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
《左傳》曰:初楚恭王無塚適,有寵子五人,無適立焉,既乃與巴姬密埋璧於太室之庭,使五人齋而入拜,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厭紐。
羅含別傳曰:含致仕還家,庭中忽自生蘭,此德行幽感之應。
《語林》曰:謝太傅問諸子侄曰:子弟何豫人事,正欲使其佳,原訛往,據馮校本改。諸人莫有言,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庭階也。
【賦】陳沈蜅幽庭賦曰:矧幽庭之閑趣,具春物之芳華,轉洞房而引景,偃飛閣而藏霞,築山川於戶牖,帶林苑於東家,草纖纖而垂綠,樹搔搔而落花,於是秦人清歌,趙女鼓築,嗟光景之遲暮,詠群飛之棲宿,顧留情於君子,豈含姿於嬌淑,於是起而長謠曰:故年花落今複新,新年一故成故人,那得長繩係落日,年年月月但如春。
壇
《管子》曰:桓公即壇而立,甯戚鮑叔隰朋賓須無,皆差肩而立。
《莊子》曰:孔子遊乎淄帷之林,休坐於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終,有漁父者,下舡而來,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客指孔子曰:彼何為者,子路曰:魯之君子也。
《新序》曰:秦欲伐楚,使者往觀楚王之寶器,楚王聞之,召昭奚恤問焉,恤對曰:此觀吾國之得失而圖之,寶器《太平禦覽》六百二十一器下有在字。於賢臣,夫珠玉玩好之物,非國之重寶也,遂使恤發精兵三百人,陳於西門之內,為東麵之壇一,為西麵之壇一,秦使者至,恤曰:貴客也,請就上位。
徐靈期南嶽記曰:南嶽山上有飛壇,懸水激石,飛湍百仞,即孫溫伯所喪身處也。又有曲水壇,水行石上,成溝瀆,如世人臨河壇也,三月三日,時來逍遙,《梁州記》曰:沔陽城,先沔陽縣所治也,在漢水南,舊蕭何所築也,劉備為漢王,權住此城,盟於城下,今門外有盟壇猶存。
【銘】周庾信堯登壇銘曰:登壇洛汭,沉玉河湄,丹圖馭馬,練甲乘龜,榮光上幕,休氣連帷,雖存堯讓,終見文思。
室
《毛詩》曰:斯幹,宣王考室也,築室百堵,西南其戶。
《老子》曰: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楚辭九歌曰:糜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餘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聞佳人兮召餘,將騰駕兮皆逝,築室兮水中,葺之兮以荷蓋。
《管子》曰:堯有衢室之問者,下聽於民也。
《晏子》曰:景公謂《晏子》曰:寡人欲朝夕相見,為夫子築室於閨內,可乎,對曰:臣聞之,隱而顯,近而結,唯至賢耳,如臣者,飾其容止以待命,猶恐罪戾也,今君近之,是遠之也。
又曰:景公問《晏子》曰:吾欲服聖人之服,居聖人之室,如此則諸侯其至乎,對曰:法其節儉則可,法其服室,無益。
《楚辭》曰:鑿山楹而為室,下披衣於水渚,霧濛濛其晨降兮,雲依斐而成宇。
又曰:網戶朱綴刻方連,冬有突夏夏室寒。
《尚書大傳》曰:子夏讀書畢,見夫子,夫子問焉,子何為於書,對曰:書之論事,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商所受於夫子者,誌之不敢忘也,雖退而窮思河濟之間,深山之中,壤室編蓬為戶,於中彈琴,詠先王之道,則可發憤慷慨矣。
《神異經》曰:西北荒有石室,有二十人同居,齊壽千二百歲。
《十洲記》曰:昆侖山上有瓊華之室。
《淮南子》曰:西方有金室。
《列仙傳》曰:彭祖,殷大夫也,曆夏至商末,號七百歲,曆陽有彭祖仙室。
《漢書》曰:文帝徵賈誼入見,上方受釐,坐宣室,因感鬼神事,與誼言之。
《三輔黃圖》曰:明堂有十二室,法十二月。
謝承《後漢書》曰:陳蕃家貧,不好掃室,客怪之者,或曰:可一掃乎,蕃曰:大丈夫當為國掃除天下,豈徒室中乎。
楊龍驤洛陽記曰:顯陽殿北有避雷室,西有禦龍室。
雷次宗豫章記曰:望秦縣有一石室,入室十餘裏,有水廣數十步,清淺,遊者伐竹為筏以過水,幽邃無極,莫能究其源,出好鍾乳。
盛弘之《荊州記》曰:始興機山東,有兩岩相向,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時聞有金石絲竹之聲。
嵩高山記曰:山下岩中有石室,中有自然經書,自然飲食。
漢宮殿名曰:神明台,武帝造,高五丈,上有九室,今人謂之九天台,武帝求神仙,恒置九天道士百人。
洛陽宮殿名曰:洛陽有望舒涼室含章鞠室靈芝鞠室清暑涼室。
【詩】宋吳邁遠遊廬山觀道士石室詩曰:蒙葺眾山裏,往來行跡稀,尋嶺達仙居,道士披雲歸,似著周時冠,狀披漢時衣,安知世代積,服古人不衰,得我宿昔情,知我道無為。
齊王融移席琴室應司徒教詩曰:雪崖似留月,蘿徑若披雲,潺湲石溜寫,綿巒山雨聞,梁任豫夏潦省宅詩曰:風棹出天街,星言指沈室,頓楫俄毀垣,惻然悼窮陌,春為發大道,夏為漵潮折,貴者陋懷居,鄙人安朝夕,生長數十載,幸祐見衰白,堂遺孤孩音,庭餘笄齔跡,入似聚族慰,出為裏仁惜。
【賦】晉潘嶽狹室賦曰:曆甲第以遊觀,旋陋巷而言歸,伊餘館之褊狹,良窮弊而極微,閣了戾以互掩,門崎嶇而外扉,室側戶以攢楹,簷接秬而交榱,當祝融之禦節,熾朱明之隆暑,沸體惄其如鑠,珠汗揮其如雨,若乃重陰晦冥,天威震曜,潢潦沸騰,叢溜奔激,臼灶為之沉溺,器用為之浮漂,彼處貧而不怨,嗟生民之攸難,匪廣廈之足榮,有切原訛功,據馮校本改。身之近患,青陽萌而畏暑,白藏兆而懼寒,獨味道而不悶,喟然向其時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