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南虹大水,北虹刀”之說應驗了(10節)
清軍奪回武昌和漢陽後,完全斷了唐正才和馬文忠回鸚鵡洲的念頭。此時,唐正才馬文忠和他們的水師弟兄們正駕船行駛在無錫與南京之間,並源源不斷地把糧食運往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不久,天京方麵加封唐正才為航王。但誰都知道,航王隻是個有名無實的封號。唐正才向天京方麵提出增加兵員,以圖東山再起,揮師湖北。但是天京方麵卻給他補充了兩百名湖南與湖北籍女兵,說這些女兵出生於農家,都是幹農活之能手。唐正才哭笑不得,兩百女兵中纏過足的就占了大半,走路都不穩,哪能做農活?其實天京方麵的用意再清楚不過了,配備女兵無非就是要他們安下心來搞好籌糧與運糧的任務,確保國都之穩定。唐正才是個正派人,認為自己有妻室,沒必要再找一房。馬文忠在女兵中挑選了一名精明能幹,無論長相還是身材都過去的大腳女子做了老婆。軍中的單身漢一律按官位大小挑選。很快,這兩百名女兵都有了歸屬,成為隨軍家屬。
不久,隨著太平軍在各個戰場失利,一些糧食證購地被清軍所占領,天京的糧食保障出現危機。終有一天,唐正才的水師在無錫遭到了清軍江淮水師地圍殲,唐正才的運輸船隊被打得七零八落,天京的糧食供應也就此中斷。天京城內一片恐慌,如此同時,清軍也完成了對天京地包圍,眼下即便有糧,也難以運進城內。唐正才帶領弟兄們與清軍搏拚,殺出一條血路逃到了浙江境內,清點人數,隻剩下兩千餘人,而且有一半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唐正才多處負傷,身上纏滿了繃帶。他把馬文忠夫婦叫到身邊說:“我們兵分兩路吧,我帶領兩百年輕力壯的在太湖一帶與清軍周旋,你們倆帶領一千多人去福建,與待王李世賢的隊伍彙合。記住,他們是我們水師的根苗,就是拚上性命也要保滬好他們!”
馬文忠說:“我也留下來,就讓我媳婦領著他們去福建吧。”
“糊塗!”唐正才吼道,“清夭指名道姓要剿滅的是我唐正才,豈能讓你陪我一同去死?你們快走,否則我便自刎!”
馬文忠夫婦跪下向唐正才叩頭。唐正才把他倆扶起來說:“如果你們有機會回到鸚鵡洲,就替我把話帶給你們的嫂子,要她好好地活下去,不要為我守孝,找個好人家把自己嫁了。”
馬文忠夫婦倆含淚離去,領著一千多弟兄,白天躲藏,夜間趕路,經過幾日奔波,總算把他們帶到了福建境內,與侍王李世賢所率領的太平軍彙合。
唐正才帶領兩百名弟兄返回無錫,並在太湖一帶與追剿他們的清軍展開周旋。但是他們終究沒逃脫噩運。在無錫惠山,唐正才和他的兩百名弟兄被上萬清軍包圍,最後全部戰死。唐正才的人頭被掛在惠山鎮示眾十餘日。
消息傳到福建,馬文忠悲痛欲絕,與一千多弟兄朝北擺開香燭,祭拜唐正才與兩百戰死弟兄,並立下誓言,“隻要水師營有一人活著,定報此仇!”
李世賢率領的太平軍在福建雖然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在洋人的洋槍隊和清軍的聯合絞殺下,還是慘遭失敗,所剩餘部三萬人留下來繼續抵抗顯然不可能了,四周都是清兵,海上都是洋人的軍艦,唯一的辦法就是去當豬崽,把自己賣到國外當契約礦工。
李世賢召集部下開會商議。會上,李世賢把這一想法一說出來,立刻遭到了大多數人反對,他們表示寧可戰死,也不願去國外當豬崽。李世賢迫於無奈,隻好當眾宣布采取自願報名方式。他說:“誰願意出國當契約工就到我這裏來報名。我之所以這樣做並非是貪生怕死。俗話說的好,‘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要你們出國,目的隻一個,保全性命,為我們天國留下根苗。我們這代沒有實現的願望,不可能不在下一代實現!”
當天,馬文忠夫婦領著一千多名水軍弟兄報了名。據統計,去外國當契約工的,連同家眷大約有一萬餘人。李世賢選擇了留下,決定和留下的兩萬士兵與西方洋槍隊和清軍作最後決一死戰。
同治元年,壬戌年農曆臘月的一天,一萬餘名太平軍士兵連同他們的親屬被荷槍實彈的外國兵押往船碼頭,據說他們將被運往南美秘魯從事挖硝礦。
馬文忠四處張望,因為臨行的頭一天他寫了兩封信,一封是給他弟弟馬文魁的,另一封寫給陳孝林的。他打算第二天把這兩封信交給留下來的戰友,托他們再想法把信轉送鸚鵡洲。誰知第二天一覺醒來,發現四周都是外國軍人把守,根本就不可能把信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