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2000年各省電信發展分析,我國東部地區家庭電話平均普及率為133.71%,已處於飽和階段,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其中上海、北京已相當於發達國家的普及水平。中部地區的家庭電話的平均普及率為55.83%,普遍服務水平介於世界低收入、中低收入國家之間。西部地區主要是邊遠、落後、地形複雜多變和人口稀少地區,電話普及水平很低,距離達到普及服務尚有一定的差距。針對這種局麵,應製定針對不同地區特點的、不同的普遍服務目標。比如:發達地區是移動普及、中等發達地區是電話普及、落後地區是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可使用基本電信業務。普遍服務的目標還應該隨著不同時期的發展水平而變化。目前,電信普遍服務的主要內容應當是,近期加快“村村通電話”工程的建設,遠期爭取在2010年前後實現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話音業務接入,為欠發達地區脫貧致富創造條件。

5.2無線接入是實現偏遠地區電信普遍服務的最佳技術途徑

目前解決電信普遍服務的技術和措施主要包括有線接入(鋪設電纜和光纜)、無線接入兩種方式。有線方式由於建設成本太高,不適合進行普遍服務建設,這已經是所有運營商的共識,而無線接入方式相比有線接入具有建網成本低、周期短、維護方便、投資回收快、可靠性高等優點,已經成為解決普遍服務的主要方式。

無線接入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之中,經曆了從模擬到數字的變化。前幾年,部分運營商在農村采用模擬450MHz無線接入技術解決當地的通信問題。由於其有廣覆蓋優勢,單個基站覆蓋半徑可達50km,在當時很好地解決了農村用戶通話的難題。但隨著農村用戶不斷增長,該係統頻率利用率低、係統容量小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廣西電信占用3MHz帶寬,在全省範圍內組網規劃,最終隻能解決約2萬用戶的通信問題,這顯然無法滿足農村用戶日益高漲的通信需求。

最近華為、中興等國內廠家更新了模擬的通信需求,推出了數字無線接入係統CDMA450,該係統采用業界先進技術,工作在450MHz頻段,繼承了模擬450MHz的廣覆蓋優點(最遠可以覆蓋50km以上),彌補了模擬無線接入係統容量小的缺點,具有大容量的特性,在農村一個基站可以容納1000~3000用戶,完全可以滿足農村通信長期發展的需要。

另外,衛星方式是解決偏遠地區通信的一種較好方式,最典型的就是VSAT小站,如智利的電信普遍服務總共需要建設6000個電話點,其中2000個電話點采用衛星甚小天線地球站(VSAT)方式。另外衛星+無線接入、衛星移動通信也可以采用。在美國及其他的一些發達國家,衛星早已經成為解決偏遠地區通信問題的重要手段:在非洲以及南美國家的眾多農村地區,由於鋪設線纜成本高、耗時長,移動通信技術也已經成為這些地區的重要通信手段。2002年8月27日召開的中國衛星應用大會上,中國電信宣布將與全球性衛星技術供應商吉來特公司合作,利用衛星技術為西藏地區提供通信服務。這個項目的完成,意味著在西藏地區將會有1300個村莊能夠通過衛星進行電話通信。

5.3建立電信普遍服務基金,改革舊的普遍服務機製

電信普遍服務的最大難題不在於技術,而在於龐大的資金以及背後的機製問題。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解決農村以及偏遠地區的通信問題,需要耗費巨大的成本投資,並且在十幾年內都很難收回成本。如果沒有一個公平的激勵機製,我國的電信普遍服務將會遇到極大的困難。因此,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製的建立已經迫在眉睫。

首先,市場格局的轉變使中國電信已經無法承擔主要的普遍服務責任。我國舊有的普遍服務機製是建立在當初中國電信獨家壟斷中國電信市場時期的產物。過去中國電信市場隻有中國電信一家,國家又有相應的優惠政策,普遍服務的問題由於交叉補貼和政府支持並不突出。隨著電信市場競爭的引入,一方麵壟斷時期高利潤的業務收入由於價格的不斷下降而減少,很難再對本地業務進行補貼;另一方麵隨著中國電信移動業務的剝離,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成立,以及中國電信的南北分拆,中國電信本身的實力以及業務收入都在急劇下降。長期以來,長話業務一直是中國電信的重要業務收入,開通過交叉補貼以實施普遍服務。隨著移動電話的迅速普及以及IP技術的廣泛應用,長話資費已經大幅下降,即使2003年上半年在我國電信用戶猛增的情況下,中國電信的長話收入還是難以避免下滑的命運。競爭的加劇、利潤的下滑已經預示著中國電信的經營壓力正在不斷加大,它已經無法獨自撐起普遍服務的重任。而去年電話初裝費的取消,更是加大了普遍服務的實施難度。電話初裝費一直是電信普遍服務的重要資金,運營商所收受的初裝費並沒有記入中國電信的利潤收入,而是專款專用專門作為國家實施電信普遍服務的主要資金。而初裝費的取消無疑會直接影響到電信普遍服務的實施。

其次,電信普遍服務基金的建立,將有利於政府統籌安排資金,有效的引導普遍服務的實施。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電信運營商的經營已經完全實現了市場化。西部大開發的浪潮也吸引了各大電信運營商進入這一市場,但企業的目標是力爭用最小的投資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各電信運營商在西部電信市場的開發中,基本處於一種各自為政的狀態。更多的電信企業是以企業效益為中心,投資的重心也集中在那些更有市場潛力的地區,而那些處於偏遠地區的農村就可能成為電信網絡無法到達的“死角”。那些電信網絡無法到達的地區則意味著它們將被拒絕於信息時代的門外,這顯然不符合電信普遍服務的原則,並且也不利於我國電信業的長遠發展。而電信普遍服務基金的成立,則政府就可以彌補市場的失靈,通過資金的調配以引導電信運營商進行合理的投資,從而避免信息“死角”的產生,並打造一個全國性的電信網絡。這不僅解決了偏遠落後地區的電信服務問題,同時對於整個電信業的發展也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