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內傳》曰:上元夫人降武帝,服赤霜袍,雲采亂色,非錦非繡,不可得名。
袁山鬆《後漢書》曰:靈帝欲羊續為太尉,時拜三公者,輸東園禮錢千萬,令中使督之,續乃坐使者於單席,舉縕袍以示之,臣之所資,唯斯而已,故不登公位。
【賦】隋江總山水納袍賦曰:皇儲監國餘辰,勞謙終宴,有令以納袍降賜,何以奉揚恩德,因題此賦,濫時來之寵沐,振長纓以祗肅,奉性與之文章,侍相娛之絲竹,解女蘿之山帶,佩流霞之羽服,裁縫則萬壑縈體,針縷則千岩映目,圖島嶼之削成,寫淪漣之徑複,埒符采於雕煥,並芬芳於蘭菊,憫四選之徂遷,軫百慮之回邅,霜飛空而浸霧,雁照月而猜弦,聽風鍾之易近,對冰霤之疏懸,若董衣之百結,同衛服之十年,嗟班鬢之已颯,愧冶袖之為妍,謝銜珠之有報,荷墜屨之無捐。
【箋】晉劉謐之與天公箋曰:體戰身噤,脫衣凍坐,賴公借袍,南越送火。
【啟】陳周弘正謝東宮賜縠袍啟曰:或儔名麗辭,等質輕霧,或色華少海,用寶叢台,或粲彼三英,縫茲五緎,品頒歲襲,綠奪春耕,蒿席可充,縕袍易足。
裙襦
《漢書》曰:班伯容貌甚麗,誦說有法,時上方向文學,鄭寬中張禹等,朝夕入說尚書《論語》:於金華殿中,詔伯受焉,數年,金華之業絕,班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於綺紈襦袴之中,非其好也。
《東觀漢記》曰:梁鴻鄉皇東觀漢記作裏。孟氏女,容貌醜而有節操,多求之,不肯,父母問其所欲,曰:得賢婿如梁鴻者,鴻聞之,乃求之,女布襦裾,鴻曰:此真梁鴻妻也。
《漢書》曰:廉範為蜀郡太守,百姓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昔日無襦今五袴。
【啟】梁沈約謝齊竟陵王賚母赫國雲氣黃綾裙襦啟曰:竊以積絲成采,散繭騰花,巧擅易水之間,價貴叢台之下,民受祿為養,霑荷彌深,聖恩曲漸,自葉流根,衤複袖縕裾,豈伊恒飾,榮新之寵,固難輕報。
梁任孝恭謝裙襦啟曰:加以庭闕桑麻,室空機杼,床無暖席,桁靡懸衣,值蓬卷北郊,雁飛南浦,雪闇河陰,冰生海岸,而繩帶屢盡,苦風霜之切,弊履恒穿,踐泥沙之凍,自憐袖短,雖內手而猶寒,每恨衣輕,徒斂襟而彌愴。
裘
《墨子》曰: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
《戰國策》曰:蘇秦說秦王書,十二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
又曰:齊襄王立,田單相之,過魯,有老人涉淄而寒,出而不行,坐沙中,單見其寒,解裘而衣之,襄王曰:田單之惠施,欲以取我國乎,有貫珠者,襄王呼而問之,對曰:王不如因賞,下令曰:寡人憂人之寒,單解裘而衣之,稱寡人之意焉。
《說苑》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也,廊廟之榱,非一木之枝也,王法非一士之知也。
晉鹹寧《起居注》曰:大醫司馬程據,上雉頭裘一領,詔據,此裘非常衣服,消費功用,其於殿前燒之,敕外內有造異服,依禮治罪。
《十洲記》曰:漢武帝天漢三年,西國王獻吉光毛裘,裘色黃,蓋神馬之類,入水經日不沉,入火不燋,帝厚謝使者。
《東觀漢記》曰:東平王蒼來朝,章帝以王觸寒涉道,賜王乘輿貂裘。
【啟】齊王融謝敕賜禦裘等啟曰:雲衣降授,仙裾曲委,榮振素裏,澤駭蓬心,昔漢帝解裘,不獨前寵,曹王褫帶,複降今恩。
又謝竟陵王賜納裘啟曰:降飾自尊,垂榮及賤,玄玉不純,曾波奪采,南陸方永,北風日壯,無衣無褐,發念聖衷,而挾纊之問每流,解裘之賜偏委。
梁簡文帝謝東宮賜裘啟曰:物華雉毳,名高燕羽,才慚齊相,愧白狐之飾,德謝漢蕃,均黑貂之賜,地卷朔風,庭流花雪,故以裾生惠氣,袖起陽春。
帶《穆天子傳》曰:天子征至赤烏之人,赤烏氏先,出自宗周,乃賜貝帶五十具。
《戰國策》曰:魯仲連謂田單曰: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娛,黃金橫帶,而騁乎淄澠之間,有生之二字原脫,據馮校本補。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狄也。
《史記》曰:帝遺匈奴黃金飾貝帶一具。
《魏略》曰:疏勒王獻大秦赤石帶一枚。
《吳書》曰:陸遜破曹休,帝脫禦金帶以賜遜。又親以帶之。
《吳錄》曰:鉤落者,革帶也,世名為鉤落帶。
【啟】梁劉孝儀謝晉安王賜銀裝絲帶啟曰:雕鏤新奇,織製精絜,越中玉女,不得關思,上方名匠,莫能議巧,人情駭觀,如見買臣之綬,望貌移姿,似逢子訓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