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按照上述觀點,美國高校在錄取過程中很重視申請者今後的發展潛力?
張顧問答:確實如此。比如,現在北京和上海的很多家長開始培養小孩打網球、遊泳,甚至有私人教練指導騎馬、打高爾夫球,而很多二三線城市的小孩直到高中才剛開始接觸網球。就像美國加州洛杉磯比弗利山莊的小孩從小就有私人教練教網球,可是住在新墨西哥州的小孩很可能進入學校之後才拿到網球拍,隻是因為學校剛好有這個社團。如果一個學生從小就有網球教練,學了10年的網球,進入高中時成為校隊隊員。而我是高一才開始學網球,結果高一選不上校隊,高二選上僅是板凳球員,高三時我升為主力球員。而高一時就已經選入校隊的那個同學,在我高三成為主力球員的時候還是普通球員,請問誰的學習能力和潛力比較強?當然是我。
所以課外活動在招生辦官員審核中,觀察的角度也不一定如中國家長和學生所想的那樣,常常也和一些所謂專家的建議有出入。美國高中很重視課外活動,但是我們進大學的目的是要學習專業知識,為什麼要看你的課外活動呢?大學招生辦的官員是要觀察你有沒有留意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同時也從中觀察和預測你的潛力。
問:這樣看來,以往中國學生在申請過程中還是有很多誤區的?
張顧問答:請大家特別注意“資源”觀念,這樣在整個美國大學申請過程中才能保持思路清晰。否則大家總是會停留在錯誤的思考中,認為學生成績很好申請結果不好,可能是活動參加的不夠多。或者是成績很好,活動也參加的夠多夠好,但還是錄取不好,肯定是申請文書寫得不夠好。其實這裏誤區太多。大家要特別注意,越是好的大學越珍惜自己的平台。有限的位置要給最需要的人。什麼是最需要的人?就是能夠把學校資源使用和發揮得最好的人!所以說不一定是選現在最優秀的申請者,而是選現在也挺優秀,而且在未來最有發展潛力,能給予人想象空間的申請者。
問:為什麼中國學生素質越來越高,申請美國名校卻變得越來越難?
張顧問答:中國學生的素質的確是越來越好,這也得到美國名校招生官們的一致認可。但名校招生官們同時也反映,這些成績全A、校辯論隊、數學競賽獲獎、可能同時還是小提琴家、學生會幹部的申請者,也越來越難給委員會成員留下深刻印象。
這是因為擁有類似條件的申請者實在太多了。雖然,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許多家庭經濟條件明顯改善,家長有能力也舍得花錢讓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但正因為如此,中國學生失去了先前因出身貧窮或是成長背景特殊而具備的優勢條件。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哈佛和耶魯開始減少錄取上海和北京的優秀學生,轉而錄取一些中西部和東北等二三線城市學生的根本原因。
雖然依照國內家長的評判標準,中西部或二線城市的學生不一定比一線城市的好學生條件優異。但在這些城市中申請美國本科,尤其是名校本科的人數,在全國總申請人數中所占比例不大。所以,雖然中國中西部地區和二三線城市等局部地區錄取人數增多或錄取率提升,但宏觀來看,中國學生被美國名校錄取的困難性還是增加了。
五、父母畢業學校及家庭背景對入學有何影響
問:說到美國高校對“資源”以及“資源”今後發揮的作用十分重視,那麼是不是父母背景以及家庭關係會對申請有影響?
張顧問答:美國大學招生辦公室在審核時,對那些父母中至少一人是從該大學畢業的學生(Legacy),將會給予特別優惠的待遇。不少大學也會將祖父母列入考慮。此類學生被錄取的幾率往往比不具備此背景的學生要高出2-5倍。
他們認為,如果學生的父母也是這所大學的畢業生,學生對本校的認同感自然會更為強烈。如果學生被錄取,就讀的幾率也較高。他們的家人以及學生本人畢業後,在個人財力許可下,會毫不吝嗇地對這所大學提供資金捐獻。
同時,名校也認為,校友家庭培養出來的小孩,除了學校教育之外,比較有和母校理念相近的家庭教育。這是一個長時間培養的過程,而這樣的孩子可能更具備母校所期望的良好個人素質。
問:美國高校對捐贈十分重視,是不是捐贈資金對孩子的錄取有幫助呢?
張顧問答:如果學生的親人曾經在這個學生申請之前的幾年或是多年前慷慨捐助大筆經費給所申請的大學,學生會享受到特殊待遇。
另一種情況是,申請學生的家人具備雄厚的財力,通過適當的渠道表達向該大學提供大筆資金捐獻的願望,這類學生會受到招生辦更多的關注。
美國幾乎每所大學都設有一個校務發展辦公室(Development Office)。這個辦公室的主要職責就是去尋找那些可能會對他們學校提供大量捐款的捐助人,包含但不局限於校友。如果他們知道這些捐助人的子女對他們的大學有申請興趣,也會對這些申請者另眼相待。當然捐款絕不是幾千元、幾萬元美元的額度,這些款項的捐助因學校和學生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分別,往往超過幾百萬在上千萬美元以上。
父母的社會地位往往也會對孩子錄取幾率有直接影響。如果申請者的父母是社會名流,如:有名的政治人物、世界知名公司負責人、全球娛樂圈明星等,這些學生被錄取的幾率也相對提高。大學希望借助這些社會名流子女為大學校園帶來更多的社會利益以及經濟上的援助。
家庭環境好,自然孩子擁有更多資源,所受到良好教育的機會就更大。而從同一所大學畢業後,因為家庭所擁有的社會資源不同,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每個人未來的發展與成就,所以麵對名校招生辦挑選學生時對真正意義上的“富二代”和“官二代”的心理傾斜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對於絕大部分學生,學校還是會給予平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