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圓場的語言藝術
一次老同學聚會,大家見麵分外親熱,聊得十分高興。突然,一位男士笑著對一位女士說:“當初你主動追求過我,現在還想我嗎?”按理說,在老友重逢的氣氛中,這些話雖然有些不妥,但也無傷大雅。但這位女士由於某種原因心情不好,竟然臉色一變,氣呼呼地說道:“你神經病!誰會追求你這種心理齷齪的人。”她的聲音很大,在場的人驚訝地看著她,都覺得很尷尬,場麵一下子冷了下來。
這時,另一位女士站了起來,笑著說:“我們小妹的脾氣還是沒變啊。她喜歡誰,就說誰是神經病,說得越厲害越讓人受不了,就表明她越喜歡。小妹我說得對吧?”一番話,讓大家都想起了大學時的美好生活,不由得七嘴八舌,互相開起玩笑來,一場風波就此平息了。
從這一事例可以看到,在交際中遇到尷尬的場麵時,準確把握雙方的心理,然後運用語言技巧,借助恰到好處的話語及時出麵打圓場,化解尷尬,維護交際活動的正常進行,顯得十分重要和寶貴。
有時候,當雙方都處於尷尬境地時,第三方若能從旁邊巧妙地為雙方打個圓場,便能將凝滯僵持的氣氛變得輕鬆。
清末的陳樹屏口才極佳,善於調解紛爭。他在江夏當知縣時,張之洞在湖北擔任督撫,譚繼詢擔任撫軍。
一天,陳樹屏宴請張之洞、譚繼詢等人。閑談過程中,當談到長江江麵寬窄時,譚繼詢說江麵寬是五裏三分,張之洞卻說江麵寬是七裏三分。雙方爭得麵紅耳赤,本來輕鬆的談話氣氛也一下子變得沉重起來。
陳樹屏見狀,知道兩位上司都在借題發揮,故意爭吵。為了緩和氣氛,又不能得罪兩位上司,他說:“其實兩位大人說得都對。江麵在水漲時寬到七裏三分,而落潮時便是五裏三分。張督撫是指漲潮而言,而譚撫軍是指落潮而言的。”
陳樹屏巧妙地將江寬分解為兩種情況,一寬一窄,讓張、譚兩人的觀點都在各自情況下顯得正確。他們二人聽了如此高明的圓場話,也不好意思再爭論下去了。
要想成功地打圓場,可以針對實際情況,靈活對待。或用幽默的話語轉移話題,製造輕鬆氣氛;或指出各方觀點的合理,強調各方論點在一定條件下都有其合理性;也可以故意歪曲對方話裏的意思,而做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解釋,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下麵簡要介紹幾種打圓場的語言技巧。
一、轉移話題,製造輕鬆氣氛。
在交際場合中,如果某個較為嚴肅、敏感的問題弄得交談雙方都很對立,甚至阻礙交談正常進行時,可以暫時讓它回避一下。通過轉移話題,用一些輕鬆、愉快的話題來活躍氣氛,轉移雙方的注意力;或者通過幽默的話語將嚴肅的話題淡化,使原來僵持的場麵重新活躍起來,從而緩和尷尬的局麵。如朋友之間為了某個問題爭得麵紅耳赤,僵持不下時,可以適時說一句“要把這個問題爭論明白,比國足出線還難”;或者說一個笑話,讓雙方的情緒平緩下來,在輕鬆的氣氛中讓尷尬消逝殆盡,使交際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二、找個合適借口,給對方台階下。
有些人之所以在交際活動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為他們在特定的場合做了不合時宜的事或說了不合情理的話,於是就造成了整個局麵的尷尬和難堪。在這種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過於換一個角度或找一個借口,以合情合理的解釋來證明錯誤的一方有悖常理的舉動在此情此景中是正當的、無可厚非的和合理的,這樣一來,兩方的尷尬解除了,正常的人際關係也能得以繼續下去了。