明“黑人仍無自由可言”;在提出這次黑人運動的目的後,又連用三個“現在是”起頭的句子闡明現在是實現“自由和正義”的時刻。在演講即將結束時,演講者又激情滿懷地傾訴了他的幾個“夢”,每段都用“我夢想著”起頭構成一組排比段,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令人神往和憧憬的畫麵。

從組句成段上看,排比句是常見的演講精彩段落的構成方式之一,它可將若幹句、結構大體相同的自然段,分行排列成意義相近、語勢緊逼的排比段。這種修辭手法,可以集中而完整地反映事物,嚴密而有力地闡明觀點,加強語言的旋律感、節奏感,從而流暢地抒發情感。

六、一件難忘而激動人心的事情

被稱為現實生活中“牧馬人”的曲嘯在以“人生·理想·追求”為題的演講中,就有許許多多事情令人終身難忘,如被錯判20年徒刑,為了不連累妻子,勸說妻子和他離婚,“就這樣我們在哭聲中分手了”。又如粉碎“四人幫”後,曲嘯被平反昭雪,當他聽到“同誌”這親切的稱呼時,這位久經折磨也未掉一滴眼淚的硬漢,此刻是“淚飛頓作傾盆雨”。事中見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這是論證、說明中心的事實材料。許多成功的演講證明:一件催人淚下的往事追述,常常勝過精彩的論證,因為事實勝於雄辯。一件飽含深情娓娓道來的事情,由於它的生動具體,不但能磁石般地吸引聽眾,更能長期地保存在聽眾的記憶中。

演講稿的修改

演講稿的修改要以演講的目的和宗旨為標準,演講稿的修改主要從演講材料入手,注意演講觀點的正確性,演講稿的修改還要講求精益求精。

按演講要求修改初稿

在揣摩腹稿和擬寫提綱時,已經醞釀得比較成熟,便可以依照提綱,順著思路不停地寫下去。但是具體到如何遣詞造句,如何運用語言表達技巧等,則不能不費點心思。否則言不達意、言不盡意也不好。

起草初稿,即按照擬好的提綱,把所要表達的內容整理成完整有序的文章。提綱隻是將腹稿的大致輪廓描繪下來,起草成文才將以前的全部思維成果物質化、視覺化,成為有形可視的藍本。這個藍本是臨場的定心丸。

打草稿跟打腹稿一樣,也是一個艱苦的腦力勞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活躍在腦子裏的思想、見解等,仍將繼續深化和逐步完善,構想的思路將更加清晰,隨時還可能有新的思想閃現。這實際上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初稿寫好以後,還要對初稿進行加工修改。

“玉不琢,不成器”,“文章不厭百回改”。初稿寫成之後,必須反複修改。好文章都是修改出來的,誰也不可能下筆即達勝境。隻有經過反複推敲、反複修改,才能使初稿漸趨完善。

修改時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注意觀點是否正確

首先,看全篇的觀點是否正確,是否成熟,是否容易被聽眾理解和接受。如果有問題,或者欠成熟,必須做進一步思考,絕不能隨便糊弄聽眾;其次,要看看中心議題是否確立,是否得到了鮮明突出的表現。中心不突出,講話目的就得不到明確的體現。

2.注意材料的修改

看看材料是否真實、具體、全麵、充分,是否用得恰當,是否能夠準確有力地說明問題和表達觀點。少則增,多則刪,不當則換,虛假的材料則要剔除,毫不猶豫。

3.注意結構的修改

看結構,是否完整、緊湊且富有變化;看開場白,是否夠味,有吸引力;看高潮,是否有令人振奮的高潮,高潮的位置是否恰當;看結尾,是否有魅力;看段落,層次、段落的劃分和安排是否妥當、清楚;看銜接,上下文之間的銜接、過渡是否自然;看照應,前後照應得好不好;看全篇,全文脈絡是否貫通。

如果某方麵安排不合理,例如,層次、段落的劃分和安排還不夠清楚,就應立即對其進行妥當的調整和修改。

4.注意語言的修改

演講口才是一種語言藝術,錘煉語言是演講家的基本功。初稿寫成後,還要注意進行語言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