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錄》曰:景帝時,紀亮為尚書令,子騭為中書令,每朝會,詔以禦屏風隔其座焉。
又曰:曹不興善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以作蠅,權以為生蠅,舉手彈之。
《語林》曰:滿城武秋《太平禦覽》七百零一作滿奮字武秋,此有訛脫。體羸惡風,侍坐晉武帝,屢顧看雲母幌,武帝笑之,武雲,北窗琉璃屏風,實密似疏,帝有難色。
【詩】周庾信詠屏風詩曰:昨夜鳥聲春,驚啼動四鄰,今朝梅樹下,定有詠花人,流星浮酒泛,粟鈿繞杯唇,何勞一片雨,喚作陽台神。
又曰:逍遙遊桂苑,寂絕想桃源,狹石分花逕,長橋映水門,管聲驚百鳥,人衣香一園,定知懽未足,橫琴坐樹根。
又曰:高閣千尋起,長廊四注連,歌聲上扇月,舞影入聞弦,澗水繞窗外,山花即眼前,但顧本集作原。長歡樂,從今一百年。
又曰:搗衣明月下,靜夜秋風飄,錦石平砧麵,蓮房接杵腰,急節迎秋韻,新聲入手調,寒衣須及早,將寄霍嫖姚。
又曰:今朝好風日,園苑足芳菲,竹動蟬爭散,蓮搖魚暫飛,麵紅新著酒,風晚細吹衣,跂石多時望,蓮船始複歸。
【賦】漢淮南王屏風賦曰:惟斯屏風,出自幽穀,根深枝茂,號曰喬木,孤性陋弱,畏金彊族,移根易土,委伏溝瀆,飄颻危殆,靡安厝足,天啟我心,遭遇微祿,中郎善治,收拾捐樸,大匠治之,彫刻削斫,等化器類,庇蔭尊屋,賴蒙成濟,其恩弘篤,不逢仁人,永為枯木。
【啟】梁簡文帝謝賚棋子屏風啟曰:極班馬之巧,兼曹史之慮,均天台之翠璧,雜水葉之嘉名,電母之窗,慚其麗色,琉璃之扇,愧其含影。
梁劉孝威謝敕賚畫屏風啟曰:昔紀亮所隔,唯珍雲母,武秋所顧,上貴琉璃,豈若寫帝台之基,拂昆山之碧,畫巧吳筆,素逾魏賜,馮商莫能賦,李尤誰敢銘。
陳周弘正謝梁元帝賚春秋糊屏風啟曰:昔琉璃見重,雲母稱珍,雖盡華麗,有傷真樸,豈若三體五例,對玩前史,一字褒貶,坐臥箴規,無複楚台之風,得同鄒穀之暖。
【銘】後漢李尤屏風銘曰:舍則潛避,用則設張,立必端直,處必廉方,雍閼風雅,霧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
【書】梁簡文帝答蕭子雲上飛白書屏風書曰:得所送飛白書縑屏風十牒,冠六書而獨美,超二篆而擅奇,乍寫星區,時圖鳥翅,非觀觸石,已覺雲飛,豈待金璫,便睹蟬翼,間諸衣帛,前哲未巧,懸彼帳中,昔賢掩色。
幔
《六韜》曰: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天雨不張幔蓋,名曰禮,將不知禮,無以知士卒寒暑也。
《東觀漢記》曰:岑彭與吳漢圍隗囂,囂壅穀水,以縑幔盛土,為堤灌城。
《軍令》曰:戰時,皆取舡上布幔布衣漬水中,積聚之,賊有炬火火箭,以掩滅之。
《吳錄》曰:景帝時,紀亮為尚書令,子騭為中書令,每朝會,詔以禦屏風隔其座焉。
又曰:曹不興善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以作蠅,權以為生蠅,舉手彈之。
《語林》曰:滿城武秋《太平禦覽》七百零一作滿奮字武秋,此有訛脫。體羸惡風,侍坐晉武帝,屢顧看雲母幌,武帝笑之,武雲,北窗琉璃屏風,實密似疏,帝有難色。
【詩】周庾信詠屏風詩曰:昨夜鳥聲春,驚啼動四鄰,今朝梅樹下,定有詠花人,流星浮酒泛,粟鈿繞杯唇,何勞一片雨,喚作陽台神。
又曰:逍遙遊桂苑,寂絕想桃源,狹石分花逕,長橋映水門,管聲驚百鳥,人衣香一園,定知懽未足,橫琴坐樹根。
又曰:高閣千尋起,長廊四注連,歌聲上扇月,舞影入聞弦,澗水繞窗外,山花即眼前,但顧本集作原。長歡樂,從今一百年。
又曰:搗衣明月下,靜夜秋風飄,錦石平砧麵,蓮房接杵腰,急節迎秋韻,新聲入手調,寒衣須及早,將寄霍嫖姚。
又曰:今朝好風日,園苑足芳菲,竹動蟬爭散,蓮搖魚暫飛,麵紅新著酒,風晚細吹衣,跂石多時望,蓮船始複歸。
【賦】漢淮南王屏風賦曰:惟斯屏風,出自幽穀,根深枝茂,號曰喬木,孤性陋弱,畏金彊族,移根易土,委伏溝瀆,飄颻危殆,靡安厝足,天啟我心,遭遇微祿,中郎善治,收拾捐樸,大匠治之,彫刻削斫,等化器類,庇蔭尊屋,賴蒙成濟,其恩弘篤,不逢仁人,永為枯木。
【啟】梁簡文帝謝賚棋子屏風啟曰:極班馬之巧,兼曹史之慮,均天台之翠璧,雜水葉之嘉名,電母之窗,慚其麗色,琉璃之扇,愧其含影。
梁劉孝威謝敕賚畫屏風啟曰:昔紀亮所隔,唯珍雲母,武秋所顧,上貴琉璃,豈若寫帝台之基,拂昆山之碧,畫巧吳筆,素逾魏賜,馮商莫能賦,李尤誰敢銘。
陳周弘正謝梁元帝賚春秋糊屏風啟曰:昔琉璃見重,雲母稱珍,雖盡華麗,有傷真樸,豈若三體五例,對玩前史,一字褒貶,坐臥箴規,無複楚台之風,得同鄒穀之暖。
【銘】後漢李尤屏風銘曰:舍則潛避,用則設張,立必端直,處必廉方,雍閼風雅,霧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
【書】梁簡文帝答蕭子雲上飛白書屏風書曰:得所送飛白書縑屏風十牒,冠六書而獨美,超二篆而擅奇,乍寫星區,時圖鳥翅,非觀觸石,已覺雲飛,豈待金璫,便睹蟬翼,間諸衣帛,前哲未巧,懸彼帳中,昔賢掩色。
幔
《六韜》曰: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天雨不張幔蓋,名曰禮,將不知禮,無以知士卒寒暑也。
《東觀漢記》曰:岑彭與吳漢圍隗囂,囂壅穀水,以縑幔盛土,為堤灌城。
《軍令》曰:戰時,皆取舡上布幔布衣漬水中,積聚之,賊有炬火火箭,以掩滅之。
《蜀誌》曰:張鬆勸劉璋絕曹公,交通先主,璋率步騎三萬餘人,車乘帳幔,精光耀日,往就與會。
《秦記》曰:符永固以太常韋逞母宋,傳其父業,得周官義旨,乃就來宋家明本作互,馮校本作。
講,書生百人,隔絳紗幔而受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