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更健康更執著(2)(2 / 3)

倫敦的非洲協會想派旅行家利亞德到非洲去,人們問他什麼時候可以出發。他回答說:“明天早上。”當有人問約翰·傑維斯(即後來著名的溫莎公爵),他的船什麼時候可以加入戰、鬥,他回答說:“現在。”科林·坎貝爾被任命為駐印軍隊的總指揮,在被問及什麼時候可以派部隊出發時,他毫不遲疑地說:“明天。”

與其費盡心思地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務千方百計地拖到明天,還不如用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而任務拖得越久就越難以完成,做事的態度就越是勉強。在心情愉快或熱情高漲時可以完成的工作,被推遲幾天或幾個星期後,就會變成苦不堪言的負擔。在收到信件時沒有馬上回複,以後再揀起來回信就不那麼容易了。許多大公司都有這樣的製度:所有信件都必須當天回複。

拖延是一種可怕的逃避,我們或許還可以聽到寒號鳥臨死之前淒慘的號叫:“今天凍死我,明天就壘窩。”然而拖延帶來的後果是,我們再也看不到可憐的寒號鳥了。愛爾蘭女作家瑪麗·埃奇沃斯說:“沒有任何一個時刻像現在這樣重要,不僅如此,沒有現在這一刻,任何時間都不會存在。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現在這一刻發揮著作用。”如果一個人沒有趁著熱情高昂的時候采取果斷的行動,以後他就再也沒有實現這些願望的可能了。

所有的希望都會消磨、淹沒在日常生活的瑣碎忙碌中,更會在懶散消沉中流逝。

科貝特說,他的成功可以歸結為“隨時做好準備”的、積極的實幹態度。如果不是這一點,即使把他所有的天賦加起來,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為。

科貝特說:“如果我要在10點鍾上崗,9點鍾我就做好了準備。從來沒有一個人或一件事因為我而耽擱1分鍾。”正是因為這種個性,他才會在軍隊裏得到提升。

有人問瓦爾特·雷利:“你是怎麼在這麼短的時闖內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呢?”“如果我需要做什麼事情,我就馬上去做。”這就是全部的答案。習慣於采取果斷行動的人。即使偶爾犯錯誤,也比一個頭腦聰明卻總是磨蹭拖延的人更可能獲得成功。行動的最佳法則是:

最大的遺憾:真應該那麼做卻沒有那麼做!

五、創造奇跡的關鍵在於行動

夢想是成大事者的起跑線,決心則是起跑時的槍聲,行動猶如跑者全力的奔馳,惟有堅持到最後一秒,方能獲得成大事者的錦標。

一次行動勝於百遍胡思亂想,成大事者關鍵在於行動。

夢想是成大事者的起跑線,決心則是起跑時的槍聲,行動猶如跑者全力的奔馳,惟有堅持到最後一秒,方能獲得成大事者的錦標。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

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她從念大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地想當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便是陌生人也都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

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裏“掏出心裏話”,她的朋友們稱她是他們的“親密的隨身精神醫生”。

她自己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為達到這個理想而做了些什麼呢?其實什麼也沒做!

她在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這種奇跡當然不會到來。因為在她等奇跡到來的時候,奇跡正與她擦肩而過。

有個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三兩天就到教堂祈禱,而且他的禱告詞幾乎每次都相伺。

“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來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幾天後,他又垂頭喪氣地回到教堂,同樣跪著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願意更謙卑地來服侍您,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