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賞罰不公。往往會使孩子不再相信理性、理智,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默承受。失去自主精神,缺乏判斷力,形成無助感,拒絕爭取自己的權利。

3.教育滯後。教育軟弱無力,不能辨別良莠,缺少激濁揚清,孩子難免出現問題。沒有合理的懲戒,吝嗇表揚或侮辱性批評,以致孩子形成任性、偏執的性格。

成長故事

循循善誘

魏明有個缺點,上課不注意聽講,為了這個事兒,老師經常找家長。

一天,屋外大雪紛飛,都6點了,還不見魏明放學回來。家長正在著急。魏明進門了,他一頭汗,一身泥,對爸爸媽媽說:“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一位老爺爺摔倒了,我把老爺爺扶起來,攙他回家。老爺爺又高又胖,還有點糊塗,我就扶著拽著,終於把他送回了家。”媽媽爸爸聽完,告訴孩子:“做得好,做得對,我們真替你高興!”他們幫孩子換了衣服,為孩子準備晚飯。

飯後,爸爸跟孩子交談起來:“你送老爺爺回家,一定克服了不少困難吧?”“可不是。”孩子講述起來:“天冷,路滑,老爺爺幾乎趴在我身上,我差不多是拖著他走的,累得我直喘氣。”爸爸說:“是啊,隻要下決心,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也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孩子,你好好想一想,送老爺爺回家要比克服上課做小動作這個缺點難多了,這麼難的事你都辦到了,小缺點小問題就改不了嗎?”

這次談話使孩子受到極大的激勵,也成了魏明改正缺點的動力。

2.賞罰不公。往往會使孩子不再相信理性、理智,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默承受。失去自主精神,缺乏判斷力,形成無助感,拒絕爭取自己的權利。

3.教育滯後。教育軟弱無力,不能辨別良莠,缺少激濁揚清,孩子難免出現問題。沒有合理的懲戒,吝嗇表揚或侮辱性批評,以致孩子形成任性、偏執的性格。

成長故事

循循善誘

魏明有個缺點,上課不注意聽講,為了這個事兒,老師經常找家長。

一天,屋外大雪紛飛,都6點了,還不見魏明放學回來。家長正在著急。魏明進門了,他一頭汗,一身泥,對爸爸媽媽說:“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一位老爺爺摔倒了,我把老爺爺扶起來,攙他回家。老爺爺又高又胖,還有點糊塗,我就扶著拽著,終於把他送回了家。”媽媽爸爸聽完,告訴孩子:“做得好,做得對,我們真替你高興!”他們幫孩子換了衣服,為孩子準備晚飯。

飯後,爸爸跟孩子交談起來:“你送老爺爺回家,一定克服了不少困難吧?”“可不是。”孩子講述起來:“天冷,路滑,老爺爺幾乎趴在我身上,我差不多是拖著他走的,累得我直喘氣。”爸爸說:“是啊,隻要下決心,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也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孩子,你好好想一想,送老爺爺回家要比克服上課做小動作這個缺點難多了,這麼難的事你都辦到了,小缺點小問題就改不了嗎?”

這次談話使孩子受到極大的激勵,也成了魏明改正缺點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