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必躬親不可取
我們知道,軍隊裏的元帥和將領,是不會親自衝鋒陷陣的,他們的才能在於調兵遣將,運籌帷幄。而現代企業的領導。也沒有必要事必躬親,必須具備使用人才、調遣人才的能力,讓你的下屬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這樣,你的企業才能永遠充滿活力,你才能成功。
的確,在現代社會裏,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做老板的或做其他的管理人員,也需要“抓大放小”,給你的下屬以充分發展的空間。這是衡量一個老板、一個領導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
一看到“事必躬親”,我們有許多人肯定想到的是《三國演義》中那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軍師諸葛亮。這個為了幫助劉備以及劉備的兒子恢複漢室的丞相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為了使搖搖欲墜的蜀政權不至於加速滅亡,可以說做到了“事必躬親”。可惜的是,諸葛亮的本事再大,也沒有能夠挽狂瀾使漢室中興,最後隻好抱病死在了五丈原。不過,諸葛亮與其說是病死的,倒不如說是累死的,他就是讓“事必躬親”活活地累死了。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聰明了一世,也糊塗了一世。他的聰明我們皆已熟知,而他的糊塗就在於太相信自己,而沒有將別人也可以做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沒有充分“放權”。因為你諸葛亮的能耐再大,也不可能將所有的事情都做了。
在人的身上的確潛伏著巨大的潛能,人也的確有著無限的可能性,但是,人畢竟是人,而不是萬能的上帝。所以,你不可能懂得天下所有的知識,你也不可能熟練地掌握了天下所有的技藝,你更不可能做完天下所有的事情。了解了這一點,你也就了解了我們的社會為什麼會有各行各業的分工,你也就了解了一個成功人士要走向成功絕不會僅僅靠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地去衝鋒陷陣。
現代社會生產的一個突出特點,也就是它不同於過去作坊式生產的地方,它是以流水線式的生產為基本模式,即集體的力量越來越重要,甚至,任何一個產品,單是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根本是無法生產的。
香港金融界巨人、新鴻基銀行有限公司主席馮景禧先生,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了創業,他與友人一起開辦了新鴻基地產公司。由於他善於經營,很快就成為香港一家規模較大的房地產公司。1969年,馮景禧創辦了新鴻基證券公司,並在新成立的遠東股票交易所得到了一個席位。到了20世紀90年代,新鴻基銀行資產已達42億元港幣。
馮景禧在事業上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他在經營上與歐、美公司聯營,在經營策略上要多為零散的小戶服務,更重要的是馮景禧得益於在網羅人才和使用人才上的成功。
馮景禧認為,財物欲盡其利,管理欲盡其力,這都少不了人才的力量。但人多為患,關鍵就在於合理地組織和使用。在管理方麵,馮景禧實行“精兵簡政”的策略。這不僅省掉了許多不必要的開支,減少了領導層次,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扯皮推諉,有利於鍛煉人才。
馮景禧常說:服務行業的財富靠管理,而管理又是靠人去實行的。在日常的管理中,馮景禧采取“分權放權”的方法,讓自己的下屬多抓具體的事情,一般的日常事務,他更是極少過問。他的主要精力是集中於處理公司內外政策方麵的事情和發展新的業務。公司裏的日常事務由各部門經理作對口性處理,他一般都不幹預。
馮景禧的這種管理方法,是典型的現代化管理方法。他的成功,也說明了這種管理方法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