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寧元年(617),李淵當上了太原留守。這時農民起義的烽火愈燒愈旺,隋王朝的統治江河日下,武士暗中勸李淵舉兵,並進兵書及符瑞。李淵大喜,說:“幸勿多言。兵書禁物,尚能將來,深識雅意,當同富貴耳。”隨即大量招募勇士,今劉弘基、長孫順德等分別統率。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疑其有詐,對武士說,劉弘基之流都是征高麗時的逃兵,罪行嚴重,我想把他們抓起來審問,你看如何?武士竭力袒護李淵,回答說:他們都是李留守的貴客,如果貿然抓人,恐怕不大妥當。王威等人聽言,隻好作罷。李淵又令武士伏兵晉陽宮東門,以防不測。留守司兵田德平知道此事後,準備上告王威。武士曉以利害,製止了他的行動。
同年五月,李淵借故殺掉王威和高君雅,打起了反隋的旗號。武士被任命為中郎將兼司鎧參軍,主要掌管軍帳兵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李淵乘農民軍與隋軍主力決戰之機,向關中進發。一路上,武士頻立汗馬之勞,李淵也不吝賞賜。呂州破,授右光祿。霍邑(今山西霍縣)定,拜壽陽縣開國公。攻下長安後,遷光祿大夫,賜宅一區,錢三百萬,綢五千段。及李淵居大丞相之位,武士又被任命為禮部侍郎、黃門侍郎,改封義原郡開國公,增食邑至一千戶,賜良馬二百匹,粟二千石。
義寧二年(618)三月,隋煬帝在江都絕望之際被宇文化及等人殺死。五月,李淵自立為帝,建立唐朝。宴慶之餘,論功行賞,武士被列為二等功臣,恕一死,拜上柱國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兼檢校並鉞將軍,賜田三百頃、奴婢三百人,彩物二萬段、黃金五百斤,別食實封五百戶。
武德三年(620),武士在原有職務的基礎上,又加工部尚書,修令典,振綱紀,十分稱職。唐高祖喜,進封應國公,加實封八百戶。士“固辭不受”,李淵乃封其兄司農卿士棱為宣城縣公,行台左丞士逸為六安縣公,使其一門三公。此後,武士又擔任了檢校右廂宿衛,判六尚書事等重要職務。這樣,武士便居官顯赫,飛黃騰達,由文水的木材商,變成了長安的新貴族。
從政治、經濟方麵來講,武士這幾年是很得意的。但是,在家庭問題上,卻有許多不幸。起初,他與汾陽相裏氏結婚,生了四個兒子。在他當並鉞將軍的時候,有兩個兒子病死了。一年後,相裏氏也因病身亡。這對他的打擊無疑是沉重的。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沉,仍一如既往,盡忠皇上。據說兒子病夭,無暇過問;妻子危篤,亦不出看,唯哀悼而已。李淵知道後,深受感動,當即下敕,說:“此人忠節有餘。去年兒夭,今日婦亡,相去非遙,未嚐言及。遺身徇國,舉無與比。”給了高度評價。隨後親自給武士找對象,並選中了楊氏。
義寧元年(617),李淵當上了太原留守。這時農民起義的烽火愈燒愈旺,隋王朝的統治江河日下,武士暗中勸李淵舉兵,並進兵書及符瑞。李淵大喜,說:“幸勿多言。兵書禁物,尚能將來,深識雅意,當同富貴耳。”隨即大量招募勇士,今劉弘基、長孫順德等分別統率。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疑其有詐,對武士說,劉弘基之流都是征高麗時的逃兵,罪行嚴重,我想把他們抓起來審問,你看如何?武士竭力袒護李淵,回答說:他們都是李留守的貴客,如果貿然抓人,恐怕不大妥當。王威等人聽言,隻好作罷。李淵又令武士伏兵晉陽宮東門,以防不測。留守司兵田德平知道此事後,準備上告王威。武士曉以利害,製止了他的行動。
同年五月,李淵借故殺掉王威和高君雅,打起了反隋的旗號。武士被任命為中郎將兼司鎧參軍,主要掌管軍帳兵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李淵乘農民軍與隋軍主力決戰之機,向關中進發。一路上,武士頻立汗馬之勞,李淵也不吝賞賜。呂州破,授右光祿。霍邑(今山西霍縣)定,拜壽陽縣開國公。攻下長安後,遷光祿大夫,賜宅一區,錢三百萬,綢五千段。及李淵居大丞相之位,武士又被任命為禮部侍郎、黃門侍郎,改封義原郡開國公,增食邑至一千戶,賜良馬二百匹,粟二千石。
義寧二年(618)三月,隋煬帝在江都絕望之際被宇文化及等人殺死。五月,李淵自立為帝,建立唐朝。宴慶之餘,論功行賞,武士被列為二等功臣,恕一死,拜上柱國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兼檢校並鉞將軍,賜田三百頃、奴婢三百人,彩物二萬段、黃金五百斤,別食實封五百戶。
武德三年(620),武士在原有職務的基礎上,又加工部尚書,修令典,振綱紀,十分稱職。唐高祖喜,進封應國公,加實封八百戶。士“固辭不受”,李淵乃封其兄司農卿士棱為宣城縣公,行台左丞士逸為六安縣公,使其一門三公。此後,武士又擔任了檢校右廂宿衛,判六尚書事等重要職務。這樣,武士便居官顯赫,飛黃騰達,由文水的木材商,變成了長安的新貴族。
從政治、經濟方麵來講,武士這幾年是很得意的。但是,在家庭問題上,卻有許多不幸。起初,他與汾陽相裏氏結婚,生了四個兒子。在他當並鉞將軍的時候,有兩個兒子病死了。一年後,相裏氏也因病身亡。這對他的打擊無疑是沉重的。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沉,仍一如既往,盡忠皇上。據說兒子病夭,無暇過問;妻子危篤,亦不出看,唯哀悼而已。李淵知道後,深受感動,當即下敕,說:“此人忠節有餘。去年兒夭,今日婦亡,相去非遙,未嚐言及。遺身徇國,舉無與比。”給了高度評價。隨後親自給武士找對象,並選中了楊氏。
楊氏自幼聰敏,不學針線女紅,輕視紡績織布;明詩習禮,閱史披圖。據說寫過一句箴言:“當使惡無聞於九族,善有布於四方”,並藏之壁中。後來翻修房子,被工匠發現,交給其父楊達。楊達感歎不已,認為楊氏是“隆家之女”。後楊達隨煬帝征高麗,死於道中。楊氏從佛盡孝,為其父誦經追福。光陰茬苒,青春易逝。十幾年時間過去了,已是半老徐娘的楊氏仍然頂禮佛門,不曾出嫁。唐高祖認為楊氏嫁武士比較合適,就告訴武士:“隋納言遂寧公楊達,才為英傑,地則膏腴。今有女賢明,可以輔德。秦晉之匹,不能加也。”並親當婚主,官供所需,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婚禮。時在武德五年(622)前後,武士約46歲,楊氏約4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