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塑造豁達心胸——心態放寬一切簡單(2 / 3)

2.“事情原來如此這般”

不少時候,人和人之間的相互發火,是因為互不了解、有失溝通造成的。這時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對方的錯怪而以怒製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釋,想法溝通或者道歉、勸慰,與對方達成諒解或共識。一所醫院裏,病人擠滿了候診室。一個病人排在隊伍中,將手上的報紙都看完了也沒有挪動一步,於是他怒火萬丈,敲著值班室的窗戶對值班人員大喊:“你們這是什麼醫院?這麼多人排隊你們看不見嗎?為什麼不想辦法解決?我下午還有急事呢!”值班員麵對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釋說:“很抱歉,讓你等了這麼久。是這樣的,醫生去開刀了,搶救一個危重病人,一時脫不了身。我再打電話問問,看看他還要多久才能出來。謝謝你的耐心等候。”患者排大隊得不到及時診治,責任並不在那個值班員身上,但是麵對病人的錯怪,他卻沉住氣一麵解釋,一麵勸慰,這就比以怒製怒,火上添油的回答好多了。

3.“這一切權當都怪我”

麵對蠻橫無理者,得理者若隻用以惡製惡的方式,常常會大上其當。這時候,平息風波的較好方式,莫過於得理者勇敢地站出來,主動承擔責任,以自責的方式對抗惡人惡語,以柔克剛。有一個商場營業員,遇一個中年男子來退一隻電飯鍋。那鍋已經用得半新半舊了,他卻粗聲粗氣地說:“我用了一個多月就壞了,這是什麼鳥貨?你再給我換一個!”營業員耐心解釋,他卻大吼大嚷,並滿口髒話說什麼:“我來了你就得給退,光賣不退算個鳥!”營業員雖然占理,但為了不使爭吵繼續下去,便溫和地對他說:“這種電飯鍋已經用一段時間了,又沒有質量問題,按規定是不能退的。可是你執意要退,那就幹脆賣給我好了。”就在她掏錢的時候,那個粗暴的男顧客臉紅了,他終於停止了爭吵,悄然離去。顯然,營業員的寬容與自責方式起了良好作用。因為它反襯出對方的無理和低劣,從而從容地製止了事態的擴大。

4.“算了,我隻是想提醒你”

一位丈夫徹夜未歸,次日才幽靈般地回到家中,妻子埋怨了幾句,兩人便你一言我一語地幹起仗來。忽然,妻子說:“算了,沒什麼了不起,男人晚上不回家都成時髦了——我惟一要提醒你的是:熟悉的地方還是有風景的!”那妻子雖然占理,卻沒有去“痛打落水狗”,隻是調侃了幾句,便使一場衝突體麵地結束了。

總之,打破僵局的方法很多,矛盾宜解不宜結。其中根本的一點是: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有給對方一點顏色看、懲罰對方一下,非讓他(她)低頭認罪不可的種種不良心態。有話說話,有理講理,寧要爭吵也不要冷戰,這是許多人總結出的一條經驗。而一旦處於冷戰中無人主動來給你們調解,那就靠雙方“係鈴人”來努力解開沉默無言這個“鈴”了。

總而言之,為人不可太固執,是你的錯理所當然要致歉和解;如果占理,讓人一步不為低,人們最終會承認你的正確,並稱道你的寬宏大量。

來個幽默解解悶

豁達的人,每每是樂觀的人。而所謂樂觀,按照某位哲人的說法,就是樂觀的人與悲觀的人相比,僅僅是因為後者選擇了悲觀。

豁達的人在遇到困境時,除了會本能地承認事實,擺脫自我糾纏之外,他還有一種趨樂避害的思維習慣。這種趨樂避害,不是為了功利,而是為了保持情緒與心境的明亮與穩定。這也恰似哲人所言:“所謂幸福的人,是隻記得自己一生中滿足之處的人;而所謂不幸的人,是隻記得與此相反的內容的人。”每個人的滿足與不滿足,並沒有太多的區別差異,幸福與不幸福相差的程度,卻會相當巨大。

觀察分析一個心胸豁達的人,你往往會發現,他的思維習慣中有一種自嘲的傾向。這種傾向,有時會顯於外表,表現為以幽默的方式擺脫困境。

自嘲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每個人都有許多無法避免的缺陷,這是一種必然。

不夠豁達的人,往往拒絕承認這種必然。為了滿足這種心理,他們總是緊張地抵禦著任何會使這些缺陷暴露出來的外來衝擊。久之,心理便成為脆弱的了。一個擁有自嘲能力的人,卻可以免於此患。他能主動察覺自己的弱點,他沒有必要去盡力掩飾。

從根本上來說,一個尷尬的局麵之所以形成,隻是因為它使你感到尷尬。要擺脫尷尬,走出困境,正麵的回避需要極大的努力,但自嘲卻為豁達者提供了一條逃遁出去的輕而易舉的途徑——那些包圍我的,本來就不是我的敵人。於是,尷尬或困境,就在概念上被取消了。

一次,前民主德國柏林空軍俱樂部舉行盛宴招待空戰英雄,一位年輕的士兵斟酒時不慎將酒潑到烏戴特將軍的禿頭上。頓時,士兵悚然,會場寂靜,倒是這位將軍輕撫士兵肩頭,說:“老弟,你以為這種治療能再生頭發嗎?”全場立即爆發出了笑聲,人們緊繃的心弦鬆弛下來了,盛宴保持了熱烈歡樂的氣氛。

另一則故事講的是英國王室為了招待印度當地居民的首領,在倫敦舉行晚宴,身為“皇太子”的溫莎公爵主持這次宴會。宴會快要結束時,侍者為每一位客人端來了洗手盤,印度客人們看到那精巧的銀製器皿以為是喝的水,就端起來一飲而盡。作陪的英國貴族目瞪口呆。溫莎公爵神色自若,一邊與眾人談笑風生,一邊也端起自己麵前的洗手水,像客人那樣“自然而得體”地一飲而盡。接著,大家也紛紛效仿,本來要造成的難堪與尷尬頃刻釋放,宴會取得了預期的成功。

紀伯倫說:“大智慧是一種大涵養,有涵養的人才善於學習,我們從多話的人學到了靜默,從偏狹的人學到了寬容,從殘忍的人學到了仁愛。”

幽默既然有如下的效果,我們一定學會不時幽他一默。有人認為幽默是很高深的東西,其實不然,隻要細心挖掘,每個人都會有幽默感。幽默的方法很多,下麵僅列舉一二以示之:

1.正話反說。把欲表達的意思反過來說,可增添不少幽默的成分。有一次蕭伯納在街上行走,被一個冒失鬼騎車撞倒在地,幸好沒有受傷,隻是虛驚一場。騎車人急忙扶起他,連連道歉,可是蕭伯納卻作出惋惜的樣子說:“你的運氣不好,先生,你如果把我撞死了,你就可以名揚四海了!”

2.直言不諱。這種方法就是直接拿自己的某個缺點以幽默的話語主動示人。鄧小平個子矮,他曾經幽默地說:“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既坦然承認了自己的缺點,又不致讓自己太尷尬。還有這樣一個例子:著名漫畫家韓羽是禿頂,他曾經寫過一首《自嘲》詩:“眉眼一無可取,嘴巴稀鬆平常,惟有腦門膽大,敢與日月爭光。”讓人讀後不僅不會笑話他的缺點,反而稱讚其樂觀大度的為人處世哲學。

3.以柔克剛。這種方法是不直接回答對方,而是順著對方的話語,以靜製動,變被動為主動。美國前總統林肯在一次演講時,有人遞他張紙條,上麵隻寫了兩個字:笨蛋。他舉著這張紙條鎮靜地說:“本總統收到過許多匿名信,全都是隻有正文,不見署名,而剛才那位先生正好相反,他隻署了自己的名字,而忘了寫內容。”林肯以柔克剛,在笑聲中不僅替自己解了圍,也有力地回擊了對方。

4.偷梁換柱。把另一種事物的特征以移花接木之術轉換到此事物上,聽後肯定讓人忍俊不禁。我國古代有位皇帝,因處理朝政操勞過度,精神委靡,食不甘味,睡不安枕,噩夢連綿,頭昏腦脹,胸悶氣短,日漸消瘦。大臣們為其到處尋醫,可試遍了各種良方,病情卻毫無起色。後來請來了扁鵲,診視完後扁鵲說:“陛下得的是月經不調。”皇帝聽罷哈哈大笑:“荒唐,我乃男子,何來月經不調之理。”笑得他前俯後仰,眼淚都出來了。此後,每當與別人談起此事還大笑不止,可說來也怪,過了不長時間,病情居然慢慢好轉起來,不久就痊愈了。

失敗源於失敗的個性,那麼成功自然離不開成功的個性。成功的個性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

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總能以自己滿腔的熱情深深打動別人。很多人,無論在理智上還是在情感上,都會被他們吸引,而且這種吸引是那樣的心甘情願,以至會在不知不覺中去為實現他們的目標而效力。

所謂魅力就是這麼一種能力,它是由你的個性所決定的,通過在身體上、情感上及理智上對他人的相互接觸,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個人性格魅力並不是由某個單一因素可以構成的,智商遺傳、財產、幸運、社會地位都不能決定性格魅力,它可以通過個人努力而加以掌握。

改變優柔寡斷,我要雷厲風行

人們做事的時候都希望把風險降到最低,事事求保險,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有些時候,機會稍縱即逝,稍一猶豫就很可能錯失良機。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如果一味撿有把握的事情做,那麼你的人生可能永遠是碌碌無為的。

有些人一旦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這種優柔寡斷的人,既不相信自己,也不會被別人所信賴。有些人簡直優柔寡斷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他們不敢決定任何一種事情,不敢擔負起應負的責任。而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怎樣——究竟是好是壞,是吉是凶。他們常常對自己的決斷產生懷疑,不敢相信他們自己能解決重要的事情。因為猶豫不決,很多人錯失了成功的大好機會。

所以,對成功來說,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是一個最危險的仇敵,在它還沒有對你施加影響,破壞你的機會之前,你就應該立即把這樣的敵人置於死地。不要再猶豫,不要再思前想後,馬上作出決定,就在現在。要逼迫自己迅速作出決策,不要在選擇麵前無所適從。

當然,對於比較複雜的事情,在決斷之前必須從各方麵來加以權衡和考慮,但是一旦打定主意,就決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給自己後退的餘地。一旦決策,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隻有這樣做,才能養成堅決果斷的習慣,既可以增強人的自信,同時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賴。有了這種習慣後,在最初的時候,也許會作出錯誤的決策,但由此獲得的自信等種種卓越品質,足以彌補錯誤決策可能帶來的損失。

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聲稱影響他一生的最大的教訓,發生在他六歲之時。

有一天,王安外出玩耍。路經一棵大樹的時候。突然有什麼東西掉在他的頭上。他伸手一抓,原來是個鳥巢。他怕鳥糞弄髒了衣服,於是趕緊用手撥開。鳥巢掉在了地上,從裏麵滾出了一隻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很喜歡它,決定把它帶回去喂養,於是連鳥巢一起帶回了家。

王安回到家,走到門口,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裏養小動物。所以,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後,匆忙走進室內,請求媽媽的允許。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媽媽破例答應了兒子的請求。王安興奮地跑到門後,不料,小麻雀已經不見了。一隻黑貓正在那裏意猶未盡地擦拭著嘴巴。王安為此傷心了好久。

這件事給了王安終身有益的教訓,他由此得出一個結論:隻要是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絕不可優柔寡斷,必須馬上付諸行動。不能做決定的人,固然沒有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機運。

美國拉沙葉大學的一位業務員前去拜訪西部一小鎮上的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想把《推銷與商業管理》課程介紹給這位房地產商人。這位業務員到達房地產經紀人的辦公室時,發現他正在一架古老的打字機上打著一封信。這位業務員自我介紹一番,然後介紹所推銷的這個課程。

那位房地產商人顯然是聽得津津有味。然而,聽完之後,卻遲遲不作出決定。

這位業務員隻好單刀直入了:“你想參加這個課程吧,不是嗎?”

這位房地產商人以一種無精打采的聲音回答說:“啊呀!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想參加。”他說的是實話,因為像他這樣難以迅速作出決定的優柔寡斷的人有數百萬之多。

這位業務員站起身來,準備離開,但接著他說的這段話使房地產商人大吃一驚。

“我決定向你說一些你不喜歡聽的話,但這些話可能對你很有幫助。先看看你工作的辦公室,地板髒得怕人,牆壁上全是灰塵。你現在所使用的打字機看來好像是大洪水時代諾亞先生在方舟上所用過的。你的衣服又髒又破,你臉上的胡子也未刮幹淨,你的眼光告訴我你已經被打敗了。

在我的想像中,在你家裏,你太太和你的孩子穿得也不好,也許吃得也不好。你的太太一直忠實地跟著你,但你的成就並不如她當初所希望的。在你們剛結婚時,她本以為你將來會有很大的成就。

請記住,我現在並不是向一位準備進入我們學校的學生講話,即使你用現金預繳學費,我也不會接受。因為,如果我接受了,你將不會擁有去完成它的進取心,而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學生當中有人失敗。

現在,我告訴你你為何失敗。那是因為優柔寡斷的你沒有做出決定的能力。在你的一生中,你一直養成一種習慣:逃避責任,無法做出決定。錯過了今天,即使你想做什麼,也無法辦得到了。

如果你告訴我,你想參加這個課程,或者你不想參加這個課程,那麼,我會同情你。因為我知道,你是因為沒錢才如此猶豫不決。但結果你說什麼呢?你承認你並不知道你究竟參加或不參加。你已養成逃避責任的習慣,無法對影響到你生活的所有事情做出明確的決定。”

這位房地產商人呆坐在椅子上,下巴往後縮,他的眼睛因驚訝而膨脹,但他並不想對這些尖刻的指控進行答辯。這位業務員道聲再見,走了出去,隨後把房門關上。但再度把門打開,走了回來,帶著微笑在那位吃驚的房地產商人麵前坐下米,又說:“我的批評也許傷害了你,但我倒是希望能夠觸動你。現在我以男人對男人的態度告訴你,我認為你很有智慧,而且也確定你很有能力。你不幸養成了一種令你失敗的習慣,但你可以再度站起來。我可以扶你一把,隻要你願意原諒我剛才所說過的那些話。你並不屬於這個小鎮。這個地方不適合從事房地產生意。趕快替自己找套新衣服,即使向人借錢也要去買來,然後跟我到聖路易市去。我將介紹一個房地產商人和你認識,他可以給你一個賺大錢的機會,同時還可以教你有關這一行業的注意事項;你以後投資時可以運用。你願意跟我來嗎?”

那位房地產商人竟然抱頭哭泣起來。最後,他努力地站了起來和這位業務員握著手,感謝他的好意,並說他願意接受他的勸告,但要以自己的方式去進行。他要了一張空白報名表,答應報名參加《推銷與商業管理》課程,並且湊了一些硬幣,先交了頭一期的學費。

三年以後,這位去掉了優柔寡斷弱點的房地產商人開了一家擁有60名業務員的大公司,成為聖路易市最成功的房地產商人之一。

風物長宜放眼量

美國第九位總統威廉·亨利·哈裏森小時候曾有一段時間被人認為很傻。為什麼呢?鄰居們做過這樣的試驗:拿出一個五分的硬幣和一個十分的硬幣,讓小哈裏森從裏頭挑一個,小哈裏森每次都拿那個五分的。每次都屢試不爽,大家均以此為樂。

一個外地人路過此地,聽說這件事後,感到很奇怪,於是親自試驗了一回,果然和大家說的一樣。外地人仔細觀察小哈裏森的言行後,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說:“小朋友,你一點也不傻,你很聰明。”小哈裏森也笑了。外地人沒有再說什麼就走了,鄰居們都感到有些納悶。

後來,終於有人想明白了為什麼:如果小哈裏森拿了十分的硬幣,下次就不會有人去做這樣的試驗了,他每次五分的收入就將終止。小哈裏森原來是棄眼前的小利來保留長遠的利益,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長遠眼光,可真了不起!鄰居們都讚歎不已。

成功離不開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但會不會藏就是另外一碼事了。精於隱藏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和小哈裏森一樣,有著長遠的眼光。

一個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能走多遠,首先要看他站得夠不夠高,看得是不是遠。隻有看得長遠,他才能對自己以後要做的事情心裏有底,才知道自己行進的方向,以及需要為此采取什麼樣的行動。眼光長遠的人往往不容易被眼前的得失所迷惑。有很多成功人士的例子都說明了這一點。他們有的麵臨著金錢的誘惑,有的經曆了困境的阻撓,但他們往往能夠執著於自己的夢想,從而擺脫眼前利益的誘惑,衝破困境的束縛。因為他們能夠很清楚地看到未來的圖景,所以他們能意誌堅定,矢誌不移。

戰國時期,有兩位好朋友,同受業於當時的名師鬼穀子的門下。他們就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說客蘇秦和張儀。

蘇秦出道較早,成功也來得順利,而張儀初出道時較為普通,鬱鬱不得誌,不知前途如何。看到蘇秦已成大事,便想投身門下,找到一條晉升的捷徑。於是,他來到蘇秦的門下,期望求取晉見的機會。一連幾天,蘇秦也沒有來見他。之後,蘇秦的屬下安排他住下來,好不容易才碰上這位發達了的老友。可惜,蘇秦沒有熱情地款待他,吃飯的時候,不但沒有同坐,還安置他在最末的位子,吃著仆役們才吃的粗飯。接著蘇秦又用話語去羞辱他,說:“以閣下的才幹,怎麼會潦倒到如此地步呢?我實在沒有法子幫你,你還是靠自己的運氣罷!祝你好運。”

遠道而來的張儀,滿以為見到老朋友之後,一定會得到熱情的招待和幫忙的,沒想到反而招來無名的羞辱,於是,憤怒地離開了蘇秦的住處,希望憑著自己的才能,與蘇秦一爭高下。

當張儀走了以後,蘇秦又暗中派人沿途用金錢接濟他,支持他進行遊說秦國的工作。蘇秦的門人們很奇怪,紛紛問蘇秦是怎麼回事,蘇秦說:“張儀的才幹,在我之上,我怕他為了貪圖一時的眼前小利,過分安於現實而喪失了鬥誌。所以,我侮辱了他一番,以便激起他上進的心。”

張儀是幸運的,有他的好朋友在激勵他、幫助他。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朋友,所以,不斷提醒自己、激勵自己,讓自己的目光始終盯著遠方,讓自己沉浸在實現遠大目標的行動之中,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眼光長遠的人往往能走在時代的前沿。他能看見別人所不能看見的東西,掌握事物發展的未來趨勢,因而能先行一步。在我們這個競爭日趨激烈、創業變得很艱難的時代裏,這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短視者隻能迎接失敗,即使他們曾經擁有過很優越的條件。他們往往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在透支享受今天的同時,忘記或忽略了給明天播種,最後隻能被明天拋棄。

這就像下棋一樣,技高者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幾步棋,低能者隻能看出兩三步。高手顧大局,謀大勢,不以一子一地為重,以最終贏棋為目標:低手則寸土必爭,結果在辛苦中屢犯錯誤,以失敗告終。

人生就像是馬拉鬆比賽,誰先到達終點,誰就是勝者,誰就是英雄。沒聽說過有什麼人可以在不斷采摘路邊野花的同時獲得冠軍。而且,過程是為目標服務的,再美妙的過程如果得到的是苦果,也不會有太大的意義。

所以,要養成始終目視前方的習慣,不要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這才是人生成功的要點。

向成功人士靠攏

年輕人應該盡可能結交優於自己的人,並朝這一目標而努力。結交卓越的人士,便能見賢思齊;反之,若結交程度遠遜於自己的朋友,自己難免同流合汙。一如前麵所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當然,這裏所謂的“卓越的人士”,並非是指家世顯赫、地位超絕的人,而是指有內涵、讓世人所稱道的人物。

“卓越的人士”大體上可區分為以下兩大類型:一為立身於社會主導地位的人們,其次則是指那些有著特殊才華的人們,例如長袖善舞,對社會有著傑出的貢獻,才能突出,或是學識淵博的學者,才華洋溢的藝術家等等。此種傑出絕非憑一個人的喜好所界定,而需經由社會上的認同方可獲得。當然,其間或許有些例外。總之希望你能結識這些人才。

至於怎樣與這些人結交,沒有成形的辦法,也許是厚著臉皮毛遂自薦,或是經由知名人士的大力引薦,當然也可以加入群英聚會的團體裏去尋覓朋友。居於其間,仔細去觀察擁有不同人格、不同道德觀的人們,不僅是件賞心悅目的樂事,更對你有所助益。

身分地位高的人們所聚集的團體,並不見得便是人們所稱道、喜愛的。因為,即使身分高高在上的人群裏,也有腦袋不靈光、不懂得人情世故、一無可取的人。結集學識淵博者的團體,就不免有這種現象。這些人雖然已經獲得人們衷心的尊敬,但卻稱不上是交往的絕佳對象。這些人往往不知道快樂是什麼,不清楚世間為何物,隻是一味地埋頭於學問的鑽研中。若是你參加此種團體,就必須不時地警惕自己,經常性地探出頭來看看圈外的世界。如此一來,你的判斷能力也能日漸提高。然而,一旦你緊密地參與其間,成為不知世事的學者,那在你重新踏入鮮活的社會時,就很難步履輕快了!

幾乎所有的年輕人,均渴望能和才華橫溢的人物成為知交。總認為假使自己也小有才氣,那更是如魚得水。即使達不到此一目的,也能滿足自己與其共榮的心理。然而,即使是和這些才氣縱橫、魅力十足的人物交往,也不可不顧一切地全身心投入。不喪失判斷力,才是最適當的交往方法。

並非每個人均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才智這種東西。相反,它往往會令人產生恐懼的心理。

一般說來,在眾目睽睽之下,人們每每對鋒銳的才智感到懼怕。這就似婦人女子一見著槍炮便會害怕的道理一樣。但是,當你慢慢去認識這些人,繼而親近、了解這些人,卻會發現先前的懼意全無,甚至還和對方交上了朋友。隻是,不論對方多麼有魅力,如果自己就此終止和其他人的交往,單和這群人往來,那將會得不償失。

別讓機遇在猶豫中溜掉

《致富時代》雜誌上,曾刊登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自稱“隻要能賺錢的生意都做”的年輕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人說市民缺乏便宜的塑料袋盛垃圾。他立即就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認真預測,認為有利可圖,馬上著手行動,很快把價廉物美的塑料袋推向市場。結果,靠那條別人看來一文不值的“垃圾袋”的信息,兩星期內,這位小夥子就賺了4萬元。

相反,一位智商一流、執有大學文憑的翩翩才子決心“下海”做生意。

有朋友建議他炒股票,他豪情衝天,但去辦股東卡時,他又猶豫道:“炒股有風險啊,等等看。”

又有朋友建議他到夜校兼職講課,他很有興趣,但快到上課了,他又猶豫了:“講一堂課,才20塊錢,沒有什麼意思。”

他很有天分,卻一直在猶豫中度過。兩三年了,一直沒有“下”過海,碌碌無為。

有些人不是沒有成功立業的機遇,隻因不善抓機遇,所以最終錯失機遇。他們做人好像永遠不能自主,非有人扶持不可,即使遇到任何一點小事,也得東奔西走地去和親友鄰人商量,同時腦子裏更是胡思亂想,弄得自己一刻不寧。於是愈商量、愈拿不定主意、愈東猜西想、愈是糊塗,就愈弄得毫無結果,不知所終。

沒有判斷力的人,往往使一件事情無法開場,即使開了場,也無法進行。他們的一生,大半都消耗在沒有主見的懷疑之中,即使給這種人成功的機遇,他們也永遠不會達到成功的目的。

一個成功者,應該具有當機立斷、把握機遇的能力。他們隻要自己把事情審查清楚,計劃周密,就不再懷疑,立刻勇敢果斷地行事。因此任何事情隻要一到他們手裏,往往能夠隨心所欲,大獲成功。

在行動前,很多人提心吊膽,猶豫不決。在這種情況下,首先你要問自己:“我害怕什麼?為什麼我總是這樣猶豫不決,抓不住機會?”在成功之路上奔跑的人,如果能在機遇來臨之前就能識別它,在它消逝之前就果斷采取行動占有它,這樣,幸運之神就會來到你的麵前。

當機立斷,將它抓獲,以免轉瞬即逝,或是日久生變。看來,握住機遇,眼力和勇氣是不可缺少的。

機遇是一位神奇的、充滿靈性的,但性格怪僻的天使。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但絕不會無緣無故地降臨。隻有經過反複嚐試,多方出擊,才能尋覓到它。

有一個人一天晚上碰到一個神仙,這個神仙告訴他說,有大事要發生在他身上了,他會有機會得到很大的財富,在社會上獲得卓越的地位、並且娶到一個漂亮的妻子。

這個人終其一生都在等待這個奇異的承諾,可是什麼事也沒發生。這個人窮困地度過了他的一生,最後孤獨地老死了。當他上了西天,他又看見了那個神仙,他對神仙說:“你說過要給我財富、很高的社會地位和漂亮的妻子,我等了一輩子,卻什麼也沒有。”

神仙回答他:“我沒說過那種話。我隻承諾過要給你機會得到財富、一個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和一個漂亮的妻子,可是你卻讓這些從你身邊溜走了。”

這個人迷惑了,他說:“我不明白你的意思。”神仙回答道;“你記得你曾經有一次想到一個好點子,可是你沒有行動,因為你怕失敗而不敢去嚐試。”這個人點點頭。

神仙繼續說:“因為你沒有去行動,這個點子幾年以後給了另外一個人,那個人一點也不害怕地去做了,你可能記得那個人,他就是後來變成全國最有錢的那個人。”

還有,你應該還記得,有一次發生了大地震,城裏大半的房子都毀了,好幾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裏,你有機會去幫忙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怕小偷會趁你不在家的時候,到你家裏去打劫、偷東西,你以這作為借口,故意忽視那些需要你幫助的人,而隻是守著自己的房子。這個人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神仙說:“那是你去拯救幾百個人的好機會,而那個機會可以使你在城裏得到多大的尊崇和榮耀啊!”

“還有,”神仙繼續說“你記不記得有一個頭發烏黑的漂亮女子,你曾經非常強烈地被她吸引,你從來不曾這麼喜歡過一個女人,之後也沒有再碰到過像她這麼好的女人。可是你想她不可能會喜歡你,更不可能會答應跟你結婚,你因為害怕被拒絕,就讓她從你身旁溜走了。”這個人又點點頭,可是這次他流下了眼淚。

神仙說:“我的朋友啊,就是她!她本來該是你的妻子,你們會有好幾個漂亮的小孩,而且跟她在一起,你的人生將會有許許多多的快樂。”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機會可能隨時輕輕地從你門前經過,不要等待機會去敲開你的門,因為門閂在你自己這一麵。機會也不會跑過來說“你好”,它隻是告訴你“站起來,向前走”。知難而退,優柔寡斷,缺乏一往無前的勇氣,這便是人生最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