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室外活動就認為是戶外運動是不妥的。

真正的戶外是指在沒有汙染,至少是汙染較小的野外,車水馬龍的城市大街上千萬別去運動。

3.現代“騎士”的難言之隱

騎車帶你去旅行。

我們一起騎車去拉薩,看那美麗的布達拉。

多浪漫啊,騎車。

2010年,比利時哈塞爾特大學研究人員稱,在城市裏,騎車比不騎車對健康的損害可能更大。因為騎車人每次呼吸都要吸入幾千萬個汙染顆粒。

在城市騎車,真要有“舍己為人”的精神才行。

2010年,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稱,每周騎5小時腳踏車的人精子數量少且不活躍。

騎車難“造人”?

2011年,荷蘭奈梅亨大學研究人員在一項試驗中發現,大部分普通帕金森症患者還能騎自行車,而50%以上的非典型帕金森症患者卻喪失了這個能力。

能否騎車也可以成為檢驗疾病程度的標準。

4.大家都會的跑步

最簡單的運動方式就是跑步。

2010年,美國加州科學家經過長達21年的跟蹤調查後得出結論,中年人如果每天跑步40分鍾,則壽命更長,認知功能也更強。

40分鍾可不是誰都能堅持下來的,常跑才能長跑。

2011年,英國巴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稱,每周多次20秒全速奔跑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還借口說沒時間鍛煉嗎?即便真的還沒時間,那麼回家泡澡吧。

2010年,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表示,泡澡20分鍾相當於慢跑500米。

簡便的養生方法。

5.遊泳的學問

遊泳是公認的老少皆宜的運動。

2010年,小兒科醫學界的權威組織——美國兒科學會推薦,兒童適合1歲開始學習遊泳。

2010年,中山大學骨外科專家說,蛙泳可預防並輔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建議每周運動2~3次,每次運動30~60分鍾。

專家似乎隻提到蛙泳。

6.運動的科學,科學的運動

(1)運動的規律

運動,對於有些人是奢侈品。

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全球近1br3兒童缺乏運動,這一點與他們生活在窮國還是富國無關。

愛動不是兒童的天性嗎?

2009年,德國蒂爾貝格大學運動極限研究專家約翰·安馬爾教授認為,人類的百米跑“極限速度”將可以達到9秒2。

至少現在證明專家依然是對的。

2009年,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運動員紅色比賽服或可增加勝出概率。而英國達勒姆大學的人類學家研究了2004年夏季奧運會期間運動員的著裝顏色對比賽結果的影響。研究顯示,在那屆奧運會上,穿紅色比賽服的運動員在拳擊、跆拳道、摔跤等比賽中的獲勝率約為60%。

難道真的會走紅運?

(2)運動多長時間合適?

關於運動時間的討論,是不包括職業運動員的。

2010年,英國埃塞克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每天隻要在戶外園林中運動5分鍾,就有益於身心健康。同年,美國人也得出了一樣的研究結果,在綠色自然環境中進行5分鍾的運動最為合適,可增加幸福感。

這是總說沒時間運動的人的福音,前提是要有園林等自然環境。

2009年,瑞士的研究者認為,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助於改善近期得過心髒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血管功能,但是如果中斷運動1個月,這種改善作用就消失了。

很明顯,隻有你堅持,運動才對心髒康複有幫助。

2009年,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監控下進行有氧運動的心衰患者,3個月後的生活質量將提高,盡管體力活動隻是輕微降低他們兩年半後住院或死亡的風險。

適量運動,提高生活質量。

2009年,美國心理學家發現:準媽媽們如果在懷孕時做些適當運動,寶寶智商會更高。那些每天做30分鍾適當運動的孕婦所生寶寶的智商,要比每天都坐著的孕婦所生的寶寶高出8個點。

準媽媽們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