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學問很大,首先要了解對方,並且對他的生活,文化、宗教等等都要有所了解。位於沙特阿拉伯境內的伊斯蘭教聖城麥加每年都會有很多人被踩死,但是仍然有幾百萬人前去朝聖,今年也有五個中國人被踩死。有人很不理解,但是如果對伊斯蘭教有了解的話,就會知道,穆斯林在全世界有13億人,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伊斯蘭教義要求她的信徒,一生必須到聖城麥加朝聖一次,除非拿不出路費。同樣,對天主教徒是不能隨便談論上帝的。有一次,我問一個天主教徒:你真的相信上帝嗎?他瞪了我一眼。當時我很奇怪,又不是在教堂,何必這麼認真。後來才知道,天主教相信上帝是全職、全能的,上帝無所不在。
時間:甲申年二月九日
地點:祥雲府
事件:領班以上管理人員培訓
主題:如何執行(二)
隻有在希望中生存的人,才是幸福的
要想讓一個人幸福,那麼就給他希望。管理源於對生活的理解,執行是管理的一部分。一位曾經在東方工作過的主管就問過我,說:“宋總,你天天都上班就不覺得枯燥?生命中隻有工作快樂嗎?”我說,我快樂,因為我心中有希望,“東方”將越做越強大,她所延伸出的品牌----“春天”、“奧斯威爾”、“安策利達”、“春華園”也將越做越好。
我對我夫人說:“盡管現在我不能天天回家,但是等我老了,回到家裏,一定會對你很好。”我這樣說是讓她對生活有希望,看到將來美好的一天。也許有人會問我:“你能兌現嗎?”——生活中不能有懷疑,否則是不會幸福的。
北京社會科學院曾經給中國定性為“初等發達國家”,有人說沿海一些城市可以,但是廣大內陸地區還沒達到這個水準。其實有何不可?這是給了我們一個希望。在生活中受到挫折之後,我們仍可以找到新的希望。
在英語中“夢”和“理想”是一個單詞——Dream,日語也是一樣。有夢才有希望。當人們心情不好時,有人和他講話,他的心情就會好很多,這就是給他希望。
人的追求分為兩個層麵:精神和物質。有沒有第三個?大家可以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沒有自己的觀念,工作就沒有創意。
有了物質就幸福了嗎?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下一個百萬富翁是不是一定生活得很幸福。答案是否定的。我認識的人中,很多人雖然擁有萬貫家財,生活中卻還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煩惱。也許有人會說,有一百萬就可以找一個漂亮的女朋友。記得一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段對白:談朋友,不要找漂亮的,因為你喜歡的,別人也一定喜歡,整天提心吊膽,一個字“累”,兩個字“很累”,三個字“還是累”!
有一項關於“哪個國家的人民最幸福”的調查,結果不是美國、日本,也不是歐洲的某一個國家,而是非洲的尼日利亞。幸福是一種感覺,而不是表麵現象。鳳凰衛視曾經有一個欄目叫“回首故鄉”,尋找古村落。當看到當地人紛紛將這些古老建築拆毀、修建新的房舍時,大家認為是對珍貴古文化的一種毀滅,很不理解,就問當地人“為什麼”?當地人反問:“你們願意在這種房子裏住一輩子嗎?”有時候精神需求很重要,但也要在一定的物質支持下。精神與物質之間的相互包容關係,需要個人自己的領悟。
人對精神的追求有兩個時間段:現在與未來。人為“現在”而活,還是為“未來”而活?眾說紛紜。我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是“現在”,但是看不到“未來”就沒有希望,所以兩者都重要。人活在當下,既要考慮“現在”,又要著眼於“未來”。未來比現在更重要。
時間:甲申年二月十日
地點:8樓會議室
事件:管理人員早會
信譽是成功的基礎
在今天的會議接待中,房務部將上午會議時未動過的果盤,下午原封不動地又端給客人,引起客人不滿,這反映了一個誠信的問題。很早以前,就發生過廚師用死甲魚替換活甲魚的事情,不能沒有信譽,沒有信譽是做不成大事的。曾經有一個美國人花35美元買下了一輛舊得無法開動的哈雷摩托車,可是哈雷公司在維修時發現,這輛車的車型係列號和底座的銘文是 “KING”證明,這就是曾經為貓王所擁有的哈雷摩托。哈雷公司的老板立即提出要以39萬美元的價格回收這輛舊摩托車。有人認為哈雷公司的老板不夠精明,他完全可以保守這個秘密,而花上一萬美元或是更少的錢來將這輛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貓王摩托買下來。但是哈雷公司沒有這樣做,他們認為這是誠信的問題。通過這一件事,哈雷公司用39萬美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哈雷”的誠信,我相信,這是其他方式用300萬、3000萬都達不到的。所以,我們必須充分重視企業誠信。每個人都應該為企業的發展著想。“One Voice”,企業經營要用一個聲音說話,不能有雜音。
時間:甲申年二月十六日
地點:8樓會議室
事件:管理人員早會
成功需要努力,努力未必成功
酒店班車路線在後鹽段修路期間,我們將發車時間提前到16:15分,現在路修好了,為什麼還是16:15分發車?有的員工早上八點上班後要做個人整理,到了中午吃頓午飯,飯後還要休息一會兒,下午三四點鍾再洗個澡,不到四點又要準備回家了——一天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用在了工作上,這樣的工作是不是太輕鬆了?魯迅先生說過,“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環境太舒服,人就沒有動力、沒有危機感了。企業沒有危機感就永遠沒有競爭力,所以有人說“管理就是創造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