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斯博士也有類似的“5分鍾行動”建議。意思就是說,每次花5分鍾進行該做的事,做完5分鍾後,你再考慮一下,是不是要再做5分鍾,這樣一直持續下去(因為隻做5分鍾,我們不會東擔心、西擔心,反而容易全力以赴,於是有了信心,也許會加長時間,做半小時或一小時)。這個方式可讓躊躇的你邁出行動的第一步,隻要一開始進行,我們就可能依照慣性一直做下去,而且似乎覺得不難。
另外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讓你動起來:
(1)拖拉者總是想一口氣把事做完,沒有想到千裏之行必先始於足下。因此,你所設定的目標要明確、具體,把所需的行動細分為做起來不困難的幾個小步驟。
(2)可能的話,請養成立刻動手的習慣,不要再三考慮,猶豫不決。
(3)一旦你開始做事,也要留點精力進行別的計劃,譬如給久未聯絡的親友寫信。這樣總比每件事都要從頭開始計劃簡單多了。
(4)完成一件無聊或不愉快的工作後,做些自己喜歡的事犒賞自己。
(5)采用袁恩博士發明的“自由行動”計劃。首先確定每天例行性工作要花多少時間,剩下來的就是自由時間。然後把這些時間全部用於完成其他的工作。當你抽空進行其他工作時,每做完半個小時,就記錄或回顧一下成果,以此來獎勵自己的努力。由於是在自由時間內采取的行動,故稱之為“自由行動”。
不管你用什麼方法讓自己“立刻行動”,都會戰勝拖拉,並積極行動起來。卡努斯說:“每一次的挫折都不會讓你退卻,每一次你都毫不猶豫立刻行動,每一次你都把久拖未決的事解決一小部分,那麼你已經在轉變態度。”
不過他也警告說:與拖拉的心態戰鬥時,不要期望立刻獲得戰果。因為這種不良習慣不是單一的因素,它是整個心理結構所造成的行為,因此不可能很快就有改變。就拖拉的本性而言,它排斥改變,因為拖拉者本來就會把有益自身的事情一延再延。所以必須一步一步地慢慢解決,獎勵自己的進步,因為你距離長遠的目標愈來愈近。
當你克服了拖拉的習慣,養成“現在就動手做”的習慣時,你就掌握了人生進取的精義。
四、回複當天的信件
習慣於采取果斷行動的人。即使偶爾犯錯誤,也比一個頭腦聰明卻總是磨蹭拖延的人更可能獲得成功。
在英國亨利八世統治時代,還沒有郵政業,信件都是由政府派出的信差發送的,沒有準時送到信的信差都要被處以絞刑,對於那時的信差而言,時間就是生命。
在生活節奏緩慢的馬車時代,用一個月的時間曆經路途遙遠而危險的跋涉才能走完的路程,我們現在隻要幾個小時就可以穿越。但即使在那樣的年代,不必要的耽擱也是犯罪。文明社會的一大進步就是對時間的準確測量和利用。我們現在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任務是100年前的人們20個小時的工作量。
“拖延帶來致命的危險後果”,由於凱撒沒來得及早點看到這句名言,使他在到達議院時丟了自己的性命。駐紮在特倫頓的雇傭軍總指揮拉爾總督在打牌時收到一份情報,情報的內容是說華盛頓的軍隊正在穿越德勒華向這裏進攻。但他沒有看就隨手把信塞到口袋裏,直到牌打完了才拿出來看,等他倉促地把隊伍集合起來時,為時已晚,部隊全軍覆沒,僅僅幾分鍾的耽擱使他喪失了尊嚴、自由和生命!
成功有一對相貌平平的雙親——守時與精確。每個人的成功都取決於某個關鍵時刻,這個時刻一旦猶豫不決或退縮不前,機遇就會失之交臂,再也不會重新出現。
馬薩諸塞州的州長安德魯在1861年3月3日給林肯的信中寫道:“我們接到你們的宣言後就馬上開戰,盡我們所能,全力以赴。我們相信這樣做是美國和美國人民的意願,我們完全廢棄了所有的繁文縟節。”1861年4月15日那天是星期一,他從華盛頓的軍隊那邊收到電報,而第二個星期天上午9點鍾他就作了這樣的記錄:“所有要求從馬薩諸塞出動的兵力已經駐紮在華盛頓與門羅要塞附近,或者正在去往保衛首都的路上。”
安德魯州長說:“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采取什麼行動,如果這個問題得到回答,第二個問題就是下一步該幹什麼。”
英國社會改革家喬治·羅斯金說:“從根本上說,人生的整個青年階段,是一個人個性成型、沉思默想和希望受到指引的階段。青年階段無時無刻不受到命運的擺布——某個時刻一旦過去,指定的工作就永遠無法完成,或者說如果沒有趁熱打鐵,某種任務也許永遠都無法完工。”
拿破侖非常重視“黃金時間”,他知道,每場戰役都有關鍵時刻,把握住這一時刻意味著戰爭的勝利,稍有猶豫就會導致災難性的結局。拿破侖說:“之所以能打敗奧地利軍隊,是因為奧地利人不懂得5分鍾的價值。”據說,在滑鐵盧戰役中,那個性命攸關的上午,拿破侖和格魯希就因為晚了5分鍾而慘遭失敗。布呂歇爾按時到達。而格魯希晚了一點兒。就因為這一小段時間,拿破侖被送到了聖赫勒拿島上。從而使成千上萬人的命運發生了改變。有一句家喻戶曉的俗語幾乎可以成為很多人的格言警句,那就是:任何時侯都可以做的事情往往永遠都不會有時間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