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專家點評—美國本科申請典型案例(2 / 3)

由於名校的申請者幾乎全都是具備一定領導能力和經曆的,貢獻的多少則要從比較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例如:我在2007年指導過的廣東省實驗中學牟思琪同學就是該校的學生會主席,我所引導的方向是,不強調她在任主席期間所舉辦的多次大型活動的成功經驗,而主要說明她在任內所主導的一些新政策、所做的一些變革,以及在此過程中的心路曆程和個人成長,並強調了這些變革甚至還為以後該校學生會的發展起到了長久的正麵影響。這就非常打動審核人員,最後她以1900多分的SAT成績被斯坦福大學錄取。

回應3: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高考狀元不一定(或者說一定不)是書呆子。至少,他們還有豐富的感情生活。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我的申請出現了問題呢?或許隻有美國人自己知道。那麼我想,現在我自己的分析,應該是最權威的了。

張顧問:既然是美國大學的審核人員最能指出申請者出了什麼問題,那麼自己的分析就不是最權威的了。實際上審核的過程非常複雜,隻有真正具備多年豐富申請經驗,且了解美國大學審核人員思路和想法的人,才更可能提出權威的觀點。

外因:美國的問題、美國人的問題。曾經有人安慰我,如果你想被美國名校錄取,要麼你家有錢,要麼你家有人,要麼你是女生。這當然有些言過其實,不過它傳達的精神或許值得我們品味。

張顧問:這種想法我在感情上表示理解。但理性地說,如果一定要從他的這種觀點中總結出一點中肯意見的話,大概隻有麻省理工學院這一所學校是有相關性的,其他幾所名校則完全不存在這種情況。

不少學生都有類似以偏概全的錯誤認知,即把某一所特定學校的情況或是某一個學生的特別情況擴大解讀,甚至無限製地上升高度。

內因:我自己的問題。

1. 起步晚:我決定申請美國本科是在高二上學期時,成功錄取的同齡人這個時間或許可以提前5年甚至15年。我對美國的認識有限,自然對於美國人的胃口把握也就不很到位。

2. SAT分數不夠高。其實我的成績2240分還算不錯,但在美國人非常重視的CR和Essay部分我隻得到710和11分。當然更好的分數才配得上自己的誌向。SAT隻有傳統的數理化,而且沒有AP。

張顧問:其實從SAT成績2240分來看,準備的時間應該不算晚,或許劉同學認為更早開始準備會更好,會有充足的時間考社會學科類的SAT II、考AP,甚至SAT也可以考得更高,但是這樣的分析結果對於之後申請美國留學的學弟、學妹是一個很大的誤導。

大部分美國名校對於在國內就讀本地普通高中(非國際學校,並不提供正式AP課程)學生的SAT II和AP成績都不特別看重,甚至在劉同學所申請的學校名單中,許多學校基於公平性的考慮,並不把這兩項成績考慮進去(怕對沒有機會接觸AP課程的學生不公平)。

SAT的CR部分確實在SAT的三部分小分中是最重要的,但是710分已經完全達到錄取標準,和大部分被錄取的學生分數相當。以耶魯大學為例,學校官網公布的某年被錄取新生的CR分數主要落點區間就在LOW 700-MID 700,而被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錄取的學生中,閱讀理解部分的成績低於700分的國際學生並不在少數。

相反,很多名校這幾年非常重視的iBT TOEFL分數,劉同學並沒提到。在他所申請的學校名單中,包含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等數所名校錄取學生的平均分都達到110分或是接近110分,芝加哥大學也達到104分以上。對於想要進入頂級名校的國際學生,有時候TOEFL成績是否達到110分可能比SAT是2200分或是2300分更為重要。根據耶魯大學國際招生辦公室主任所說,2009年和2010年在中國招收的近30位學生中,TOEFL<108的占極少數。

3. 美式競賽AMC-AIME〔Ameri-Mathematibsp;petion(美國數學競賽)—Ameribsp;lnvitational Mathematibsp;Examination(美國數學邀請賽)〕係統成績不算最好。雖然在高中聯賽-集訓隊係統中我取得的成績算是申請人中最為出色之一,但是AMC和AIME的成績至少沒有拿到過學校最高分,而美國人當然相信自己的係統。這完全是我的問題,AMC和AIME考得太不認真了。

美式數學競賽對於劉同學所申請的學校能產生較大作用的是麻省理工學院。還記得2009年,我向一位成都男生提供了一次谘詢。他利用在美國交流期間參加了AMC、AIME考試,並取得了好成績。由於他的目標是名校,在谘詢中我就直接告訴他,如果他選擇DIY,麻省理工學院是最有可能的,如果我來提供幫助或許會有進其他頂級名校或Ivy League常春藤的機會。事實上,選擇DIY的這位學生最終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據我了解,這個學生並沒有被任何其他美國排名前15位的學校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