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3)

已上講章三首先公為祭酒輪講時撰進內閣副本輔臣以例詳定首尚書一章出少師楊文襄公一清次孟子二篇出少師張文忠公孚敬及少保桂文襄公萼獨援史記論伊尹負鼎一(闕)謂戰國之人溺誌於功名(闕)之間以捷出於富貴利達之(闕)尹之遇湯夫豈偶然按此一段桂文襄公悉抹去先公以為不慊本旨遂於講畢麵奏語載公年譜中今詳定眞稿俱藏於家而登集則依原撰以示子孫

○國學講章

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這是中庸第二十九章亦言人道以終上章居上不驕之說君子是指那王天下者而言既居天子之位又有聖人之德故凡動作必能盡善盡美世世天下皆以為法則而不能違所謂聲為律身為度者是已措諸躬行是為法行天下後世便以為法度如規矩之為方圓也形諸言論是為法言天下後世便以為凖則如凖繩之為平直也遠近以地言若要荒之外四海之際這是遠者仰其製作之善皆有企想親就之意特以無階而可達孰不有望乎所謂戴之為元後者是已若其近在輦轂之下畿甸之間親承製作之善鼔舞涵育之餘皆惟日而不足孰敢有厭乎所謂親之如父母者是已夫君子之所以臻此者由其尊德性以極道體之大道問學以盡道體之細故能率天命之性以為修道之教耳豈有所襲取強為於其間哉雖然君天下者尚頼於學如此況其下者乎爾諸生來遊太學沐浴至教當天下一綂之時際列聖作人之效果能從事於存心致知之學而有得焉他日列有職位陟居人上庶幾不驕以至寡過豈非同文之化哉尚相與勉之

○策問

國學策問五首

問明體所以適用故曰體用一源或者倡為有體無用之說果然與夫學術所以立體功業所以致用又似不同與三代而下惟宋室人才最盛韓範富歐並有功業周程張朱俱稱學術無容議矣豈有功業者或未究於學術而有學術者功業顧未盡耶請究體用之說

問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信斯言也則安危之勢既殊而將相之任亦異不知身兼將相者又何人與試論將相之所以異同諸生異日或有當其寄者乎不知以古之何人為法願毋讓

問賞善罰惡天子事也孔子作春秋借其權以行事論者謂徒托之空言不知空言果何補而至今存也迨宋朱子之作綱目論者謂以繼春秋之絶筆然於漢書莽大夫揚雄死於晉書征士陶潛卒固賞罰之事與不知於春秋之旨同乎異乎請著於篇用觀所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