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食品行業有了強製規定,食品包裝上必須標注熱量值。前提是你得看得懂,切實執行才可以。

2009年,意大利研究人員在佛羅倫薩召開的老年醫學和老年病學學會第54屆年會上報告說,老人控製每日熱量攝入,有益於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65~75歲的老年人,平均每天熱量攝入應控製在700卡路裏以下,要低於青壯年人。

2010年,瑞典有研究稱,長期飽食增加患癌概率,2分饑餓可延壽。

吃好不要吃飽,壽命是自己從嘴裏省出來的。

2010年,美國科學家試驗證明,攝食很少的老鼠的壽命比攝食多的老鼠長1倍。人類采取這種永葆青春的飲食法可以長壽,而且精力充沛。要求每天攝取的熱量保持在1200~1500卡路裏為宜。

所謂饑餓長壽法。

(4)長壽的生活方式

想健康的長壽,吃什麼、怎麼吃很重要,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2009年,芬蘭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和超8小時都影響壽命。

睡到自然醒很幸福,但不一定健康。

2009年,英國公共健康專家彼得·阿科斯特教授表示,懶散生活方式有助延年益壽,如果你希望長壽,50%的自由支配時間應該被“浪費”掉。

2009年,美國研究發現,對生活保持樂觀者要比悲觀者長壽,身體也更健康。研究還發現,與誠懇待人者相比,不信任他人者壽命短,且早死的概率比前者高16%。

即便不能更長壽,樂觀、誠懇待人都是沒有錯的。

(5)長壽密碼

長壽是有密碼的。

2010年,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發現基因序列可以預測人能否長壽,預測準確率高達77%。

天機已泄。

長壽也是可以選擇的,但不歸你自己,而歸你父母的選擇。2012年,美國老齡化研究期刊報告說,在1574名百歲老人中,他們在9-11月出生的配偶或兄弟姐妹能活過100歲的概率,比3月出生的高出30%~50%。

要長壽,秋天生?

2009年,日本東北大學發表報告說,略胖者反而最長壽,平均比瘦人多活6年左右。

俗話說的“有錢難買老來瘦”,看來要改一改了。

2.關愛老人

(1)人老心不老

2010年,英國倫敦南部毛德斯裏醫院心理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多工作一年,可延緩癡呆一個月,如果退休年齡從65歲延遲到70歲,癡呆症就可遲半年到來。

我國也一直在論證延遲退休的問題,從疾病(癡呆症)上考慮是應該的,可上司或老板會這麼想嗎?年輕人會這麼想嗎?

2010年,美國、德國科學家一項聯合大型研究發現,74歲是人生最開心的年紀。

正當年的老人看到這條很高興,可年輕人看了也別灰心。

2011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發現,盡管老年人身體功能日漸衰老,但他們的心理年齡比生理年齡平均年輕13歲,其中男性的心理年齡更顯小。

所謂人老心不老。

年齡大了,病痛在所難免。2011年,荷蘭阿姆斯特丹VU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使用特殊設計的燈箱進行3周的光照療法,可使老年抑鬱症患者的症狀改善54%。

這可真的是能照亮心靈啊!

我們常說要放慢生活節奏,享受生活,但生活可以慢節奏,心髒卻不能。2010年,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專家稱,老人心跳每分鍾50次以下需警惕心髒病變。2009年,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對18~64歲的人說,身體超重會增加早亡的風險;但對65歲以上的人來說,體重低於平均水平反而會增加死亡的風險,對女性尤為明顯。

2010年,西澳大利亞大學健康與老化中心的一項研究發現,70歲以上老人適度肥胖可延壽,他們比正常體重老年人的死亡風險低13%。

胖一點沒關係,但要運動,也就是說,並非是“有錢難買老來瘦”。

(2)老人多活動

老人要多活動,這是常識,可怎麼個活動法呢?多少運動量合適?什麼方式更好呢?

2010年,英國薩裏大學研究發現,健康人年齡越大,睡眠越少,66~83歲的老人比40~55歲的中年人要少睡20分鍾,而中年人又比20~30歲的年輕人少睡23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