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一顆奔放的心(3)(1 / 3)

一旦我們願意為自己生命中的問題負責,我們就會看見解決之道,隻要做一點小小的調整就可以全盤改觀。有時候,做得很好跟做的很糟之間隻有一線之隔。通常,解決之道隻是改變我們目前所做的某些事。

我們該負什麼責任?大部分人很少問這個關鍵問題。相反地,他們自動假設,他們所麵臨的任何問題,必定都是別人的錯。如果行程中有什麼閃失,“一定是別人的過失”。許多人就是從來沒想到,他們本身也有錯。或者,至少,他們應該負一部分責任。

從表麵上看起來,相信永遠不該責怪自己,似乎很好。不過,問題是,抱著這種“永遠別怪我”的哲學,我們就永遠無法找到問題中真正可以解決的一麵——我們自己怕承擔責任。一旦去除恐懼,承認自己有時候也應該為生命中行不通的那一部分問題負責時,我們就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布魯斯·哈威是一家公司的財務員。有一次,一名員工休病假,布魯斯做賬時忽略了這一點,仍舊按平時給他發了全薪。他發現了這個錯誤,向那名員工解釋必須糾正這個錯誤,要在他下次工資減去多付的錢款。那位員工不同意這麼做,說這樣做會給他帶來嚴重的財務問題,因而要求分期扣除他多領的錢款。如果按那位員工說的做的話,布魯斯必須得到上級的批準,難度挺大,上級一定會不滿。

布魯斯考慮這一切混亂都是由於自己的疏忽引起的,必須向經理承認自己的錯誤。他走進了經理辦公室,向經理說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接著講述了事情發生的經過。

經理聽完後大發脾氣,指責這是人事部門犯的錯誤,與布魯斯無關,但布魯斯仍舊說是自己犯的錯。經理又責備這是會計部門的疏忽,布魯斯還解釋說是自己犯的錯誤。經理又責備辦公室的兩位同事,最後經理說:“好吧,這是你的錯誤,現在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吧。”

布魯斯順利地按自己的想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自此之後,經理對他倍加重用。

當然了,這裏並非在暗示,凡事都是我們的錯,或者要求我們應該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反省我們的過錯和缺點。這麼做的話又是另一種不良習慣了。不過,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誠實地麵對自己的責任。不要學駝鳥把頭埋在沙子裏。如果我們真的想要超越自己的人生,我們必須願意照鏡子,謙虛而坦白地反省我們對目前人生現狀的責任。這一來,我們才能對症下藥,改善現狀。

有一次,一位公司的經理在電話上跟某個女人溝通,要和她做成一筆業務。這個女人接了這家公司的一項業務後,情況毫無進展。這位經理感到不耐煩,不斷逼她執行任務。然後他們才想起來,她可能是氣他們逼得太緊了。原來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在不知不覺中,也希望她能用他們的瘋狂步調做事,明白了這一點,當這個經理真誠地打電話向她道歉時,他可以察覺到她在電話另一端鬆了一口氣。當他們後退兩步,她的表現就進步了。他們若是繼續把自己所造成的問題怪罪在別人頭上,別人就會懷恨在心,而且可能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結果,在這樁交易上都會成為輸家。

責任是一條無形的鞭子。少年時,也許我們在父母保護下,不曾覺察到它的存在;但一到我們有了自立的能力,踏入社會,責任就一圈又一圈地裹纏在我們身上。

身為人子時,我們隻要念好書,考好學校,父母師長就認為很滿意;身為人夫時,妻子仰望我們,生活逼使我們去開創一個幸福的小家庭,我們不能不去努力賺錢,求得物質上的自尊和舒適。

當然,除了為人子為人夫外,我們對親友和社會,也有血濃於水的責任。親友在生活上有困難,社會中有人孤老困苦,甚至遭逢大難,我們不能袖手旁觀、見死不救。這是良心上的負荷,我們盡可以逃避,但難逃內心的責任!

一個男人責任感越高,他的成就也越大。因為在責任的鞭策下,人十我百,孜孜不倦地工作,怎能不在事業上創下一番業績?

八、養成樂於助人的習慣

要當一個成功的人,先要成為一個服務別人的人。生活也告訴我們:幫助別人成功,是追求個人幸福最保險的方式。

同情一個陷入困境的人。伸出熱情之手,給予其無私的幫助的確是重要的,但更為關鍵的是,我們應當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自尊和價值,使其有決心擺脫困難,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