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沉默的溝通藝術(1 / 2)

適時沉默的溝通藝術

過去,心理學家常常認為我們應該把自己的事情講出來,告訴別人,但現在人們逐漸發現,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有時更需要忍耐和沉默。沉默與精心選擇的詞語具有同樣的表現力,就好像音樂中心音符與休止符一樣重要。沉默會產生更完美的和諧,更強烈的效果。

在日常交往中,沉默往往會給你帶來益處。在某些場合,沉默不語可以避免失言。許多人在缺乏自信或極力表現得禮貌時,可能會不假思索地說出不恰當的話給自己帶來麻煩。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在教堂裏,有一尊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受難像,每天來膜拜的人很多。教堂裏有位看門人,希望能為耶穌分擔一些痛苦。

有一天,他在祈禱時,誠心地向耶穌表明了這份心願。意外地,他聽到一個聲音,說:“好啊,你現在就可以上來釘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論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不可以說一句話。”於是,這個看門人就真的變成耶穌被釘在了十字架上了。

就在這時,來了一位富商,他祈禱後落下了手邊的錢袋便離去。看門人在十字架上看見了,很想叫這位富商回來,但是他卻不能說。接著來了一位窮人,他祈禱耶穌能幫助他渡過生活的難關。當他要離去時,發現了前麵那位富商落下的袋子,高興得不得了,覺得耶穌有求必應,萬分感謝地離去了。十字架上的看門人看在眼裏,想告訴他這不是你的。但是,約定在先,他仍然忍著不能說。接下來有一位要出海遠行的年輕人來到,他來祈求耶穌給他平安。正當年輕人要離去時,富商衝進來,抓住年輕人的衣襟,要年輕人還錢袋,兩人為此而吵了起來。

正在他們吵得難舍難分的時候,十字架上的看門人終於忍不住說出了事情的真相。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放開了年輕人去找那窮人要錢,而年輕人則匆地離去了。

這時真正的耶穌出現了,他指著十字架上的看門人說:“你下來吧!那個位置你沒有資格了。”看門人說:“我把真相說出來,主持公道,難道不對嗎?”耶穌說:“你懂得什麼?那位富商並不缺錢,可是對那窮人,卻可以換回一家大小的性命。最可憐的是那位年輕人,如果富商一直糾纏下去,延誤了他出海的時間,他還能保住一條命,而現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這個故事告誡我們要多聽少說,或者幹脆隻是聽,什麼也不說。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美國人到日本做現場演講,請來一位日本人做他的翻譯,參加的人非常踴躍。美國人開始演講了,他一口氣講了十五分鍾,就停下來讓那日本翻譯開始做現場翻譯,但那日本人隻短短地翻譯了一下就完了。演說者雖然覺得很奇怪,但也不好意思問,就繼續又說了十五分鍾,再停下來讓日本翻譯翻,結果又是一下子就翻譯完了。

最後美國人又講了十分鍾,日本人一句話就帶過去了,聽眾們熱烈的鼓掌,演說圓滿結束。那美國人非常好奇,想知道那翻譯為什麼那麼厲害,就去問台下的朋友,翻譯都說了些什麼?

他的朋友就說:第一句:“到目前為止,沒有什麼新鮮的事可以聽。”第二句:“我想到結束前都不會有什麼可以聽的。”第三句:“我說得都沒錯吧。”

演講貴在精,貴在有深度。一分鍾的演講如果拖延到十幾分鍾或幾十分鍾,不僅自己累,聽眾可能也要煩了。時間就是金錢,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圖財害命。

研究談話節奏的學者們認識到,有張有弛的談話在人際交往中至為重要。在與人交談中,許多人總將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自始至終一人獨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銷自己,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的故事。漫無邊際地喋喋不休,無疑是在打自己付費的長途電話。這樣不但不能表現自己的演講口才,反而令人生厭。

布裏德奇說:“學會了如何傾聽,你甚至能從談吐笨拙的人那裏得到收益。”良好的談吐有一半要依賴傾聽,不僅是用耳朵,而且包括所有的感官;不僅是用大腦,而且要用你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