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帽
《魏略》曰:夫餘國以金銀飾帽。
又曰:管寧在家,恒著皂帽。
又曰:裴潛為代郡太守,撫之以靜,單於脫帽稽顙。
郭林宗別傳曰:林宗常行陳梁之間,遇雨,故其巾一角霑而折,二國學士著巾,莫不折其角,雲作林宗巾,其見儀則如此。
《語林》曰:諸葛武侯與宣皇,在渭濱,將戰,宣皇戎服蒞事,使人視武侯,乘素輿,葛巾毛扇,指麾三軍,皆隨其進止,宣皇聞而歎曰:可謂名士矣。
沈約《宋書》曰:陶潛在家,郡將侯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酒畢,複還著之。
【啟】陳周弘正謝敕賚烏紗帽等啟曰:雖複魏宣二端,豈能比今茲賜,廣微四縫,未足方其華飾,既受非望之恩,方貽匪服之誚。
衣裳
《毛詩》曰:摻摻女手,可以縫裳。
《楚辭》曰:製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
《漢書》曰:鄧通以擢船為黃頭郎,施其黃髦於舡頭,因以其名其郎曰黃頭也。文帝夢上天不能,有一黃頭郎推之,顧見其衣後穿,覺而以夢中陰自求推者郎,見鄧通衣,其後穿,是夢中所見,因而甚見幸。
魏書曰:文帝詔與朝臣雲,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此言被服飲食難曉也,夫珍玩必中國,總全三國文六總上有夏則縑三字。綃繐,其白如雪,羅紈綺縠,未聞衣布服葛也。
又曰:甄皇後生,每寢,家中人仿佛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
《魏誌》曰:文帝欲徙冀州一十萬戶實河內,侍中辛毗諫,帝怒,起入內,毗隨而引帝裾,帝奮衣不回,良久,帝乃出曰:怪卿持我何太急。
《吳書》曰:顧悌每得父書,灑掃正衣服拜跪。
王隱《晉書》曰:董威輦,每得殘碎繒,輒結以為衣,號曰百結。
【詩】魏曹毗夜聽搗衣詩曰:寒興禦紈素,佳人治衣襟,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陰,纖手疊輕素,朗杵叩鳴碪,清風流繁節,回飆灑微吟,嗟此嘉運速,悼彼幽滯心,二物感餘懷,豈但聲與音。
宋謝惠連搗衣詩曰: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肅肅莎雞羽,冽冽寒覅啼,夕陰結空幕,宵月皓空閨,美人戒裳服,端飾相招攜,簪玉出北房,鳴金步南階,簷高碪響發,楹長杵聲哀,微芳發兩袖,輕汙染雙題。
梁柳惲搗衣詩曰:孤衾引思緒,獨枕悵憂端,深庭秋草綠,高門白露寒,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蘭,不怨飛蓬苦,徒傷蕙草殘,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亭皋木葉下,隴首秋蓬飛,鶴鳴勞永歎,采綠傷時暮,念君方遠遊,賤妾理紈素,秋風吹淥潭,明月懸高樹,軒高夕杵散,氣爽夜碪鳴,瑤華隨步響,幽蘭逐袂生。
梁劉孝威賦得香出衣詩曰:香出衣,步近氣逾飛,博山登高用鄴錦,含情動靨比洛妃,香纓麝帶逢金縷,瓊花玉勝綴珠徽,蘇合故年微恨歇,都梁路遠恐非新,猶賢漢君芳十裏,尚笑荀令止三旬。
周庾信夜聽搗衣詩曰:秋夜搗衣聲,飛度長門城,今夜長門月,應如晝日明,小鬟宜粟縝,圓要韻織成,秋碪調急節,亂杵變新聲,石??參砧逾響,桐虛杵絕鳴,鳴石出華陰,虛桐采鳳林,北堂細腰杵,南市女郎砧,並結連支縷,雙穿長命針,倡樓驚別怨,征客動愁心。
又曰:搗衣明月下,靜夜秋風飄,錦石平砧麵,蓮房接杵腰,急節迎秋韻,新聲入手調,寒衣須及早,將寄霍嫖姚。
梁費昶華光省中夜聽城外搗衣詩曰:闔閭下重關,丹墀吐明月,秋氣城中冷,秋砧城外發,浮聲繞雀台,飄響度龍闕,宛轉何藏摧,當從上路來,藏摧方未已,定自乘軒裏,乘軒盡世家,佳麗似朝霞,員璫耳上照,方繡領間斜,衣燻百和屑,鬢插九枝花,昨暮庭槐落,今朝羅綺薄,拂席卷鴛鴦,開縕舒龜鵠,金波正容與,玉步依砧杵,紅袖往還縈,素腕參差舉,徒聞不得見,獨夜空愁佇。
梁王僧孺詠搗衣詩曰:足傷金管遽,多愴緹光促,露團池上紫,風飄庭裏綠,散度廣陵音,參鹿憾,明本作測。
寫漁陽曲,別鵠悲不已,離鸞斷還續,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
【啟】梁庾肩吾謝東宮賚內人春衣啟曰:階邊細草,猶推綟葉之光,戶前桃樹,反訝藍花之色,遂得裾飛合燕,領鬥分鸞,試顧采薪,皆成留客。
袍
《史記》曰:秦相範睢,與魏人須賈有隙,及賈使秦,睢自稱張祿先生,往詣賈。賈見其寒,取一綈袍以賜之,及睢數賈罪,曰:爾得不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