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3)

天高地厚

天體至高,虛圓不測,廓大無邊,無物不覆,無物不容,始萬物而不恃德,恩萬物而不望報,人尊敬也由他,人欺瞞也由他,人感戴也由他,人毀罵也由他,人之喜惡美醜,物之凶頑馴順,聽其自然而皆不計也。地勢至厚,居卑處下,無物不載,無物不育,泰岱崧華至重也能負,江河湖海衝崩也能受,樹木草茨穿鑽也能忍,飛禽走獸踐踏也能隨,一切垢汙欺侮而皆不知也。

吾之觀此,因悟的效天法地之道矣;人能度量寬宏,無物不容,恤老憐貧,扶危救困,施德不望報,有怨而不結,人我同觀,彼此如一,即可與天為徒;人能柔弱自下,謙卑自處,躁氣全無,火性盡掃,有毀謗而不嗔,有淩辱而不曉,艱難困苦隨時,疾病災害順受,一切大險大危,不順境遇,絕無煩惱怨尤之心,即可與地為配。崇效天,卑法地,即與天地合德而與天地並長久矣!

日月歸臨

日之運用,晝升於天以照外,夜入於地以照內;月之運用,前半月生明以照外。後半月退明以養內,日月明內明外,總是一明。

吾之觀此,因悟的用明之道矣!人能用明於外,謹言慎行,非禮不履,非義不行,非道不處,不為酒色財氣所迷,不為富貴功名所誘,不為塵緣世情所染,是能如日月之外明矣。人能用明於內,閑邪存誠,去妄歸真,懲忿窒欲,煩惱不生,嗔恨不起,伐三毛,除六賊,掃七情,淨八識,消滅人心,振發道心,戒慎恐懼,無絲毫之妄念,是能如日月之內明矣。內明外明,無一不明,與日月同光,養到極處,圓陀,光灼灼,萬物難瞞,一靈妙有,法界圓通,即與日月同功運矣!

雷鳴風吹

雷鳴猛烈而剛,風吹漸遠而柔,風雷相搏,兩而合一,剛烈中柔緩,柔緩中藏剛烈,剛柔相需也。

吾之觀此,因悟的剛柔中和之道矣。凡人修道立德,應事接物,一味剛急好強,而過於躁,作事不久,其銳必挫;一味柔則逡畏不果,而失於懦,作事難成,其柔無用。若能剛以果決,柔以漸行,不急不緩,不躁不懦,剛柔相濟,得其中和,則攸往攸利,以之學道,終必明道,以之修道,終必成道。故聖經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和之道,豈小焉哉!

四時代謝

春夏秋冬四時,春而生物,夏而長物,秋而收物,冬而藏物,各有代謝,周而複始,相接相連,末有間斷。

吾之觀此,因悟的損益相因之道矣。夫損者損其剛躁之有餘,益者益其柔弱之不足,剛不使太過,柔不使不及,剛以柔接,柔以剛用,剛柔相濟,陰陽相當,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進可退,可順可逆,方圓不拘,曲直並行,即與四時合其序,變通無礙。吾身自有一天地,吾心自有一造化,而不為天地造化所拘矣!

月借日光

月本純陰無陽,借日之景而後生明,月光盈虧虧之也。

吾之觀此,因悟的借陽化陰之道矣。人本一身純陰無陽,須借他家之陽以為陽。所謂他家者,對我家皆是,天地也,日月也,萬物也,萬事也。所謂他家之陽者,先天虛無真一之氣也,即不死之人也。有生以來,此氣本具,交於後天,漸次散於天地日月萬物萬事之中,不為我有,屬於他家矣。知的此氣在於他家,隨時盜來歸於我家,無而複有,失而又得,亦如月借日光而生明。此乃竊奪造化、顛倒陰陽之天機。彼世之迷徒,誤以女子為他家者,真地獄種子也。

安爐立鼎

燒煉家煉藥,必先安爐立鼎。鼎之為物剛,所以藏藥;爐之為物柔,所以運火。鼎不堅則藥易失,爐不妥則火亂飛。

吾之觀此,因悟的煆煉身心之道矣。修道誌念堅固,即鼎也;愈久愈力,百折不回,不動不搖,即立鼎也;隨時覺察,即爐也;漸次用功,從容不迫,即安爐也。鼎爐穩當,煆去曆劫以來輪回種子,露出生身之初乾元麵目,脫盡一切後有滓質,礦盡金純,即是革故鼎新。從此再渙爐鼎,別置鉗錘,以做向上事業,鎔化真金,為汁為霜,返於父母未生以前麵目而後已。故丹經子書,先以安爐立鼎為首著也。

陽燧方諸

陽燧與日相隔,不知幾千萬裏,而能取日中之火;方諸與月相隔,不知幾千萬裏,而能取月中之水;蓋以陽燧方諸之氣與日月同類也。

吾之觀此,因悟的招攝陰陽之道矣。人身陰陽本來和合一氣,因其交於後天,陰陽相離,各居一方,生氣日消,死氣日長,消而又消,長而又長,終於殆而已。若知回光返照,借假修真,瞬息之間,則陰陽不期交而自交,不期合而自合,自然而然,無容勉強。迷之者遠隔千裏,是在乎人能下肯心耳。

蜣螂獅獸

蜣螂滾彈,獅獸團毬,日久彈中生子,毬中出獅。彈毬原是死物,內中一無所有,彼則形不交而神交,以雌雄二氣感通,一意不散,神凝氣結,即能無質生質,無形生形。

吾之觀此,因悟的無中生有之道矣。人秉天地陰陽二氣而生,身中即有此陰陽二氣也。人能運陽就陰,以陰順陽,陰陽摶聚,恍也杳冥之中有一點生機,自無而有,能以結聖胎,能以生法身,功力到處,打破虛空,身外有身,步日月無形,入金石無礙,超出乎造化之外矣!

黒鉛水銀

爐火之術,水銀見火則飛,得黑鉛投之,水銀被製,即結成塊而不飛。

吾之觀此,因悟的以陽製陰之道矣。人心易動,出入無時,莫知其鄉,見景生情,隨風揚塵,如水銀見火則飛也。若道心常存,防危慮險,隨時覺察,則人心無隙而生,如水銀見鉛凝結也。再加勤修增減之功,增其道心之陽氣,減其人心之陰氣,增之又增,減之又減,到得無所增減處,則人心死而道心固。真種到手,可以為聖,可以為賢,可以成仙,可以成佛,而性命之大本已立,於是做向上事業,未有不深造而自得者也。

弄影侮像

童子弄影,自以為樂,不知為影所弄,枉費精神,狂夫侮像,自以為能,不知為像所侮,徒勞唇舌。

吾之觀此,固悟的避禍致福之道矣。舉世之人貪圖無厭,謀利而得利,求名而得名,自謂足以養身榮身矣,殊不知日夜勞心,費精耗神,因假傷真,有時氣血衰敗,大限一到,有財買不得生死,有敵不得無常,惟有罪業相隨,來生各受報應而去,與童子弄影、狂夫侮像何異?若是明哲上士,別有高見,以性命為重,以道德為貴,俯視一切,惜氣養神,絕不以假傷真,雖陰陽造化且不能遷移,而況於他乎!

種黍種麻

種黍即得黍,種麻即得麻。麻不成黍,黍不成麻,種異也。

吾之觀此,因悟的造作因果之道矣。人之一念為善,則所作所為亦善,必受其福;一念為惡,則所作所為亦惡,必招其禍。夫善念惡念者,事之因也,受福招禍者,事之果也。有因必有果,未有種善而果不善,未有種惡而果不惡,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定不易,隻在種善種惡之間分別好歹。故君子作事謀始,謹之於始,自能全之於終也。

接桃接杏

桃樹老,接以嫩枝,則又結桃;杏樹老接以嫩枝,則又結杏。蓋以樹雖老,而根本之氣未絕也。

吾之觀此,因悟的人老栽接之道矣。人之老也,皆由恣情縱欲,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費精耗神,以假作真,以苦為樂,一點生機斫喪怠盡,性亂命搖,根本不固,由是壯而老,老而死,非可委之於天,實自取之耳。若人自知悔過,改頭換麵,斬斷恩愛牽纏,離去酒色財氣,視富貴如浮雲,以勢利為寇仇,萬有皆空,千般不著,專氣如嬰兒,守約若處子,蓄精養神,去妄歸真,時時在根本上培植,步步在正道上行持,增其正念,減其妄念,內外真誠,渾然天理,可以盡性,可以立命,可以返老,可以還童。是亦嫩枝接老樹之法。古仙雲:“七十八十,一息若存,猶能還丹。實不虛也!

發化水蛇

發落水坑,暑日曬之,則化蛇形,,何以然哉?蓋發雖死物,得水之濕,日之熱,濕熱搏聚,凝而為一氣,杳冥之中,有一點生機,氤氳活動,故能化而為蛇。曲折搖擺於水中。

吾之觀此,因悟的固本凝命之道矣。人之陽氣屬火,陰氣屬水,陰陽和合,水火之氣相濟。其中有一點生機,由微而著,生生不息,衰者可以旺,弱者可以強,無命者可以凝命,無壽者可以延壽,此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也。

鶴胎龜息

鶴善存神,故胎固而千年長生;龜善養氣,故不食而百歲不死。

吾之觀此,因悟的延年益壽之道矣。人能自卑自下,柔弱樸誠,不耗氣而常養氣,則氣足;人能無私無慮,寡欲少謀,不勞神而常存神,則神全。氣足神全,根本堅固,基址穩妥,久而不衰,延年益壽,理有可決也。彼鶴龜者,一全其神,一全其氣,尚能長生,而況神氣兼全者,焉有不能長生乎

水凍冰消

水遇寒而凍成冰,冰遇熱而化為水。

吾之觀此,因悟的為聖為凡之道矣。人之初,性本善,原無聖凡之分;因積習之氣,即有凡聖之別。習於善,不失天賦之性者,即為聖;習於不善,失其天賦之性者,即為凡。若不善者而知改過遷善,去邪歸正,習之於善,複其天賦之性者,雖凡亦聖;若本善者不知戒謹恐懼,隨風起塵,習於不善,迷其天賦之性者,即聖亦凡。善如水也,不善如冰也。聖可作凡,凡可作聖,亦如水能成冰,冰能化水。故《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也。

木茂水長

木根深則葉自茂,水源遠則流自長,蓋以有本者如是也。

吾之觀此,因悟的護持根本之道矣。人身之元精、元氣、元神,即性命之根源也。元精不虧則形全,元氣不傷則命堅,元神不昧則性明。形全、命堅、性明,則萬物不能移,造化不能拘,性命由我不由天,亦如木之根深葉茂,水之源遠流長,本立道生,生機常存而不息矣。但人多不知在根源上護持,乃於枝梢處做作,妄想成道,如緣木求魚,終必落空,豈不愚哉!

鬆心竹節

鬆心實,竹節堅,故遇冬寒而不凋,經雪霜而長茂。

吾之觀此,因悟的修持立命之道矣。人能無愧無怍,主敬存誠,大同無我,則心實。心實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臨事不懼,遇難不憂;吉凶福禍,境遇在彼,造命在我矣。人能持身製事,止於其所,立不易方,則節堅。節堅則非禮不履,非道不處,非義不行;可苦可甘,可上可下,可生可死;常應常靜,不為物移。心實節堅,可以處平易,可以處危險;可以動,可以靜;可以變通無礙,方圓不拘;縱橫逆順,莫遮攔矣。

木炭壞磚(壞疑為“坯”字之誤。)

木枝暴露,日久則即朽,經火煆而成炭,則千年不損。水土和壞(坯),經雨則便破,遇火燒而成磚,則萬載常存。

吾之觀此,因悟的修真鍛煉之道矣。人之不能成道,以其未在大造爐中鍛煉也;若在大造爐中,步步腳踏實地,事事經曆闖過,在生死關口,不動不搖,如真金愈煉愈明,似寶鏡愈磨愈亮,煉磨到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之處,有無俱不立,物我悉歸空,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亦如木炭壞(坯)磚,經火煆成,永久不能傷損矣。

屍肉屍發

屍骸埋久,片肉不化,則為邪崇而傷人;屍發露久,濕熱熏蒸,即成鬼火而迷人。

吾之觀此,因悟的脫離大患之道矣。人身上下內外,無一物非邪崇鬼魅也。外而眼、鼻、口、舌、身,朋黨以招客邪;內而心、肝、脾、肺、腎,牽連以起妄念,內外交攻,斫喪天真,不至於傾喪性命而不止,其傷人迷人,尚可言哉?老祖雲:“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吾若無身,患從何來?”可知此身為吾大患,若能脫去此患,自有無患者存。無患者,方是真我。去患之道,先要認得真我。認得真我,方知此身是他,他與我兩不相關,以我而去他,易如反掌,絕不費力。奈何修道者,多以他為我,以患為真,愛之戀之,與鬼為鄰,而不肯舍去。更有一等愚人,在大患之物上,搬東弄西,采下補上,推前運後,妄想成道。此等之輩,皆是以奴作主,認賊為子,不但不能去患,而且更增其患,無怪乎一生忙迫,終落空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