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電信普遍服務基金的建立,將有助於縮小“數字鴻溝”,促進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西部的信息化建設要與西部大開發同步,這已經成為我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性問題。信息時代的到來,使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更具現代化的色彩。廣袤的西部要富強,除了其儲量豐富的地下礦藏、地表能源以外,最重要的還是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開發,特別是信息流對今天乃至未來整個世界的發展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一個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狀況,將會對該地區的招商引資造成重大的影響。因此,能否成功縮小東西部地區以及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變“數字鴻溝”為“數字機遇”,將直接影響到西部大開發的成效。因此,對於我國的電信運營商而言,縮小東西部、以及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將是一個艱巨的使命。而電信普遍服務基金的建立,將大大改善電信運營商的“撇脂”行為,鼓勵它們大力發展落後地區的信息化建設。因此,建立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製是縮小“數字鴻溝”,推進我國信息化進程的政策基礎。

最後,電信普遍服務基金的建立,將有助於整個電信市場的規範。近年來,隨著各大電信運營商的成長,各大電信運營商的實力已經漸漸接近,市場的競爭已經達到白熱化的水平。為了爭奪用戶和話務量,電信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惡性價格戰行為。無序的市場競爭已經成為了製約我國電信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製約因素。而電信普遍服務基金的建立則意味著將由所有的電信運營商來共同承擔普遍服務的責任。這無疑是懸在電信運營商頭上的“利劍”,它們不得不更多考慮企業的利潤和長遠發展,否則將無法籌集足夠的資金來完成普遍服務的重任。此外,電信普遍服務基金的建立也提高了各大電信運營商實施普遍服務的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電信運營商將重心從價格戰上轉移出來,更加注重企業網絡規模的擴張,以及企業的長遠發展。

設立普遍服務基金已成為業界的共識。現在的懸念在於,如何籌集普遍服務基金?

在目前條件下,基金主要來源於幾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並按業務收入的一定比例進行收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和社會捐贈。隨著電信的發展,特別是增值業務的發展,在適當的時候還可以向一些大的增值業務運營者甚至所有電信運營者征收普遍服務基金。

普遍服務基金的管理和運作至少應當包括基金管理體製、基金征收、使用方法和程序等幾項內容,其管理和運作應當堅持公平、公正、有效的原則。簡單地說,基金管理者應當由擅長基金管理和熟諳電信業務的第三方中介機構來承擔,該機構在電信主管部門授權下承擔基金的保值增值、使用監督和評估責任。

基金的使用為項目管理方式。在目前條件下,首先用於補償高成本地區現有基礎網絡和電話業務的運營和維護成本,以後再逐步擴展用於弱勢群體的補助、新普及地區的投資和運營成本補償,以及高成本地區的互聯網業務成本補償等;依據普遍服務項目,在選擇普遍服務經營者時,主要采用招標方式,引入市場競爭機製。

5.4製定合理的資費政策

同建立普遍服務基金密切相關,國家應當製定合理的資費政策。競爭促使電信資費下降是正常的,必然的,但卻是有限度的。一旦電信企業以自殺性降價為手段進行惡性競爭,使資費大幅下降,表麵看有利於電信用戶、有利於提高接入水平;但實際上這僅僅有利於實現接入(或處於接入邊緣)的“先驅用戶”。對於“後繼用戶”,由於電信業發展依賴其滾動積累,如果其積累能力不足以支撐進一步發展必不可少的資金投入,那麼,資費的過度降低反而會對實現普遍服務的目標產生消極作用。據報道,中國和印度的主線普及率分別於1993年、1994年突破1%;印度於1995年、1997年兩度開放市場,引入競爭,結果到1998年底,印度主線普及率仍不足2%,而同期中國電話主線普及率達到7%。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印度電信業過早的競爭導致價格下降,從而大幅降低了運營利潤,新老運營商都沒有資金用於新網絡的建設,在提高電信服務普及率方麵望而卻步。因此,為推進電信普遍服務,應當製定合理的資費政策,資費過高或過低都有很大的破壞性。

6.小結

實現電信的普遍服務,逐步消除通信領域內的貧富不均和地區性差異,向絕大多數公民提供基本的電信服務,是當前知識經濟時代各國政府製訂電信通信政策的基本出發點之一。但企業作為一個經濟性質的實體,亦不能一味做虧損的事,這是市場競爭法則和其能力所不能持續承擔的。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我國電信改革的政策隻有與時俱進、興利除弊、完善機製,才能保持電信業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