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從才人到昭儀(1 / 3)

二、在唐太宗身邊

長安城裏的皇宮,宏偉壯麗。以前,武則天隻是從遠處瞧瞧;而今進了皇宮,覺得一切都很新鮮。入宮不久,她見到了唐太宗。太宗看她如花似玉,嫵媚可愛,特意賜給一個稱號,叫做“武媚”,人稱“武媚娘”。從此,武則天帶著“武媚娘”的美譽,開始了她的宮廷生涯。

由於職責的關係,武則天常常可以見到唐太宗。與當時的其他妃嬪一樣,武則天很想在皇帝麵前表現自己。據說有一次,唐太宗在宮女們的簇擁下去看馴馬。那馬是西域的貢品,名叫“獅子驄”,性情剛烈,高大肥逸,誰也不能調教駕馭。武則天看到這種情況,便對太宗說道:“妾能製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聞言,對她的氣魄表示稱讚。但不知為什麼,她卻沒有得到唐太宗的寵幸。也許是因為唐太宗這位一代英主,隻喜愛像長孫皇後、徐賢妃那樣溫柔的女性,而武則天的個性過於剛烈的緣故。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十多個春秋過去了,不少妃嬪都有所晉升,而她仍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才人,過著寂聊無聞的生活。這對她來說,當然是很失意的事。

但是,在此時間,她也學到了不少新東西,在學識方麵比以前有了較大的長進。

首先,她接受了嚴格的宮廷教育。唐製:妃嬪不僅要跟皇後等學婦禮、四德、祭祀、賓容,而且還要跟宮教博士學書算眾藝。由於長孫皇後病故,太宗沒有再立皇後,所以,武則天進宮後沒有受到皇後的約束,除盡到自己的職責外,就同眾妃嬪一起學習禮樂,特別是詩歌和書法。在這一過程中,她進一步熟悉了上流社會,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養。

其次,她自覺不自覺地受到了唐太宗的影響。唐太宗以亡隋為鑒,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勵精圖治,是封建帝王的楷模。在他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力強盛,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實。作為唐太宗的才人,武則天雖然沒有幹預政事的權力,但對此一定是很清楚的。很難想像,一個多年生活在皇帝身邊的妃嬪對皇帝一無所知。可以推斷,在唐太宗的熏陶下,武則天的閱曆逐漸增加。

再者,她基本上弄清了宮廷生活的內幕。長期的才人生活使她深深感到,皇宮並不是每個人的天堂。這裏有承歡粉黛的笑顏,也有皓首宮娥的辛酸。表麵上,妃嬪舉止,彬彬有禮;實際上,爭風邀寵,矛盾重重。爾虞我詐,不進則退。從這裏,她得到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教訓。

唐太宗晚年,猜疑大臣。史載,貞觀十九年(645),宰相劉洎因為說了一句“聖體患痛,極可憂懼”的話,被褚遂良誣告,太宗就令他自盡。二十年(646),另一宰相張亮又因“有義兒五百”,被太宗以謀反罪殺掉。這在當時都是重大事件,武則天不會不知。她進一步懂得,政治鬥爭不比花前月下散步。於是,她逐漸丟掉了天真和稚氣,變得成熟起來,開始為自己的前途擔憂。貞觀末年,唐太宗的身體越來越壞,病情日甚一日。武則天與其他妃嬪輪番入侍。日子久了,同經常前來看望太宗的皇太子李治漸漸混熟。

二、在唐太宗身邊

長安城裏的皇宮,宏偉壯麗。以前,武則天隻是從遠處瞧瞧;而今進了皇宮,覺得一切都很新鮮。入宮不久,她見到了唐太宗。太宗看她如花似玉,嫵媚可愛,特意賜給一個稱號,叫做“武媚”,人稱“武媚娘”。從此,武則天帶著“武媚娘”的美譽,開始了她的宮廷生涯。

由於職責的關係,武則天常常可以見到唐太宗。與當時的其他妃嬪一樣,武則天很想在皇帝麵前表現自己。據說有一次,唐太宗在宮女們的簇擁下去看馴馬。那馬是西域的貢品,名叫“獅子驄”,性情剛烈,高大肥逸,誰也不能調教駕馭。武則天看到這種情況,便對太宗說道:“妾能製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聞言,對她的氣魄表示稱讚。但不知為什麼,她卻沒有得到唐太宗的寵幸。也許是因為唐太宗這位一代英主,隻喜愛像長孫皇後、徐賢妃那樣溫柔的女性,而武則天的個性過於剛烈的緣故。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十多個春秋過去了,不少妃嬪都有所晉升,而她仍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才人,過著寂聊無聞的生活。這對她來說,當然是很失意的事。

但是,在此時間,她也學到了不少新東西,在學識方麵比以前有了較大的長進。

首先,她接受了嚴格的宮廷教育。唐製:妃嬪不僅要跟皇後等學婦禮、四德、祭祀、賓容,而且還要跟宮教博士學書算眾藝。由於長孫皇後病故,太宗沒有再立皇後,所以,武則天進宮後沒有受到皇後的約束,除盡到自己的職責外,就同眾妃嬪一起學習禮樂,特別是詩歌和書法。在這一過程中,她進一步熟悉了上流社會,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養。

其次,她自覺不自覺地受到了唐太宗的影響。唐太宗以亡隋為鑒,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勵精圖治,是封建帝王的楷模。在他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力強盛,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實。作為唐太宗的才人,武則天雖然沒有幹預政事的權力,但對此一定是很清楚的。很難想像,一個多年生活在皇帝身邊的妃嬪對皇帝一無所知。可以推斷,在唐太宗的熏陶下,武則天的閱曆逐漸增加。

再者,她基本上弄清了宮廷生活的內幕。長期的才人生活使她深深感到,皇宮並不是每個人的天堂。這裏有承歡粉黛的笑顏,也有皓首宮娥的辛酸。表麵上,妃嬪舉止,彬彬有禮;實際上,爭風邀寵,矛盾重重。爾虞我詐,不進則退。從這裏,她得到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教訓。

唐太宗晚年,猜疑大臣。史載,貞觀十九年(645),宰相劉洎因為說了一句“聖體患痛,極可憂懼”的話,被褚遂良誣告,太宗就令他自盡。二十年(646),另一宰相張亮又因“有義兒五百”,被太宗以謀反罪殺掉。這在當時都是重大事件,武則天不會不知。她進一步懂得,政治鬥爭不比花前月下散步。於是,她逐漸丟掉了天真和稚氣,變得成熟起來,開始為自己的前途擔憂。貞觀末年,唐太宗的身體越來越壞,病情日甚一日。武則天與其他妃嬪輪番入侍。日子久了,同經常前來看望太宗的皇太子李治漸漸混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