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與堅韌鑄就完美人生
兵家常說:“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也。”實際上,猶豫不決,當斷不斷的禍害,不僅僅表現於戰場上,在現代的商業戰略上又何嚐不是如此?商戰之中,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猶豫不決,當斷不斷,那你在商場上隻會一敗塗地。因此,斬釘截鐵、堅決果斷,已成為當代經營企業家的成功秘訣之一。當然,這裏說的當機立斷,首先,指的是認準行情、深思熟慮後的果敢行動,而不是心血來潮或憑意氣用事的有勇無謀。
一、走出萎靡不振的狀態
一個萎靡不振、沒有主見的人,一遇到事情就習慣性的“先放在一邊”,說起話來也是吞吞吐吐、毫無力量;
世間有一種最難治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萎靡不振”,“萎靡不振”往往使人完全陷於絕望的境地。
一個年輕人如果萎靡不振,那麼他的行動必然緩慢,臉上必定毫無生氣,做起事來也會弄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他的身體看上去就像沒有骨頭一樣,渾身軟弱無力,仿佛一碰就倒,整個人看起來總是糊裏糊塗、呆頭呆腦、無精打采。
年輕人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與那些頹廢不堪、沒有誌氣的人來往。一個人一旦有了這種壞習氣,即使後來幡然悔悟,他的生活和事業也必然要受到很大的打擊。
遲疑不決、優柔寡斷無論對成功還是對人格修養都有很大的傷害。優柔寡斷的人一遇到問題往往東猜西想,左右思量,不到逼上梁山之日決不做出決定。久而久之,他就養成了遇事不能當機立斷的習慣,他也不再相信自己。由於這一習慣,他原本所具有的各種能力也會跟著退化。
一個萎靡不振、沒有主見的人,一遇到事情就習慣性的“先放在一邊”,說起話來也是吞吞吐吐、毫無力量;更為可悲的是,他不大相信自己會做成好的事業。反之,那些意誌堅強的人習慣“說幹就幹”,凡事都有他的定見,並且有很強的自信心,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信仰。如果你遇見這種人,一定會感受到他精力的充沛、處事的果斷、為人的勇敢。這種人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大聲地說出來;遇到確信應該做的事,就盡力去做。
有一部題目叫《小領袖》的作品,描寫了一個凡事都優柔寡斷、遲疑不決的人,他從小時候就說,要把附近一棵擋著路的樹砍掉,但卻一直沒有真正動手去砍。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株樹也漸漸長大,等他兩鬢斑白時,那株大樹依然擋在那路中間。最後,那老人還是說:“我已經老了,應該去找一把斧頭來了!”此外,還有一個藝術家,他早就對朋友們說,準備畫一幅聖母瑪麗亞的像。但他一直沒有動手,他整天在腦子裏設計畫的姿勢和配色,一會兒說這樣不好,一會兒說那樣也不好。為了構思這幅畫,那人簡直其他任何事情都做不成,但是直到他去世,這張他整日構思但一直沒有動筆的“名畫”還是沒有問世。
對於世界上的任何事業來說,不肯專心、沒有決心、不願吃苦,就決不會有成功的希望。獲得成功的惟一道路就是下定決心、全力以赴地去做。
遇到事情猶豫不決、優柔寡斷,見人無精打采的人,從來無法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也就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幫助。隻有那些精神振奮、踏實肯幹、意誌堅決、富有魄力的人,才能在他人心目中樹立起信用。不能獲得他人信任的人是無法成功的。
對於手頭的任何工作,我們都應該集中全副精神和所有力量。即使是寫信、打雜等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應集中精力去做。與此同時,一旦作出決策,就要立刻行動,否則,一旦養成拖延的不良習慣,人的一生大概也不會有太大希望了。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埋怨自己的命不好,別人為什麼容易成功,而自己卻一點成就都沒有呢?其實,他們不知道,失敗的原因隻能是他們自己,比如他們不肯在工作上集中全部心思和智力;比如做起事來,他們無精打采、萎靡不振;比如他們沒有遠大的抱負,在事業發展過程中也沒有去排除障礙的決心;比如他們沒有使全身的力量集中起來,彙成滔滔洪流。
以無精打采的精神、拖泥帶水的做事方法、隨隨便便的態度去做事,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隻有那些意誌堅定、勤勉努力、決策果斷、做事敏捷、反應迅速的人,隻有為人誠懇、充滿熱忱、血氣如潮、富有思想的人,才能把自己的事業帶入成功的軌道。
我們在城市裏的街頭巷尾,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到處漂泊、沒有固定住處、甚至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他們都是生存競爭賽場上的失敗者,敗在那些有魄力、有決心的人手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堅定的主意,提不起振奮的精神,所以,他們的前途必然是一片慘淡,這又使他們失去了再度奮鬥的勇氣。如今,仿佛他們惟一的出路就是到處漂泊、四處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