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沒懷孕,女性運動也是有益的。2009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中年婦女堅持在12周裏每天鍛煉1小時,可以年輕近20歲。
20歲,聽起來太誘人了,值得試一試,至少沒有什麼壞處。
2011年,美國糖尿病預防方案中稱,每周150分鍾中等強度的運動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記住,150分鍾,可不是讓你一天就完成。
(3)運動的好處
2009年,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當你難以抵擋美味誘惑時,立即起來快步走10分鍾,如此可緩解對美味的欲望。
但如果是餓了,那可怎麼辦?不是越走越累嗎?
2009年,Exeter大學運動與健康學院Andy Jones教授的一項研究顯示,飲用甜菜根汁可以增強你的耐力,並且使你的運動時間延長16%。
天然“興奮劑”。
200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網球、慢跑和遊泳等相對劇烈的運動可使男性發生中風的概率降低近2br3,而高爾夫、保齡球等較為舒緩的運動則不能降低男性中風概率。
選擇運動方式有講究,這與你的運動目的有關。
2011年,日本一項研究發現,40歲以上的人常做拉伸運動,患動脈硬化的風險能減少30%。
人到中年要拉伸。
2011年,有研究發現,晚上運動有助於減肥;而夏季的晨練會令血液黏度增高6%,增加血管栓塞的可能性。
老年人切記。
(4)運動的一些不利之處
冬天,體表的血管遇到冷空氣後會條件反射性地收縮,血液流動變緩,肌肉的黏滯性增高,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較差,神經係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下降。因此,冬季健身需延長準備活動時間,以10分鍾為宜。
2009年,北京體育大學研究人員稱,半數減肥人群運動過度,每周減重不宜超過1千克。
欲速則不達。
2011年,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過量運動反而危害心髒健康。證據是他們發現:年輕運動員或非運動員的老年人沒有一個患心髒纖維化的,但50%年老的終生運動員心肌上有明顯的纖維化。
警告運動狂人。
2011年,挪威科技大學的專家發現,不僅是一些出色的女性運動員出現生育問題,過度鍛煉的女性出現生殖問題的概率也會增加3倍。
過度,這可是難掌握的度。
7.走路也有學問
人有雙腿就是用來走路的。
2010年,美國研究發現,女性每周走2小時,則患中風的概率降低30%。每天快步走至少1小時或等量運動的婦女,比那些一周走不到1小時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概率少了15%。
你走,癌也“走”。
2012年,英國拉夫堡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快步走可提高免疫力,使感冒概率降低30%。
快步走,感冒追不上。
2011年,美國馬裏蘭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每周快走2.5小時可以減肥、降血脂。
2011年,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高級研究員Arthur Kramer發現,隻是普通的走路,就可以把你的生物鍾回撥2年,就能極大地增進你的記憶和大腦健康。
汽車的發明是社會的進步,可人類進化而言,不是什麼好事,特別是那些私家車主,僅僅1公裏的路程都不想走著去。
2011年,美國匹茲堡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走路快慢可預測壽命長短。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br秒,死亡風險就會下降12%。
想問一下科學家,如果跑起來呢?
8.跳躍的力量
蹦蹦跳跳不是小孩子的專利。
2009年,第三軍醫大學研究人員建議,久坐人群練跳繩可使思維更靈活清晰,一般跳繩30分鍾相當於慢跑90分鍾的運動量。
建議別在家裏跳,特別是住樓房的。
2011年,美國《家庭醫學雜誌》研究顯示,每天堅持做上下跳躍的女性,1年後便可使骨密度增加。以心跳不超過120次br分鍾為準,每次跳躍5~10分鍾,大約50~100次即可。
其實,隻要能堅持,什麼運動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