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大元帥華倫斯坦,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斯,以及法國首相、樞機主教黎塞留。
後兩位因為實在太有名,已經沒有筆者在此插嘴的餘地。
現在為各位看官奉上的是本文的主角,華倫斯坦大元帥為這幕舞台劇演奏的序曲。
不過,這首曲子的開端,是幾個囧囧的音符......
1618年5月22日,對斐迪南忍無可忍的波西米亞人衝進了布拉格的市政廳,抓住了皇帝的兩位欽差和一位那時恰好在那裏的倒黴官員,並把他們從六樓的窗口丟了出去......↙思↙兔↙在↙線↙閱↙讀↙
奇跡一般,三人竟然都沒有受重傷!一個腿部受傷,一個輕微腦震蕩,還有一個似乎沒受傷。後來人們還為了這到底是奇跡還是因為三人落在了垃圾堆上爭論了很久......
順帶一提,斐迪南本人在事件發生時並不在波西米亞,他在外麵旅行......不過如果不是這樣,被扔出窗外的是他,事情就大條了......
這就是震驚歐洲的“擲出窗外事件”。
總而言之,雖然事件中無人喪命,但這是對皇帝和皇室極嚴重的挑釁,無疑吹響了戰爭的號角。
波西米亞議會隨即宣布廢黜斐迪南,另立新君。同時向哈布斯堡王室宣戰。“三十年戰爭”的序幕拉開了。
1619年,馬蒂亞斯皇帝去世,斐迪南繼位,稱斐迪南二世。新皇帝繼位後就發現,困擾曆代皇帝的問題同樣找到他的門上來了。他沒有軍隊!16-17世紀時歐洲各國的軍製以雇傭兵為主,打仗時花錢雇幾個團隊,和平時就遣散他們。沒有常備軍。更糟糕的是,波西米亞人打到家門口了!6月,捷克聯軍推進至維也納近郊,軍號聲遠遠可聞。
華倫斯坦那邊的狀況也不容樂觀。1619年五月,摩拉維亞議會宣布加入與波西米亞的聯盟,本來計劃帶領自己的團隊勤王的華倫斯坦頓時陷入困境。他的手下嘩變,議會宣布他是捷克的叛徒,華倫斯坦隻得帶著財寶和少數幾個親信手下一溜煙逃到維也納。
不過,無論對華倫斯坦還是斐迪南來說,糟糕的日子也到頭了。
波西米亞向同為新教兄弟的“新教同盟”請求聯合時碰了釘子,新教諸侯們認為不值為了波西米亞人而冒和皇帝與“天主教同盟”開戰的風險。相反,斐迪南皇帝拿帕拉丁選帝侯的位子把巴伐利亞公爵這個“天主教同盟”的首領釣上了鉤,使得“天主教同盟”答應出錢出力幫皇帝打仗。在提裏伯爵指揮下,8月,25000人的戡亂軍開入波西米亞,捷克軍隊被迫撤回。同時,斐迪南的本家,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室,也把一支24000人的部隊交給斐迪南二世。
在維也納鬱悶已久的華倫斯坦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機會。對他的才能早有耳聞的斐迪南召見了他,命令他指揮一支雇傭兵部隊,協助提裏伯爵攻打波西米亞。
對華倫斯坦而言,他所麵對的對手並不是他的波西米亞老鄉,而隻是一群違抗皇帝和帝國命令的反賊。此時,他將為了皇帝的榮耀和帝國的統一而戰!華倫斯坦指揮他的軍隊轉戰波西米亞,連戰連捷,為他自己贏得了大量名聲。但同時,一個令人不安的傳言也傳開了。在華倫斯坦大軍經過的地方,連草也長不出來!這是華倫斯坦第一次開始運用他的“蝗蟲戰略”。為了補充軍餉和提高士氣,華倫斯坦以戰養戰,縱兵大掠,大軍像漫天蝗蟲一樣掃蕩鄉村和城市,搶走所有給養和值錢的東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