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用權與用幹部(2 / 3)

其次,在幼兒園的管理過程中,董事長應和園長保持溝通交流,使管理的各項措施在實踐中得到落實。由於缺少與園長及時的溝通,董事長的越級指揮把園長給“掛”了起來,使園長無所適從,嚴重挫傷了其工作積極性。

最後,董事長要理清組織層次間的權責關係,善於授權。董事長的行為實際上剝奪了作為管理層的園長的管理權力,使園長無法履行自身的相應職責。董事長不能大包大攬、管得過細,而要信任下級,讓下級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這樣才能激發下級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董事長也才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到戰略規劃、宏觀調控上。

(案例分析:胡夏君)

10.為什麼保育員摔門而去

某幼兒園每月都要召開園務會,對一個月的工作進行回顧和總結,並通報工作檢查和考核結果。在一次園務會前,後勤園長告知園長中三班衛生工作做得不好,扣分了,當時園長正忙於其他事就沒有細問具體原因。後來園長在園務會上通報了檢查結果,並批評了中三班的保育員,誰知保育員竟然情緒激動地與園長爭執起來,最後還摔門而去。

保育員認為園長不了解那天的情況就武斷地批評她,感到很冤枉;而園長則認為把衛生檢查結果告訴大家並沒有錯,保育員沒有必要反應這麼強烈,有什麼不滿可以私下和他溝通。

事後,園長了解到後勤園長已經批評了中三班,保育員也接受了批評,並表示下次一定把工作做好。保育員沒想到園長後來又在大會上點名批評,而這位保育員是一個愛麵子、自尊心極強的人,對點名批評接受不了,認為園長是有意和她過不去。

了解這些情況後,園長親自找到這位保育員,當麵向她道歉,表明自己沒有做深入的調查了解就批評人,方法不當。這位保育員也告訴園長,那天是因為班上有位教師請假,因此衛生工作未做完。她說:“我是想把工作做好的,但是園長當著大家的麵批評我,我實在接受不了。現在園長親自來道歉,就說明不是有意和我過不去,我今後一定把工作做好。”

(案例編寫:王玨)

1.園長是否該在會上公開批評保育員?

2.保育員與園長的溝通方式恰當嗎?如果不恰當,該如何溝通?

3.怎樣看待園長的道歉?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

管理工作的關鍵在於領導者,領導藝術的核心在於激勵下屬的積極性。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是幼兒園領導的經常性任務。優秀的領導者一定要明白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何而來,並且要善於使用各種手段調動教職工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就需要園長對全園工作了如指掌,對每個教職工的個性、脾氣特點心中有數,能針對每位教職工的個性特點“對症下藥”。

案例中,中三班的衛生檢查結果不好,園長提出批評,這本沒有錯。但是管理工作中不能不考慮特殊情況——由於當天中三班的老師請假,導致衛生工作沒做完,因而不能夠完全怪保育員。此外,園長不了解該保育員愛麵子且自尊心極強的個性特征,在園務會上當眾批評她,因而導致了爭執。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需要和外部尊重需要。內部尊重需要是指一個人希望在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外部尊重需要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充滿信心,對社會滿懷熱情,能體驗到自己活著的價值。

案例中由於園長忽視了該保育員對尊重的強烈需要,導致了保育員的不滿。在管理工作中,領導必須了解每位教職工的需要,並盡可能予以滿足。低級需要容易滿足,如按時發工資、給教職工提供各種生活保障並提高他們的福利,但像尊重這一高級需要就容易被領導忽視,而這會導致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受到挫傷。

問題明確之後,解決的關鍵在於溝通。在管理工作中,上下級之間的溝通會麵臨許多障礙,如認知性障礙、語言性障礙和心理性障礙。認識性障礙是因為對同一事物的理解差異造成的溝通障礙;語言性障礙是因溝通雙方所用語言的差異造成的溝通障礙;心理性障礙是由於溝通雙方個性傾向與個性心理特征的不搭配造成的溝通障礙,如性格的差異、興趣需要的不同等。

本案例中,園長與保育員之間的溝通障礙主要是心理性障礙,表現在園長忽視了保育員的尊重需要,而保育員又個性很強,才導致發生了爭執。那麼應如何克服該障礙呢?

(1)平易近人法:通過消除各種誘發心理障礙的因素,營造平等氛圍,使雙方在心理、感情上能夠接近。

(2)因人而異法:根據人的不同心理素質和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溝通。

(3)以誠感人法:用真誠的語言或行動與對方溝通,要求“誠”與“情”密切配合,同時還必須伴以虛心,否則難以取得對方的信任。

(4)心理平衡法:在溝通過程中因自己的言行過失而使對方的心理受到傷害,應采用適當辦法糾正,使對方心理得到補償與平衡。

案例中的園長主要運用了以誠感人法和心理平衡法。在意識到自己的過失後,園長能夠真誠地向保育員道歉,實在難能可貴。

作為領導者,樹立自己的威信不能單純依賴權力性影響力,非權力性影響力有時比權力性影響力具有更大的影響。非權力性影響力是領導幹部自身素質形成的一種自然性影響力,它通過具體小事體現領導者的品德、才幹和能力,它既沒有正式的規定,也沒有上下級授予形式,更沒有命令與服從的約束力,但其影響力卻比權力性影響力更廣泛、持久。大量事實表明,領導者影響力中起重大作用的是其影響力、感召力、吸引力等非權力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